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柴门何萧条,________。曹植(《梁甫行》)
(2)崔颢《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钱塘湖春行》)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把王维《使至塞上》默写完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的要求写一篇文章。
(1)请以“真的有意思”为题,写一篇文章。
(2)内容充实,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现代文阅读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 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的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的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尽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 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呼喊几声后,应该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⑪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⑫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继续安心劳作。
⑬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了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⑭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⑮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合着汗水的头发凌乱的贴在她的左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⑯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⑰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选自《最阅读》,原文有删改)
1.请阅读选文③-⑯段,梳理母亲的情感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疯狂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⑮段的画线句子。
3.第③段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4.文章以“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为题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2020年的4月23日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阅读,让我绽放生命的光彩”主题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活动中,同学们观看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雷海为的精彩表现,颇受启发,一时间阅读成为热议话题。请从阅读内容的选择和功能角度,展开论述,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含标点限80个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链接)下图与一则古人学习的故事有关,请简要复述这个故事。含标点限60个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撰写对联)根据下联,结合故事材料,补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苏轼盛时学富五车改学联
按要求填空。
(1)怀旧空吟闻笛赋, 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____________,秋容如拭。(秋瑾《满江红》)
(3)造化钟神秀,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4)子曰: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5)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性。
(6)完整默写王安石的《登飞来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间愚人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方得一车 方:______
(2)不如烧之作炭 之:__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其贵故,卒无买者。
3.从文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