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宇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_____

(2)斯人,吾谁与归_______________

(3)于邸中为假山_______________

(4)闻之毁焉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3.姚坦的言行是选文(甲)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姚坦和范仲淹都是中国士大夫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1. 退:在偏远的地方做官 微:没有 尝:曾经 亟:急忙 2.(1)不因为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只看见血山罢了,哪里看见假山呢!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心系黎民百姓,忧国忧民(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中,“退”在文中指在偏远的地方做官;微:如果没有;尝:古今异义词,曾经;亟,读jí,急忙。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 (1)句:以:因为;这句运用了互文,翻译时注意不要将上下句独立分开翻译。 (2)句:但:古今异义词,只;安:表反问,怎么、哪里。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概括作答。乙文中,在姚坦眼中,“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因为“此假山皆民租所出”,可见他关心百姓,敢于直言,这是甲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真实写照。甲文中的范仲淹,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他所发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他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所以两人的共同点就是心系百姓,忧国忧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秋夜本是美好的,诗人开头却写鼓声、雁声,这有什么作用?

2.诗的颈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在社会生活中,青年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民族中学228班准备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精神源流)中国自古不乏自强不息风骨的作品,请你写出连续两句体现这种精神的古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寻找人物)中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仿照示例举出一例。

示例:邓稼先心怀祖国,鞠躬尽瘁,无愧“两弹元勋”。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引领)

“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十九段报告中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自强不息精神最好的诠释。对青少年,这份报告也寄予了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希望……”那么,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才能不辜负这份希望呢?

班长王颖准备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请你围绕“自强不息”这个话题,为他们确定两个主题。

示例:我的“中国梦”

主题1 ________       主题2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

(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____________体小说,鲜明地表现了“ ________ ”的主题,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2)填空

“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到:‘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

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个情节?请写出情节名称及情节中涉及到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情节______________     人物及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积累。

①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⑤苏轼《水调歌头》中能集中表现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抱负终能实现的坚定信念。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B.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晚上十二点,宿舍里黄兰还在开灯看书,同学李密生气地说:“真缺德!难道人没有告诉过你这会影响别人?真是自私透顶!”

D.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在李明抄袭的作文后面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