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徐立新的《“民兵”父亲的勋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同学的家长,有的是警官,有...

阅读徐立新的《“民兵”父亲的勋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同学的家长,有的是警官,有的则是军官,而自己的父亲却只是一名“民兵”,这让哈特觉得很失落,甚至是自卑。

②父亲曾告诉过哈特,作为一个军人,他一直渴望为国效命,为民效力。毕业于本宁堡步兵军官学院的他,在二战后期,本来要率领一支队伍进攻日本,可美国空军突然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结果他没去成,最后退役回到家中。

③之后,父亲一边开着一家杂货铺,一边参加新泽西州国民警卫队,成为一名“民兵”。

④哈特14岁那年,纽瓦克发生了暴乱,当地警方控制局面有些吃力,新泽西国民警卫队被要求去火速增援。临走前,作为领队的父亲轻松地对哈特说:“一小撮破坏分子而已,我能轻松搞定。”

⑤果然,很快,暴乱便被平定了下来,当被哈特问及到有没有跟暴乱分子面对面地交火时,父亲露出一脸的不屑:“那些家伙,都是一群胆小鬼,看见我和队友站在敞篷吉普车上,荷枪实弹的威武模样,很快便吓得投降了。”

⑥哈特失望极了,他本来计划要将父亲穿梭在硝烟弥漫的街头,跟暴乱分子激战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哪怕父亲只打了一枪,他也可以添油加醋地将其渲染一番,以彻底颠覆父亲在同学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民兵”的形象,可是……

“哎,多好的机会呀。”哈特长长地叹了口气道,“看来,您注定一辈子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民兵’,不可能再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战绩和功勋了。”

⑧哈特34岁时,父亲因病永远离开了他,在追悼会上,他将父亲生前的许多照片和遗物都一一陈列了出来。追悼会快要结束时,突然来了一大批人,他们都是父亲生前在国民警卫队的老战友。

⑨有一个叫希尔的“中士”把哈特拉到一旁,疑惑地问:“您爸的那枚‘国民警卫队嘉奖勋章’为何没摆放出来?那可是他生前冒着牺牲的危险得来的。”

⑩“什么勋章?”哈特疑惑地回应道,“我从来都没见过,父亲也从未跟我提过。”

“是吗?那你还记得20年前发生的纽瓦克暴乱事件吧,你的父亲,是当时一名最勇敢和出色的战士。”希尔说。

“我们被召集到一座楼房的前面。”希尔开始娓娓道来,“新泽西的警察已经架好了十多挺机枪。”

“一名高级警官说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攻下它,所有的武器——子弹、手榴弹、催泪弹,都给打出去。”

“但你父亲不同意,他说,如果据点里有无辜的百姓呢?”

“你父亲说‘给我五分钟,然后再进攻,算我求您了’。”

“那名警官同意了,你父亲猫着身子朝楼房一步步地走去。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楼房里的冷枪随时可以打中你父亲,让他永远都见不到你了。好在,没人开枪,你父亲来到楼房前,对着里面说:‘我是国民警卫队的,我来领你们去安全的地方。’门开了,二十七八个黑人中学生从里面跑了出来,他们浑身哆嗦,哭哭啼啼,你父亲伸出双手安抚他们,并带他们离开。”

后来得知隐匿在楼房里的暴乱分子看到国民警卫队赶来了,便立即从一个暗道里逃跑了,如果当时发动进攻,后果不堪设想。“是您父亲让二十多个孩子免于被误杀或误伤,他因此获得一枚代表着荣耀的‘国民警卫队嘉奖勋章’。”

回到家中,哈特在一个废旧纸箱的最底层终于找到了那枚落满灰尘的勋章,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想,父亲即使被授予美国最高军事勋章——“国会荣誉勋章”,也不为过,因为还有什么比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主动去营救非亲非故的他人更勇敢的事?

尽管去做有益于他人的事,不要在乎外界的眼光,如果成了,也不要去宣扬,要保持内敛和低调,哈特突然明白了父亲藏勋章的原因。

(选自《安徽青年报》)

1.阅读小说,填写下面的表格。

故事情节

自己的父亲只是一名民兵

参加平定纽瓦克暴乱

老战友讲父亲的英雄事

哈特态度

 

 

2.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小题。

(1)概括标题“‘民兵’父亲的勋章”的作用。

(2)文章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突出父亲的形象的?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4.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一直渴望为国效命,为民效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空军突然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使他要率领一支队伍进攻日本的计划落空,退役回家。

B.第⑤段中“父亲露出一脸的不屑”表现了父亲对一小撮破坏分子的蔑视。

C.段中“他的眼睛湿润了”表现了哈特终于找到父亲的勋章时高兴、激动的样子。

D.哈特认为,父亲是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主动去营救非亲非故的他人,就是获得美国最高军事勋章——“国会荣誉勋章”,也是应该的。

5.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的结尾,说说它们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鲁迅《故乡》)

表达方式:本文__________链接材料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很失落 自卑 ②失望极了 ③由衷的敬仰 2.(1)“‘民兵’父亲”交代了父亲的身份,“勋章”表明了父亲的功绩,以此为题表明父亲的不同寻常,突出主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欲扬先抑、侧面描写。文章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父亲只是一名“民兵”,让哈特很失落、自卑,后面通过希尔的语言,从侧面交代了父亲的英雄壮举,表现了父亲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3.通过哈特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哈特对父亲没有轰轰烈烈的战绩和功勋的失望。 4.C 5. 表达方式:本文议论 链接材料描写 表达效果:本文交代了父亲藏勋章的原因,起到点题的作用,突出了父亲做事不张扬、做人低调的品格。 链接材料展现了理想中美丽、充满生机的故乡景象,象征了“我”的美好希望,表达了作者对记忆中故乡的眷恋与怀念,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这篇小说以哈特的感情变化组织材料,开始因为“自己的父亲却只是一名‘民兵’”,所以“这让哈特觉得很失落,甚至是自卑”;后来父亲去参加平定纽瓦克暴乱,“他本来计划要将父亲穿梭在硝烟弥漫的街头,跟暴乱分子激战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但父亲的讲述让他“失望极了”;最后父亲去世后,在追悼会上,老战友讲父亲的英雄事,“回到家中,哈特在一个废旧纸箱的最底层终于找到了那枚落满灰尘的勋章,他的眼睛湿润了”,至此他被父亲的英勇彻底感动了,由衷地崇敬之情让他落泪了。据此理解作答。 2.(1)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通常有:①概括文章内容 ②揭示文章主旨 ③提示文章线索④紧扣文章内容⑤吸引读者注意 ⑥一语双关。题目“‘民兵’父亲的勋章”中交代了人物“父亲”的身份,“勋章”突出了父亲的业绩,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文章的写作手法。通常用到的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衬托、侧面描写等。文章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通过希尔讲述他的作战过程,从侧面表现了父亲的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文章还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始通过写哈特的心理来表现父亲的平凡,后文通过写他的壮举表现他的不平凡。 3.此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通常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判断起来通常比较容易,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运用的描写方法+写出的内容+表现的感情。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语言描写,传神地写出了哈特的失望和沮丧的心情。 4.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C项中“高兴、激动的样子”理解有误,这里哈特眼睛湿润的原因是:因为明白了真相,所以内心油然而生了一种崇敬和敬仰之情。故选C。 5.此题考查的是迁移理解。品读文章的结尾“尽管去做有益于他人的事,不要在乎外界的眼光,如果成了,也不要去宣扬,要保持内敛和低调,哈特突然明白了父亲藏勋章的原因”,该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目的是点明文章的主旨“如果成了,也不要去宣扬,要保持内敛和低调”,突出了父亲的形象,同时在结构上照应标题。链接材料出自《故乡》,采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美丽、恬静的画面,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雒会龙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实在”》,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氛围日渐浓厚。传统国学精彩纷呈,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地域特色。但不得不说,文化进校园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笔者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以此来夯实校园文化建设。

②传统文化进校园要重视对文化活动的反思。校园文化活动陶冶情操,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存在重活动而轻反思的倾向。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是最重要的,而学生精神层面要想有大收获,就需要结合文化进校园来总结反思。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也是普惠性教育,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采纳师生中的“金点子”,扩大师生参与度。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③传统文化进校园要由活动上升为一种和谐文化。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入心入脑来内化。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师生爱校如家,学生才能爱护校园花草树木、不浪费水电、爱惜公物;师生爱校如家,才能生生互爱、尊师爱生。师生关系和谐,体现在言谈举止上的温文尔雅、精神面貌上的焕然一新。和谐校园的核心是师生关系的和谐。和谐一旦成为一种校园文化,就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④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语文、历史教材中体现最多,如古诗词欣赏、历史典故等。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⑤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网络教育完全可以跨越时空,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和传播完全可以通过“两微一端”来进行,以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扩大传统文化教育的“朋友圈”,增强文化进校园的深度和广度。

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方式。

B.传统文化进校园要由活动上升为一种和谐文化。

C.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实在”。

D.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第③段在谈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时,提到“师生爱校如家”,这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如何做才能“实在”?

 

查看答案

阅读《食物里的全科医生》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睡前吃一个苹果,医生就会丢饭碗”,这个谚语表述虽有些夸张,但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表示,苹果是一种“全方位的健康水果”。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多酚及黄酮类营养物质。在一份《世界最健康食品》的榜单中,苹果排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水果之王”。

②美国农业部有机食品专家芭芭拉·卡米称,苹果中的“酸”和“甜”的来源也十分有益。苹果虽酸性高,但并不有害,其酸由90%苹果酸和10%柠檬酸组成;果实的甜味来自蔗糖和果糖,两者都是自然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吃。

③除此之外,成熟的苹果含有80%的水和零脂肪,非常适合减肥者:一个苹果相当于每日所需果蔬的1/4;苹果高钾低钠,可部分中和现代人的高盐饮食。苹果还有牙刷作用,咀嚼它可以洁齿和杀灭口腔细菌。

④美国《发现健康》网站最近还撰文报道,除了人们熟知的维生素C等营养,苹果中还含有三种特别的“明星成分”,对健康益处颇多。果胶: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糖,还能帮助降低身体中的“坏胆固醇”水平,帮助消化系统维持健康状态。硼:可以壮骨和健脑。核黄素:能降低包括肺癌和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风险,还能减轻自由基对身体的破坏,延缓包括老年痴呆在内的各种退行性疾病的发生。

(选自《科学大观园》,有删改)

1.说说标题的妙处。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第②段画线句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苹果中酸性高,但并不有害,是有益身体的苹果酸和柠檬酸。

C.第③段加点词“部分”不可删去,“部分”不代表全部,苹果高钾低钠,可部分中和现代人的高盐饮食,而非全部中和现代人的高盐饮食,删去后与事实不符。加点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苹果中的果胶有助于降低人身体中的胆固醇。

3.结合本文,概括说明苹果是食物里的全科医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洪渥传

曾巩

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初进于有司,连辄黜;久之,乃为官。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里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渥死,乃闻有兄七十余,渥得官而兄已老,不可与俱行。渥至官,量口用俸,掇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为官,则心安焉。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其孥盖弱,力不能自救。其兄已益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悲之。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注)①黜(chù):废,贬退。②驰骋:这里指奔走钻营。③孥():妻子与儿女④无:无论。 ⑤掇:留取。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                  ②无贤愚皆失之 

③复而为官                              ④则念悲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久有味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C.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停顿(划两处)。

渥 得 官 而 兄 已 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

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4.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文中画线句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文天祥的《南安军》一词,完成小题。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注)①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②梅花,指梅岭即大庾岭。③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

(1)选出下列对本词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A.首联写梅花在风雨中摇曳,雨水濡湿了押着兵败后被擒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初步显示了行程中心情的沉重。

B.颔联写他身加镣铐,锒铛归来。流露出被俘的难过沮丧之情。

C.颈联写以祖国山河万世永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D.尾联“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所流露的壮烈气概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致的。

(2)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三年的初中生活是同学们人生里程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九(1)班准备开展“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的毕业晚会,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追忆)为了给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永久的纪念,在晚会前,全班同学分工合作,制作了一本班史。班史分为三个板块来编写,请你写出两个板块名称。

①班级留影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2)(离别)请你设计一则毕业晚会结束语,宣告晚会结束。

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未来)为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  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