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

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渔家傲·秋思》的作者是_____代的范仲淹,诗句开头一个______字写出了延州和内地大不相同的秋季风光,同时也为整篇文章作者抒发的情感设下伏笔。

2.在众多诗人笔下,白发不仅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的自然现象,更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一句与《渔家傲·秋思》中的画线句,分析两位诗人借助“白发”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 宋 异 2.示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借助“白发”,抒发了自己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渔家傲·秋思》中,范仲淹借助“白发”,抒发了思念家乡但也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心情。 【解析】 1.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塞下秋来风景异”,头一句,作者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殊的环境。时间是秋天,地点在边塞。风景呢?没说好,也没说坏,只说了一个“异”。“异”在哪里呢?“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装;“秋来”,满目萧条;“风景”越发“异”得难忍,所以雁儿毫不留恋地非飞走不可。这里表面写的是雁,实在写人。即连大雁都不愿在这儿呆下去了,更何况人?但是,边塞军人毕竟不是候鸟,他们却坚守在边塞。一个“异”字为整篇文章作者抒发的情感设下伏笔。 2.本题考查对比赏析。本首词中“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人为何不能成寐?将军已经白发苍苍为何还在服役?年轻的兵士为国守边为何还要落泪?这里有悲的成分,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忧,是怨,是愤愤不平。他们忧虑国家的安全,抱怨朝廷无人整顿武备,更为当局没有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而愤懑,以致边防军人久住“塞下”,将老,却不能退休家园,兵少,却不能与妻子团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沉痛地慨叹道:“可怜白发生!”白发已生,而收复失地的理想成为泡影。想到自己徒有凌云壮志,而“报国欲死无战场”,便只能在不眠之夜吃酒,只能在“醉里挑灯看剑”,只能在“梦”中驰逐沙场,快意一时。这处境,的确是“悲哀”的。然而没有谁“可怜”他。于是,他写了这首“壮词”,寄给处境同样“可怜”的陈同甫。“可怜白发生!”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从这反差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想到人民的水深火热,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马作的卢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______________。(秋瑾《满江红》)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皇帝能早日委派自己担当保卫边防的重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书法作品,请欣赏以下三幅书法作品,完成各题。

这幅书法作品是宋代名园沧浪亭石柱上的楹联,它自取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段关于沧浪亭的介绍。

沧浪亭,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①        ,景象万千。踱步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一池绿水绕于园外。临水,山石嶙峋。复廊蜿蜒如带,廊中的漏窗把园林内外山山水水融为一体。

园内以②  为主景,山上古木参天,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沧浪亭外临清池,曲栏回廊,古树苍苍,垒叠湖石。沧浪亭石柱上石刻对联。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下联:远山近水皆有情。对联内容是对园中美景最好的总结,也和园中美景相映成趣。

(1)依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浮光掠影    ②山石        B.①波光倒影    ②绿树

C.①浮光掠影    ②绿树        D.①波光倒影    ②山石

(2)你喜欢上面三幅书法作品中的哪一幅,请结合沧浪亭的环境特点和书体特点来阐释理由。

 

查看答案

某校为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开展了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下面是学生们整理的资料,请你阅读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法律规定。西夏的法律对植树和保护树木的问题规定很详细。《天盛律令》第十五章《地水杂罪门》规定大在指定渠段应种植柳、杨、榆等树种,除按照时节剪枝条及伐而另植以外,不许任何人砍伐。

有人认为,成吉思汗留给后世最珍贵的财富(甲)金玉珠宝,(乙)一部法典——《成吉思汗法典》。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包含宪法意义的成文法典,颁布于1206年。可以说,《成吉思汗法典》是最具环保精神的一部法典。比如以下诸条文:“第五十六条保护草原。草绿后挖坑导草原被损坏的,对全家处死刑。第五十七条保护马匹。春天的时候,战争一停止就将战马放到好的草场上,不得骑,不得使马乱跑。第五十八条保护水源。不得在河流中洗手,不得于水中。”

在唐代,城市已极具规模。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居住人口已达百万,每日产生的垃圾数量极为可观。唐代对于倾倒垃圾的管理十分严格,《唐律疏议》载:“其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论。主司不禁,与同罪。”唐代对于随便倒垃圾者,处以刑罚,有关管理部门如果没有履行职责,将同样获罪,并受罚。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项是

A.  B.  

C.倒   D.  处

2.根据语义,应填入文中①②两处的正确字形是

A.致        致 B.至     致

C.致        至 D.至      至

3.文中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冒号   冒号 B.分号   冒号 C.冒号    分号 D.分号    分号

4.依据语境,在文段(甲)(乙)两处填写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  还是 B.不是  而是

C.既是    又是 D.是     还是

5.下面是同学们读完材料后写出的心得体会,其中修辞手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每当读到“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样的诗句,我都会对诗中描绘的美景心生向往。

B.每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典都仿佛向我们栩栩如生地诉说着古代人们的环保理念。

C.风调雨顺,始自环境保护;人寿年丰,源于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就是造福子孙后代。

D.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需要我们的共同行动,也同样需要法律层面的保障。风调雨顺,始自环境保护;人寿年丰,源于生态平衡。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古代有关生态保护方面的规定,对于我们当今环保工作的开展,仍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常常会有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除了带给我们惊讶之外,也会带给我们别的感受与思考。它可能让我们感到惊喜,也可能让我们感到惊吓,还有可能让我们收获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请以“真没想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阅读徐立新的《“民兵”父亲的勋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同学的家长,有的是警官,有的则是军官,而自己的父亲却只是一名“民兵”,这让哈特觉得很失落,甚至是自卑。

②父亲曾告诉过哈特,作为一个军人,他一直渴望为国效命,为民效力。毕业于本宁堡步兵军官学院的他,在二战后期,本来要率领一支队伍进攻日本,可美国空军突然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结果他没去成,最后退役回到家中。

③之后,父亲一边开着一家杂货铺,一边参加新泽西州国民警卫队,成为一名“民兵”。

④哈特14岁那年,纽瓦克发生了暴乱,当地警方控制局面有些吃力,新泽西国民警卫队被要求去火速增援。临走前,作为领队的父亲轻松地对哈特说:“一小撮破坏分子而已,我能轻松搞定。”

⑤果然,很快,暴乱便被平定了下来,当被哈特问及到有没有跟暴乱分子面对面地交火时,父亲露出一脸的不屑:“那些家伙,都是一群胆小鬼,看见我和队友站在敞篷吉普车上,荷枪实弹的威武模样,很快便吓得投降了。”

⑥哈特失望极了,他本来计划要将父亲穿梭在硝烟弥漫的街头,跟暴乱分子激战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哪怕父亲只打了一枪,他也可以添油加醋地将其渲染一番,以彻底颠覆父亲在同学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民兵”的形象,可是……

“哎,多好的机会呀。”哈特长长地叹了口气道,“看来,您注定一辈子只能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民兵’,不可能再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战绩和功勋了。”

⑧哈特34岁时,父亲因病永远离开了他,在追悼会上,他将父亲生前的许多照片和遗物都一一陈列了出来。追悼会快要结束时,突然来了一大批人,他们都是父亲生前在国民警卫队的老战友。

⑨有一个叫希尔的“中士”把哈特拉到一旁,疑惑地问:“您爸的那枚‘国民警卫队嘉奖勋章’为何没摆放出来?那可是他生前冒着牺牲的危险得来的。”

⑩“什么勋章?”哈特疑惑地回应道,“我从来都没见过,父亲也从未跟我提过。”

“是吗?那你还记得20年前发生的纽瓦克暴乱事件吧,你的父亲,是当时一名最勇敢和出色的战士。”希尔说。

“我们被召集到一座楼房的前面。”希尔开始娓娓道来,“新泽西的警察已经架好了十多挺机枪。”

“一名高级警官说道,我们的任务就是攻下它,所有的武器——子弹、手榴弹、催泪弹,都给打出去。”

“但你父亲不同意,他说,如果据点里有无辜的百姓呢?”

“你父亲说‘给我五分钟,然后再进攻,算我求您了’。”

“那名警官同意了,你父亲猫着身子朝楼房一步步地走去。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楼房里的冷枪随时可以打中你父亲,让他永远都见不到你了。好在,没人开枪,你父亲来到楼房前,对着里面说:‘我是国民警卫队的,我来领你们去安全的地方。’门开了,二十七八个黑人中学生从里面跑了出来,他们浑身哆嗦,哭哭啼啼,你父亲伸出双手安抚他们,并带他们离开。”

后来得知隐匿在楼房里的暴乱分子看到国民警卫队赶来了,便立即从一个暗道里逃跑了,如果当时发动进攻,后果不堪设想。“是您父亲让二十多个孩子免于被误杀或误伤,他因此获得一枚代表着荣耀的‘国民警卫队嘉奖勋章’。”

回到家中,哈特在一个废旧纸箱的最底层终于找到了那枚落满灰尘的勋章,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想,父亲即使被授予美国最高军事勋章——“国会荣誉勋章”,也不为过,因为还有什么比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主动去营救非亲非故的他人更勇敢的事?

尽管去做有益于他人的事,不要在乎外界的眼光,如果成了,也不要去宣扬,要保持内敛和低调,哈特突然明白了父亲藏勋章的原因。

(选自《安徽青年报》)

1.阅读小说,填写下面的表格。

故事情节

自己的父亲只是一名民兵

参加平定纽瓦克暴乱

老战友讲父亲的英雄事

哈特态度

 

 

2.联系全文,回答下列两小题。

(1)概括标题“‘民兵’父亲的勋章”的作用。

(2)文章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突出父亲的形象的?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⑦段画线的句子。

4.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父亲一直渴望为国效命,为民效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空军突然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使他要率领一支队伍进攻日本的计划落空,退役回家。

B.第⑤段中“父亲露出一脸的不屑”表现了父亲对一小撮破坏分子的蔑视。

C.段中“他的眼睛湿润了”表现了哈特终于找到父亲的勋章时高兴、激动的样子。

D.哈特认为,父亲是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主动去营救非亲非故的他人,就是获得美国最高军事勋章——“国会荣誉勋章”,也是应该的。

5.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的结尾,说说它们在表达方式和表达效果上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鲁迅《故乡》)

表达方式:本文__________链接材料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本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链接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