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一日不见,________!(《诗经·郑风》...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1)一日不见,________!(《诗经·郑风》)

(2)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记》中写游鱼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1)如三月兮 (2)海内存知己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4)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或“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5)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兮、窈、窕、逑、蒹、葭、苍”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是使动用法。

D.《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释)①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②物色:察看;观察。③逮:等到。④踉跄:跳起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佛印类弥勒/率妻子邑人来此 B.左臂挂念珠倚/逮举轴,则踉跄逐

C.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山不加增 D.神情与苏、黄不/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甲)文选自《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文学家。

B.(乙)文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划分为: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

C.(甲)文中“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出现得比较早,盛行于唐宋时期,与《桃花源记》同属“记”这种文体,但《核舟记》是记叙文,不是说明文。

D.(甲)文“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判断句,(乙)文“莫不然者”则是双重否定句。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三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本段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并以空间为说明顺序,语言简洁、严密、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

B.(乙)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从画轴“屡悬屡坠”、猫“踉跄逐之”,体现了画中鼠的逼真。

C.(甲)文中作者对船头上的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态都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D.(甲)文和(乙)文都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了雕刻者和画者雕刻、绘画技艺的高超。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查看答案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也是一位特殊的教育家,他教育孩子要有国家和民族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________”的艺术家。《傅雷家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____,以及如何正确处理____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出售欲望的孩子

作者:占保祥

卡尔从小被祖母拉扯大,性格偏激执拗,方圆几个社区,没人愿意招惹他。

13岁那年,一次喝酒后,卡尔竟抢了一位妇女的挎包,里面有几百美元现金。从此,卡尔爱上了抢劫,欲罢不能,无人不知他的恶行。校长对他很是头疼,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孤儿。

事情越演越烈,卡尔的欲望愈发膨胀起来。在学校,他成了老大,拉帮结派,唯我独尊,公开旷课,还常常偷同学的东西。

被学校开除后,卡尔才明白自己的行为损害了祖母的尊严。想到祖母苍老的面庞,他无地自容。

走在匆忙的人群中,卡尔看见了一个小个子的老者,他的钱包露了出来,简直是天赐良机。瞬间,欲望控制了卡尔,他跟随着老者,走街串巷。终于,老者走累了,坐在地上休息。

卡尔的手伸向了老人的钱包。一刹那间,钱包就落到了卡尔的手中。

卡尔本来是这样设想的:拿到钱包后,冲老人扮一个鬼脸,然后逃之夭夭。

但他的手却遭到了强有力的反抗,老人的手像钳子一样抓住了他的手。卡尔看到了一张狰狞的脸,可怕的脸。老人什么也没说,反身将他塞进了身后的小屋里。

老人问他,说吧,怎么办?是送到警察局,还是私了?

别送警察局了,丢面子。卡尔垂头丧气地说。

那好吧,看来你是个惯犯,有这样的本事也算了不起。我有个孙子,很想学会这一招,你将欲望和技能卖给他吧。话音未落,一个年轻人推门走了进来。

他叫奇里,你现在把你所有的技术传给他。但要记住,以后你永远不能再有这样的欲望和行为了,否则你就是侵权。如果发现你再做坏事,就将你扭送到警察局和专利局,因为你同时犯了两大罪,要受到严厉制裁。

老人的话说得斩钉截铁,容不得卡尔不同意。老人拿出一张协议书,抬头写着:出售欲望协议书。老人握着卡尔的手,让他摁下了手印。

卡尔被放出来时,感到一阵恐惧和失望。他想到了老人的脸,那双有力的手,还有那张协议书。

卡尔回到家时,祖母正在与老师谈话。看到祖母向老师求情的表情,卡尔不由失声痛哭。他发誓再也不做对不起祖母的事。

回到学校后,卡尔解散了“坏蛋组织”,一心一意做个好孩子。欲望再次袭来时,眼前便立刻浮现出那位老人的脸。他不敢出手,他害怕报复,害怕那间小黑屋。

卡尔考上高中后,身上的臭毛病彻底改掉了。渐渐地,祖母也年迈多病,无力再管制他。他学会了自立,每天帮祖母打扫房间、做饭,邻居们都夸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那天,卡尔正在侍弄庭院里的鲜花,一位老人推开了他家的院门。卡尔上前询问,却发现是那张可怕的脸。正是那个老者。

卡尔心想,他一定是想将以前的事告诉祖母,无论如何不能让他见到祖母,否则祖母的病会雪上加霜。这时,老人走了过来,脸上却荡漾着慈祥的微笑。他摸摸卡尔的头,问:你奶奶呢?

她不在家,出去了,我知道你想做什么。你不能这样对待一位病中老人!卡尔正言厉色。

学会护着奶奶了?好孩子,我是来看望你奶奶的,这不,牛奶、鲜花。老人说着,指了指手中的袋子。

原来他和祖母认识。卡尔一脸疑惑。

老人进了屋,屋内传来了奶奶与老人开心的对话。卡尔忍不住贴在门上偷听。听到一半时,卡尔禁不住潸然泪下。

祖母早就知道了他的劣行,她没有张扬,而是与这位好友一起,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改掉了卡尔的毛病。这样做,既彻底解决了问题,又不让卡尔失去人格和尊严。

这个出售欲望的孩子,当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出售欲望”为题,新颖醒目,含义深长,耐人寻味,给读者以充分想象和深入思考的余地。

B.文中老人上门来看望祖母的情节,既对前面情节作了合理的解释,又充分展示了人物的性格,表现了祖母和老人对卡尔的无限关爱。

C.“别送警察局了,丢面子。”一句,一方面表明卡尔内心十分恐惧,另一方面表明他对原来的偷抢行为深深自责。

D.小说通过讲述卡尔在祖母和老人的巧妙教育下彻底改掉了坏毛病的故事,表明亲情与尊严的重要。

2.选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巧妙设置悬念,请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选文最后说:“欲望是可以出售的,但亲情和尊严永远不能。”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选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许多。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8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国各地过春节主要的庆祝方式之一就是燃放烟花爆竹,然而有许多民众自觉遵守政府的倡议,主动不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

B.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舞狮子、赏灯会等等,所以为了保护空气环境,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总有一天是可以做到的。

C.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D.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同时也说明了网络成了大众表达心声的阵地。

B.材料二用首都文明办的倡议书顺应民心以及河南朝令夕改的“禁炮令”的对比说明“禁炮令”政策不能随心而为。

C.材料一画线句是假设复句,“如果……将……”是表示假定条件与结果关系的关联词。

D.材料三画线句子“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的主语是“这些”。

3.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