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生命应该是永远发出力量的机器/应该是一个从不停止前进的轮...

阅读这首诗,回答问题。

生命应该是永远发出力量的机器/应该是一个从不停止前进的轮子/人生应该是/一种把自己贡献给群体的努力/一种个人与全体取得调协的努力/……/我们应该宝贵生命/不要把生命荒废

(1)这首诗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哪位著名的诗人的长篇诗作《火把》?

(2)结合以上诗句,简要谈谈如何品读现代诗歌。

 

(1)艾青 (2)一是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二是品味诗歌的语言,三是把握诗歌的意象,四是体味诗歌的情感,五是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本事选自艾青的《火把》,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有不停奋斗,生命才会变得更加精彩。 (2)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掌握。赏析诗歌:新诗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创造出不少样式。有的新诗讲究格律,然而不像旧体诗那么严格,如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诗行有一定的节拍,一个诗节分五个诗段,每个诗段有大致相同的诗行。而有的新诗则比较自由,无论篇幅的大小、句子的长短,还是平仄、押韵都不拘一格,甚至不用标点,或行或止,一概服从感情自然抒发的需要,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没有固定的节律,也不押韵,作者完全以自己的情绪自由支配诗行、诗段,按情绪的旋律来安排诗的节奏、韵律,一切服从表情达意的需要,通过简短而自由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眷念,对祖国的挚爱。形式是为内容而服务的,新诗用比较自由的形式来自由地抒发诗人奔涌的激情,或者自由地表现诗人心中的潜流。它们将新的思想感情融于诗的艺术形象,融于诗情画意的意境,因此,阅读新诗要要善于把它的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感受诗的艺术形象,体味诗美,从而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1、了解作家流派和创作背景。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的形象。3、体味诗的意境,领悟思想感情。艾青的《火把》,表达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只有不停奋斗,生命才会变得更加精彩。4、分析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艾青的《火把》中以火把作为意象,象征中生命中的奋斗。5、体会诗歌的理性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学作品阅读。

不管什么样的爸爸都是伟大的

我在一所环境很好的学校教书,这里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是很强大的,每年都有很多有财力的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自然,对于贫困的孩子而言,这是一道高贵的门槛。可是,天下父母为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没有贵贱之分,所以,我们的学校里也有些借款读书的孩子,这种环境下,父母和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那天下班后,我发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人影,在路边忙碌着。他是一个五十上下的瘦弱的中年人,正准备收摊。那是一块一丈见方的塑料油纸,上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棉拖鞋。他娴熟地收起几双鞋往旁边的蛇皮袋里塞着,浑然没有发现已快走近他身边的我。当我无意间发现了他头上几缕被风弄乱的银丝时,我又一次确定了自己的感觉:我曾见过他!猛然间,他抬起头,正问我是否要买鞋时,又迅速地低下头,似乎在逃避什么,我满心狐疑地走开了。

第二天,我为孩子们读了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有关父爱的文章。文章写了一个孤苦的盲人为了生活,在学校门口摆摊为生,他的生意自然很清淡,可他心里高兴,因为每天上学放学围绕在他身边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更因为他心里也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别人给他介绍了一位盲姑娘,之后,他终于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个瞳仁亮如秋水的男孩!慢慢地,孩子长大了,念小学了。盲人仍然在学校门口摆摊,孩子在里面上课,他就在学校外面等候孩子,然后与孩子一起放学上学。细心的人会发现:每一次过马路时,他都牵着孩子的手侧着耳朵说:“等等宝宝,让我听听,有没有车!”开始孩子还有些胆怯,后来,孩子越长越高,可以牵着爸爸的手过马路了,盲人还是坚持每天接送孩子,只是现在过马路时,他因为有儿子的牵引,脚步变得轻盈了,脸上还带着微笑。

文章读完之后很久,学生们都没有回过神来。我让他们发表读后感,有的孩子说,盲人也有爱!有的说,盲人的爱更伟大!还有的孩子说,不管什么样的爸爸都是伟大的!突然,我发现了一双与卖鞋人神似的眼睛,他的眼中饱含了泪水,激动地看着我。我突然想起来,那名瘦弱的男子原来参加过我们的家长会,我的心里顿时有了数。

课后,我把男孩叫到了办公室,微笑着对他说:“知道吗?你有一个很了不起的爸爸!”这一次,男孩又哭了,很伤心,也很快乐。

放学了,当我又一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时,远远地,我便看见男孩正在帮爸爸收拾摊子上的鞋,还很开心地跟爸爸聊着什么。看得出,卖鞋的父亲今天也很快乐。

我突然想起了多年之前的我和父亲,那时,父亲为了给学习紧张的我补身体,吃了两个多月的咸菜,省下的钱买了香蕉、火腿和核桃送到学校。他为了顾及我的面子,站在教室后面的窗子边看了很久都没有惊动我,后来,东西还是托食堂做饭的奶奶给我的,当奶奶告诉我爸爸来看过我时,我心中的感觉难以言喻……

整个晚上,我辗转不能入睡,眼前满是班里那个男孩与他父亲的影子。明天,我一定要去告诉这位卖鞋的父亲,其实,我也有一个贫苦的父亲,我能理解他的心情。我还要告诉他,他的孩子很听话,很优秀,我更要告诉他,他是一位非常富有的爸爸。

(作者  朱潜涛  选自《新民晚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不管什么样的爸爸都是伟大的”为题,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蕴涵着爸爸的独特身份与深深的爱。

B.文章对人物描写细腻感人,如“又迅速地低下头”此处细微的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这个人怕老师认出自己,而给孩子丢脸的窘态。

C.文中写到我回忆自己当年的父亲也和这位男孩的父亲一样,表现了我现在才悟出父爱的惭愧之情。

D.文章的主题是父爱,但是写的生活是当代特有的,那就是生活还很拮据的父亲出于父爱,宁可自己受更多更大的苦,也要多花钱让孩子上名校!

2.“这一次,男孩又哭了,很伤心,也很快乐。”你对男孩的这个举动如何理解?

3.读完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的形象一定会触动你的心灵。请你也把你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父亲的伟大之处说出来,并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表述出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荒茫大漠的孤烟、恢弘黄河的落日;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悠闲;国破山河中的心碎、“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时间的长河,奔流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材料二: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中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法则呈献给世人。国学要真正发挥作用,只有活学活用,把理论和客观实际紧密相连,才能够智慧地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

材料三:互联网上打着国学旗号进行商业推广的网站屡见不鲜,朋友圈里,假借国学之名进行营销的各类公众号活跃度很高。对传统文化的随意解读充斥网络,所传播的国学知识荒腔走板。目前网上一些低质量的教学视频让人们对国学的认识产生偏差,“似乎摇头晃脑、满口京片子就是国学。”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荒茫大漠的孤烟”是指唐王维《使至塞上》的诗句“大漠孤烟直。”描写的景象。

B.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就是指古诗词曲等古代的文章,材料一中举的例子就是经典的诗句

C.国学将千年积淀的智慧法则呈献给世人,所以只要我们活学活用,就能解决现实问题。

D.“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唐李白在朝为官得意之时写下的豪迈诗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主语是“五千年”。

B.材料二中画线句子是假设复句,后一分句是前一分句假设情况的结果。

C.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使内容具体生动,增强说服力。

D.材料三运用“假借”、“充斥”、“荒腔走板”等充满贬义的词,既说明内容清楚,又生动表达了作者的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阅读以上三则材料,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查看答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

识人待人慎“爱屋及乌”

匡吉

①心理学上有一种“光环效应”,即看到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是优秀的,就会认为他方方面面都优秀;与之相应还有“恶魔效应”,即对人的某一方面有不良印象,就会对这个人的整体评价偏低。因此识人待人,须理性客观,全面公正。

②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光环效应”或“恶魔效应”,皆属典型的情感旁移。据《说苑》记载,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询问姜太公拿殷商臣民怎么办。姜答道:“臣闻爱其人者,兼爱屋上之乌;憎其人者,恶其余胥。”遂建议把他们斩尽杀绝。尽管建议未被采纳,但“爱屋及乌”“恶其余胥”两句成语却广为流传。

③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因“爱”或“恶”,最终将态度与情绪覆盖到与对象相关的一切,其实很不理性。“一俊遮百丑”“一丑遮百美”的片面倾向,影响对人或事物本质的认知。一家企业需要选聘一名总经理秘书,人力资源总监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推荐,但却无视了被推荐人文笔不佳、爱出风头、不能严守公司秘密等不适合秘书岗位的特点,最终给总经理的工作带来了诸多麻烦。

④使用一名不合适员工造成的后果,可能污染的只是河流;但如果以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的情绪覆盖去识人待人的话,污染的就不仅是河流,而且是污染了整个水源,从而损害了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

⑤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如果喜爱一个人,就觉得这个人一切都是好的,哪怕品行不端、作恶多端、为非作歹的恶人,都是自己圈子里的朋友,都要处处袒护,甚至越过法律与道德的底线,不惜违法乱纪。某人协助好友贩毒,结果自己身陷囹圄。如果不喜欢一个人,“憎而不知其美”,以为这个人一切皆恶,哪怕他品德高尚、心地善良、作风正派,便处处排挤挤他,并牵连其周围的所有人。结果会自陷孤立,即使春暖花开之季也觉冷如三九冬日

⑥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如。如果领导干部一旦对某个人有好感,就对他百般信任、非用不可,甚至连缺点也不在乎,可能就会“带病提拔”;一旦对某个人有成见,一点余地也不留,甚至因为一句话、一件事就坚决不用,极易“因瑕废玉”。并且,这样的“爱”“恶”如果通过一个人迁移到与其相关的人身上,欣赏一个人就对被他推荐或与他亲近的人也特别好,反感一个人就连跟他同地域、同单位的人也一并打压……这样“推爱”“导恶”,不仅导致用人不公,而且污染整个社会生态环境。

⑦其实,无论识人用人还是交友待人,都应努力规避主观因素的消极影响。跳出片面、偏执的怪圈,不被所处的位置、特定的情绪所左右,我们必定能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景,收获“不畏浮云遮望眼”的人生。

(《人民日报》2017年12月25日04版)

1.下列对文章的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识人待人慎“爱屋及乌”。

B.识人待人,须理性客观,全面公正, 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C.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

D.识人待人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①段分析一正一反两个心理学效应是为了更好的提出中心论点。

B.选文通过识人待人要警惕“光环效应”与“恶魔效应”;要防止因“爱”或“恶”而产生偏见;与人相处要避免“爱屋及屋”或“憎屋及乌”;干部用人也要防止“爱屋及乌”或“憎屋及乌”等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

C.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爱屋及乌”与“憎屋及乌”是对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基因的破坏,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选文的结构方式为:总(①)——分(②③④⑤⑥)——总(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选文第⑤段画线句给人的启示是:如果与人相处带着“憎屋及乌”的偏见便会自陷孤立,体验不到人生的温暖幸福。

B.选文第②段讲的姜太公“把殷商臣民斩尽杀绝”的建议,是为了更有力地证明“恶魔效应”的危害。

C.事例“明朝有个吏部尚书叫王翱,他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京城周边一个地方官吏,女婿请求王翱把他调到京城做官,王翱拒绝了。”可以证明“用人要防止‘爱屋及乌’”这论点。

D.无论识人用人还是交友待人,都应全部规避主观因素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请将题目“为        点赞”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600字以上的文章。

提示:赞许是一种美意,一种满意,一种鼓励。赞许他人,有时会使他奋勇拼搏,从此一鸣惊人;有时会使他振奋信心,继续努力……如果在恰当时机恰当地为他人点个赞,也许会改变他的生活,甚至命运。为自己点赞,抛开他人的观点,做好自己,改变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努力奋斗!点赞,已不只只是一种社交方式,也不只只是在网络上,用心为自己身边的一切点赞,发现身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美好,你会为这些所感动,与此同时,你的心也会变得更加澄清,美好!

 

查看答案

请以“风景”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600字以上的文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