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②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④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⑤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⑦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以下是语段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2.精读语段,请分别用三或四个字概括“我”在百草园里的任意两件趣事。

3.这段景物描写有何特点?请任选一个角度,举例加以说明。

 

1.D 2.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注:任意写出其中两个答案即可) 3.第一:既抓住食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形容词、拟人、排比的应用)第二: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形容词、视觉、听觉、味觉等)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整体到局部;由低到高;由高到低;由静到动等) 【解析】 1.考查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文段,先以“不必说”引出对百草园中静物的描绘,再以“也不必说”引出园中动物的描绘,最后再以“单是……就有”引出对泥墙根一带乐趣的描述,所以作者是按由总到分的顺序来结构全段的。所以层次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故选D。 2.本题考查文段中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从文段中找出事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等语句可概括为:找蜈蚣,拔何首乌,按斑蝥,摘覆盆子。 3.本题考查对语段的赏析。①本文段的景物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事物的静态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由低到高,“也不必说”则侧重事物的动态的描写,其描写顺序是由高到低。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整体的描写,“单是”则是对百草园局部的描写。②作者写景调动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如“光滑”就是从触觉角度来写的;视觉即看到的,作者看到了菜畦、石井栏、皂荚树;视觉即听到的,作者听到了油蛉、蟋蟀的声音;味觉即尝到的,作者尝到了覆盆子的味道,又酸又甜。③本段写得井然有序并且动静结合,写动景从“鸣蝉”到“黄蜂”再到“叫天子”则是用了由高到低的顺序,井井有条。写静景从“菜畦”到“石井栏”到“皂荚树”再到“桑椹”用了由低到高的顺序。④本文段写景色彩美,菜畦是碧绿的,桑椹是紫红的,黄蜂才华是黄的又是不一样层次的黄色,云霄,蓝天白云意境开阔,各种色彩相得益彰美不胜收,也体现了小鲁迅的观察力强。也可从动词、形容词的运用或者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答案不唯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吾/日三省吾身

C.意与/日去 D.未若/柳絮因风起

2.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1)静修身_______________(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夫君子之行”中 “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 B.而两狼并驱如故。

C.求闻若也,不若无闻也。 D.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

4.翻译下列句子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下面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有误的一项是(    )

A.《诫子书》既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劝诫儿子的信,以此告诫儿子,人生在世首先要修身养德,这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

B.文章通过简练严谨、辞约意丰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母者的爱子之情表达的如此深切。

C.全文仅就治学的角度,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D.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阐述,告诫儿子成才需具备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

6.本文从修身养德的方面对儿子进行劝诫,这让你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章?请写出。

7.《诫子书》一文,跨越千年时空,在今天仍然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查看答案

古诗歌阅读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还未收复,作者随唐肃宗外出行军(逃难)之时。

1.下列关于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以“强”字开头,是不愿为之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B.第二句化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就联想到了饮酒、赏菊这些与陶渊明有关的历史内容。

C.此诗以重阳登高为题,语言朴实,构思精巧,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D.从题目中“思长安故园”及诗句中“故园菊”来看,此诗是一首单纯的惜花、思乡之作。

2.请结合全文,从内容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遥怜故园菊”中的“遥怜”一词。

 

查看答案

默写

(1)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2)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3)______________,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天上的街市》

(4)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5)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中国是诗的国度。行走在古诗的秋天里,别有一番情致,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和净化。马致远的“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借萧瑟的秋景,道尽了漂泊他乡的游子思乡悲秋之感;而刘禹锡的《秋词》一诗中却描写了“____________”的明丽秋景,引出“__________”的豪迈与豁达,一扫悲秋之气,唱出了一曲高昂激越的秋之赞歌。

 

查看答案

语言实践应用

仿照下面例句的形式,请以“你若有”开头,仿写一个结构相同的句子。

例句: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雨后的操场成了一片汪洋大海”,此句没有使用修辞,却生动形象地写出雨势之急、雨量之大。

B.“我们是一群有志的中国少年”,此句中的“是”是判断动词。

C.“学习的过程本应是自主、愉悦地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必要有思想包袱”,句中的“包袱”可以理解为“某种负担”。

D.词语的构成是有趣且耐人寻味的,比如“姹紫嫣红”是属同义词连用,而“阴晴圆缺”则是由两组反义词构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