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阻遏 鲜腴 无动于衷 张皇失措
B. 惶急 琐屑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C. 缅甸 推祟 销声匿迹 巧妙绝伦
D. 镂空 繁衍 相安无事 自出心裁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池沼(zhǎo) 诘问(jié) 追溯(sù) 踌躇(chóu chú)
B.洨河(jiáo) 丘壑(hè) 跋涉(bá) 绥靖(suí jìng)
C.秀颀(qí) 孕育(yùn) 遒劲(qiú) 蹒跚(pán shān)
D.绮丽(qǐ) 殷红(yān) 藩篱(fān) 轩榭(xuān xiè)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选自艾青诗集《煤的对话》)
1.这首诗的意象是什么?其有什么特点?
2.这首诗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意象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联系《艾青诗选》整本书内容,请你举例说说《艾青诗选》全诗有哪几个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生活是一次次的相遇,是一场场的别离。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学类文本阅读
修车老汉
韦名
(1)桥下的修车老汉死了。听说死得很惨,在桥上被汽车撞个血肉模糊。一个卑微生命的离去,就像天空中一颗流星一闪即逝,再平常不过。只是又一次骑车过桥,轮胎破了,烈日下推车,在桥下找不到修车的,才记起曾经有这么一个人。
(2)那天,我本来起床就晚,正匆匆赶路,骑到桥上时,忽地感觉脚上用不上劲了,下车一看,轮胎泄气破了。我有些沮丧,推着车子过桥。桥下不远处挡一个黑平乎的塑牡盆装着半盆黑乎乎的水一个皱巴巴的蛇皮袋铺在地上,上面摆着老汉的路边修车剪刀、铁锤、针子等工具;一个锈迹班斑的铁皮月饼盒装着流芯、螺钉、垫片等细小物件一个还算精神的打气筒直立在一边…这就是老汉修车档的全部,一头白发的老汉正在给我前面一位女士补胎。不用说,又是一位中了招的主。
(3)“赶紧帮补一下!”屋漏偏逢连阴雨,心想迟到了挨领导批是肯定的,前面那位推车一走,我就催促老汉。“嗯!”老汉接过车,一双粗糙油污的手麻利地动起来。很快,老汉从前后轮胎各取出一个几乎一模一样的钉子。
(4)“路上长钉了!”看到这两个一模一样的钉子扎破了我的车胎,害我上班迟到我气不打一处,拿话损老汉一一报上常讲,有些人晚上在马路上撤钉子,白天在前面守株待兔修车补胎。我怀疑老汉,边说边观察老汉的反应。“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儿。“现在的人,人心不古,见利忘义!”我心存怀疑,却又苦于没证据,还得求助于他,心里愤愤不平,继续用言语发泄愤怒,“卖棺材的恨不得亲自去杀人,开药店的巴不得全城投毒“嗯!”老汉这回头没抬,手也没停,又是不置与否地应了个单音字,心虚了吧?话都不敢接,就像抓了小偷现行,我一脸正义。“好了,两块!”老汉停下手中的活儿,站了起来,拍了拍微微驼着的背,言简意赅。
(5)这是我第一次跟老汉打交道。
(6)没多久,我再次中招光顾老汉的修车档。依旧是麻利的动作,依旧是“嗯”到底的言简意赅。老汉修好车站了起来捶捶腰。而我这次更多相信我的判断,他就是撒钉子的人一一我看到他的铁盒有好多一模一样的钉子。
(7)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终于还是被我抓了现行。
(8)那天要陪领导坐早班机出差,天刚蒙蒙亮,我就骑车出门去单位。路上车少人稀。上桥时,远远见到一黑影和我相向而行。黑影在桥上走走停停,时而弯腰,时而直行,怎么看都不像正常赶路的。一开始,我没怎么在意,或许是黑影落下什么东西,在桥上寻找。靠近了,我认出黑影是修车老汉。难道是趁着车少人稀,在马路上撒钉子?
(9)“干吗?”修车老汉正好弯下腰,我大吼一声。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老汉直直站着没动,左手拿着两个估计来不及撤下去的钉子,右手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看到这一切,我心里充满了厌恶和憎恨!“嗯!”老汉发现是我,顿时轻松了下来,“吓下死了!”“你怎么能这样?”粗话我骂不出口,但声音绝对够大,“嗯!啊?”老汉还是言简意赅,只比刚才多了一个语气词。
(10)赶路要紧,我没空搭理他,匆匆赶去单位。
(11)出差回来好长一段时间,我的车子没中招了。于是又很长一段时间没见到老汉了,可连桥下的修车摊也不见了。直到有一天,我在晚报上看到一则报道:修车老汉数年如一日,用磁铁吸走不法分子撒在桥面用来扎车轮胎的钉子,不幸遭遇车祸。
(12)对照那篇报道,我才知道,老汉右手那团黑黑的东西是磁铁,铁盒里装的是他每天吸走的钉子!报道说,老汉因为儿子在桥上开车,车子被钉子扎破轮胎出车祸身亡,自此之后,老汉就在桥上吸钉子,桥下修车。
(13)怀揣着那份报纸和深深的歉意,觉得自己太不该了,光凭臆测,就否定了卑微而高责的灵魂。我骑车出门,来到老汉昔日的修车档前,我仿佛又看到了说话言简意赅的他。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2,有删改)
1.根据小说情节,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表格。
时间 | 情节 | 心情 |
那天 | (1) | 愤愤不平 |
天刚蒙蒙亮 | 当场抓到老汉在马路上撒钉子 | (3) |
直到有一天 | (2) | (4) |
2.第(2)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第(4)、(9)段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嗯!”老汉听出我的话外音,抬了下头,应了一个不置与否的单音字后,低头继续干活儿。
(2)兴许太专注撒钉子了,老汉没注意到我已逼近,被吓住了。
4.结尾段中作者“觉得自己太不该了,光凭臆测,就否定了卑微而高贵的灵魂,为什么说“灵魂”是“卑微”的,又是“高尚”的?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实用类文本阅读
人性得到尊重时
唐剑锋
①人性是什么?有人说,人性是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有人说,人性是人的天然属性,不可能先天带来,却可以后天塑造。对于人性,我们中国人一向认为:“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甚至认为:“人之初,性不善。性相近,习相远。
②对于人性,西方人的看法与我们相近,在西方人眼里,“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生活在世上,不仅要吃饭、穿衣、工作、生存,也要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这原本无可厚非。其实,这是最基本的人性之需,是近乎人情的人性,更是现实的人性。
③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而对道德的形成、涵养却历来都有不同的看法。孔子眼里的道德,那是充分尊重人性,只有人性得到尊重的道德,才能靠得住、行得通,而这样的道德才会走稳、走远。
④怎样才是尊重人性呢?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土豪,有钱也任性。他在外面做了善事,不收报酬。回来后遭到孔子一顿骂:“混账!你无端抬高了道德的门槛,把贫穷的善人阻拦在行善的门外。此前贫穷者在行善时,因为获得酬赏而弥补了经济损失,所以他们会善行不倦。现在被你一搅和,行善的门槛提高到了只能付出而一无所获,这让贫穷者还如何做得起善事呢?”在孔子眼里,道德的门槛过高,很多人就会迈不过去;行善而有所获,人们才会尊崇道德,弘扬道德。
⑤孔子的另一名弟子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农夫,农夫把牛送给他作为救命之酬。子路牵牛而归,受到了孔子的表扬:“子路这娃懂事,此后人人都愿意效仿他做好事。长此以往,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就会好起来。”空喊的道德有何用?只有落到实处的道德才有用,才可信可行。做好事不吃亏,才会跌倒了有人扶,才会遇难了有人伸手,才会有了困难有人帮忙。谁也不会因为做好事“流血又流泪”,谁也不会因为行善事而吃亏、有后顾之忧。
⑥三年前,韩寒去台湾,把钱包丢了,很快就找回来了。然后蒋方舟去台湾,也把钱包丢了,很快也找回来了。又不久,一名杭州男子去台湾,也丢了钱包,这次没找回来,只好垂头丧气回家。他回到杭州时,发现钱包已经寄回来了。起初大家感叹台湾人道德水平高。然后发现,台湾地区民法规定,捡到丢失物品之后,六个月内有人认领的,拾得人应将物品归还,但可向失主索取物品价值十分之一的报酬。在台湾,做好事得报酬,天经地义。
⑦好事不白做,是对人性的一种肯定、一种尊重,也是对做好事人的一种回报、一种认可。不是因为做好事拿了回报,就不高尚,恰恰因为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才更应该不能让他们白做好事,白当无名英雄。只有让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的人,名正言顺有回报,人们才愿意效仿,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空喊口号。这同时也是告诉人们,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爱财,不择手段。从而近君子远小人,做君子不做小人
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西方人认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B.生活在世上的我们,不仅要解决吃饭、穿衣等生存问题,还要提高生活质量。这是人性最基本的需求
C.子贡在外做了善事不收报酬,是因为他觉得人性得到尊重时,人才能良心发现,并使良心上升为道德。
D.作者认为,做好事的人,应该得到相应的回报,并得到大家的认可。
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说理透彻,有理有据,语言简洁精炼,有独特的个人见解。
B.第⑥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几个人在台湾丢失钱包的遭遇,阐述了“做好事得报酬,天经地义”的观点
C.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性应得到怎样的尊重。运用论证方法论述了人性应得到怎样的尊重,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D.作者在文中呼吁:要让做好事、行善事、讲道德的人,名正言顺有回报
3.有人认为做好事就不应该追求回报,而作者却倡导做好事应该得到回报和认可。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