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①我家的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⑦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②段文字中描写的顺序有哪几种?(请写出三种)

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本文引用“美女蛇的传说”从记叙顺序看属于什么?有什么作用?

5.纵观选文,说说作者在其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①赏有趣美景;②听传奇故事;③捕雪地之鸟。(意思对即可) 2.从整体到局部,从高到低,从动到静,有近有远等。 3.用“扫”“支”“撒”“系”“牵”“看”“拉”一系列动词(动作描写),形象而细腻地刻画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体现了百草园给爱玩的孩子们带来了无穷乐趣。 4.插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5.表达了作者对儿童时代自由在在生活的怀念,对大自然的热爱。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文章1~2段叙写了百草园的景色及乐趣;3~6段叙写“我”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第7段叙写冬天雪后在百草园捕鸟的乐趣。据此概括作答。 2.考查景物描写的顺序。文章第2段,整体上看,运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来写景物,其内容采用了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在具体写景时,又采用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如: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据此结合语句内容概括即可。 3.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文章画线句子用“扫”“支”“撒”“系”“牵”“看”“拉”一系列动词,具体准确形象地写出了冬季捕鸟的全过程,从而突出了百草园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理解。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依据“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可知,文章第4段叙写美女蛇的故事,运用的是插叙的写法,通过插说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不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据此理解作答。 5.考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思想感情要依据文章的主要内容,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或者直接抒情、议论的含意深刻的语句、段落体会并概括。文章依次叙写了百草园的景色及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雪地捕鸟等内容,都是围绕着“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中的“乐园”来写,由此可体会出作者对儿时自由在在,充满无限乐趣生活的怀念,也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据此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日三吾身 _________  (2)不习乎_________   (3)_________

2.(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②诸:众多,一些,这些。③游:玩耍。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竞:争着。⑦走:跑。⑧信然:的确是这样。

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2.从选文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词。

(1)俄而雪骤         (2)未若柳絮风起

(3)相而去         (4)下车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撒盐空中差可拟。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下面将谢道韫的话和谢朗的话进行对比,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画面美,写出了大雪漫天的氛围。

B.“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写实,描摹出了大雪的色彩和下落之态。

C.“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更有诗歌意蕴,以春景喻冬景非常巧妙。

D.“柳絮”一句较“撒盐”一句情感更饱满,表现出了诗人对大雪的喜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说说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在某一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有一段被当地人称为“鬼谷”的最危险的路段,路窄坡陡,两边万丈深渊,每当导游们带队到这里时,一定要让旅客们挑点或扛点什么东西。据说这里以前发生过好几起事故,都是迷路的旅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不小心掉下去的,当地人每天从这条路上挑着东西来来往往,从来没人出事。

 

查看答案

《朝花夕拾》名著阅读

(1)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上面这句话选自《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文中的她指的_________

(2)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话是________(人物)说的。这篇散文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本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___(地名)学医的生活,其中的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幻灯片)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的想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