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⑨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⑩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1.请根据选文的内容,在下面表格的ABC处填写恰当的内容。

地位

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特征

总说

A(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分说

 

大处讲究

亭台轩榭的布局

B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细处注意

C

次要

门窗雕琢的匠心

色彩搭配的协调

总结

不止以上这些

 

 

2.请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⑤段画线句子中的“这”字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5.选文第③至⑥段,已经具体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点,第⑦⑧⑨三个自然段还有必要再说明吗,为什么?

 

1.A: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时画。 B:主要 C:园林角落的配置 2.据说,是根据别人所说的意想,说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是作者根据别人所说的,并不是作者亲自统计过的。这个加点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3.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强调突出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 4.“这”指代“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5.有必要。第⑦段说明了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第⑧段说明了苏州园林的门窗在雕镂琢磨上体现图画美的特点;第⑨段说明了苏州园林在色彩搭配上体现图画美的特点。它们从细节上又进一步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这样便说明的内容更加全面、严密 【解析】 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表格内容的提示和文本的结构主次及苏州园林的总特征你分析即可。A处结合“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分析得出: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时画。B处根据表格内的“分说”和“次要”的提示得出:主要。C处结合“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得出:园林角落的配置注意图画美。 2.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以及去掉之后的意思变化,最后点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据说”,意思是根据别人说。表达此信息的来源并非发言人,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结合“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说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的说法并不确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根据语境分析,首先指出说明方法,然后写出表达作用。结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分析,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运用“通过把……与……进行比较,更突出地说明了……”格式写出作用即可。 4.代词的出现,往往是在所指代的事物、人物之后,因此代词指代内容的落实在本句中是找不到答案的。代词的指代对象一般在上句或上文,因此我们解题时,必须从上句开始寻找,而且应当由近及远地去找。结合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得出:“这”指代“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5.要求学生首先表明态度,有必要,然后结合文本的说明顺序分析。文本采用了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③至⑥段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结合“⑦园林角落的配置、⑧门窗雕琢的匠心、⑨色彩搭配的协调”分析,⑦⑧⑨三个自然段从次要的细节上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经典咏流传》是中央电视台2018年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化节目,由撒贝宁担任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著名主持人曾宝仪、著名音乐人庚澄庆共同组成鉴赏团,从文学、音乐、情感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成龙、杨洪基、王力宏、王俊凯、凤凰传奇、谭维维等近百位经典传唱人用流行传唱经典。

(材料二)

电视节目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节目立意的创新。”《经典咏流传》抛弃了音乐节目的竞演模式和文化节目的答题模式,重新研发出一种“轻赛制、重传播”的架构,核心诉求紧紧围绕古典诗词的旋律新编、歌曲演绎、大众传播,强化时代性和时尚感,从而让主流的经典再次成为流行的先锋。同时,节目还引人微信“摇一摇”互动模式,观众在收看的同时达成分享,发酵和引爆二次传播。“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沉寂了近300年的诗,通过支教老师梁俊和山区孩子“纯净到让人心疼”的演唱,一夜之间刷屏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圈粉无数。

(材料三)

康震在接受《华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诗言志,歌咏言,古人和诗以歌,造就了一首又一首传唱至今的经典。但是经典怎么样才能流行呢?《经典咏流传》旨在“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时代在变,潮流在变,但经典文化的‘共同情感’从未改变。伴着优美的旋律重温这些动人的文字,我们仍能感受到我们的先祖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当代知名作家梁晓声也表示,节目在未来的影响,会激活古典诗词,“让我们的孩子们既唱了歌,同时又熟悉了古典诗词,这个意义非常之大”。

(材料四)

《经典咏流传》走红后,不少家长给孩子购买古诗词方面的书籍,但也有批评的声音说这是盲目“跟风”。对此,多次担任《中国诗词大会》嘉宾评委的蒙曼老师认为,先不妨有一个浪潮存在,然后再推动建构。家长可以把书、音频、视频放在那儿,孩子只要表现出兴趣,就赞美或提点他,但不必强求每个孩子都必须喜欢。家长要忌市井气。家长表现出兴趣,对孩子是最好的引导。

1.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经典咏流传》走红的原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典传唱人中,不仅有成龙、杨洪基、王力宏、王俊凯等名人,也有普通人。

B.一首沉寂了近300年的诗重新焕发出生命活力,与社交媒体的推动不无关系。

C.康震认为,经典要流行,应将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上来。

D.针对家长给孩子买古诗词方面的书籍这一盲目的“跟风”行为,蒙曼提出了批评。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献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着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矫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卫所军不习战        清流

B.操行不            庭下积水空明

C.而果毅            人恒

D.谈兵者遵用        置土石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含义

(1)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选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继 光 为 将 号 令 严 赏 罚 信 士 无 敢 不 用 命

4.请结合选文回答问题。

(1)可以被视为“大丈夫”的戚继光为什么可以让“戚家军”名闻天下?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对上面两首诗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B.乙诗通过“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有花有果,有色有形的景象。

C.乙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同时正面写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

D.两诗结构严谨,衔接自然,均使用对偶,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名篇。

 

查看答案

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3)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

(4)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________________

(5)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    )

A.《背影》记述了作者回家奔丧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往事,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作者是现代作家叶圣陶,本文收录在他的散文集《背影》中。

B.“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出自于叶挺将军在重庆狱中所做的诗歌《我的自白书》,这首诗被收录在《革命烈士诗钞》里。

C.格列佛离开科学院来到巫人岛,在那里他了解到有一类叫“斯特鲁德布鲁格”的长生不老人,刚开始格列佛对这类人非常羡慕。

D.鲁滨逊在荒岛上,用刀子在一根大木杆上刻痕来记日期,并用日记的形式把每天的所作所为记录下来,但是后来墨水用完了,就无法再记录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