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小说《选择》,回答下列小题。 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

阅读小说《选择》,回答下列小题。

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

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也是他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每个角落。他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弦惊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奔跑。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诉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与抗争……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拄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选文三次写到“他”的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时间

对“泪”的具体描写

流泪的原因

音乐学院最后一次考试之前

(1)

用近二十年的时间持续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拉琴,而感到委屈。

考试时拉自己的曲子

泪飞如雨

(2)

(3)

泪再一次流下来

(4)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二、三、四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三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3.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标题“选择”一是指父亲逼“他”选择拉琴,二是指“他”在得到大家一致赞扬后却选择放弃拉琴。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这句话表现了他娴熟的拉琴技术。

C.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是因为“他”有很好的拉琴技术,但对拉琴缺乏感情,且没有人能改变他,为此人们感到失望惋惜。

D.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之后听众的反应,与前面大家对“他”的失望形成对比,目的是突出“他”在音乐上的才华横溢。

E.小说含义深刻,引人深思。他的痛苦与反抗告诉我们: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1.(1)眼里噙满泪水:(2)回忆起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痛苦历程,“他”拉得忘情,把所有感情融入到这首曲子中;(3)考试结束后;(4)“他”为自己选择放弃拉琴,终于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感到激动。 2.主要内容:“他”从小被父亲逼迫学琴,体会不到拉琴的快乐,不能在拉琴时融入自己的感情。作用:这三段是插叙。交代了“他”不喜欢拉琴的原因;为下文“他”选择放弃拉琴作铺垫。 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他”拉琴时动作的熟练,感情的充沛。示例二:大量使用短句,写出了“他”拉琴时动作的熟练,感情的充沛。示例三:借助想象的写法,表现“他”的琴声充满感情,使听者进入他的琴声了解他学琴的历程。 4.BD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从“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可以概括出(1)的答案:眼里噙满泪水。从“他的琴声,诉说着一个琴童的哀求与抗争”可以概括出(2)的答案:回忆起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痛苦历程,“他”拉得忘情,把所有感情融入到这首曲子中。从“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可以概括出(3)的答案:考试结束后。从“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可以概括出(4)的答案:“他”为自己选择放弃拉琴,终于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感到激动。 2.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记叙文顺序的理解。记叙文的顺序主要有:顺序、倒叙和插叙。插叙的作用:使叙述更加完整,使文章更充实,结构上更紧凑,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从“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可以概括出文章第二、三、四段的主要内容:“他”从小被父亲逼迫学琴,体会不到拉琴的快乐,不能在拉琴时融入自己的感情。作用:这三段是插叙,通过回忆父亲逼他拉琴的经历,交代了“他”不喜欢拉琴的原因;为下文“他”在毕业考试结束时做出放弃拉琴决定的内容作铺垫。 3.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这句话可以从修辞、句式、想象写法任选一个角度入手。比如句式角度,从“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柔、奔跑”“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可以看出,这句话大量运用短句,写出了“他”拉琴时动作的熟练,感情的充沛。 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这句话表现了他娴熟的拉琴技术”表述有误。从“赶乐谱”可以看出他对拉琴的抵触、反感,想赶紧把琴谱拉完。 D.“目的是突出他在音乐上的才华横溢”表述有误。应该是:展现他内心的压抑和反抗,突出了文章主题。 故选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天镜园浴凫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层,坐对兰荡,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鱼鸟藻荇类若乘空。余读书其中,扑面临头,受用一绿,幽窗开卷,字俱碧鲜。每岁老,破塘笋必道此。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呼园中人曰:“捞笋!”鼓枻飞去。园丁划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无可言。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

(注释)①浴凫堂;天镜园中一个堂名。②樾(yuè):树荫.③兰荡;湖名。④明瑟:明净新鲜。⑤破塘:绍兴地名,以产笋著称。⑥舠: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枻():船桨。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每春老         岁:                               2)无可          名: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轻舠飞出,牙人择顶大笋一株掷水面。

3.选文描写了哪两个生活场面?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3)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6)迁客骚人,多会于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7)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波澜起伏的感情基调。他的《行路难》刚刚写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失意与悲哀,转瞬之间又唱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高昂的旋律。

 

查看答案

阅读《醉翁亭记》的节选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之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B.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C.杂然而前者                                 陈:陈述,述说。

D.太守谁?                                      谓:为,是。

2.下面句子表示判断语气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抒发了作者被自然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

B.第三段描写滁人游和太守宴的场景,表现了太守治理下百姓和乐的社会现实。

C.文章中反复出现“太守”一词,直至结尾才道出姓名,戛然而止,饶有兴味。

D.文章前半部分以记叙、描写为主,结尾段直接抒情,表现了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临近国庆的这些日子里,中国女排以“N连胜的整齐姿势持续刷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928日,剧情终于进入高潮。十连胜!中国女排击败塞尔维亚,提前一轮卫冕世界杯冠军。全国人民又一次被女排姑娘感动,全国媒体又一次被女排精神承包版面和头条。

对于好几代人来说,不管是不是球迷,女排都是一道难以绕过的风景。

比如80后。在他们小时候,女排是教科书里闪闪发光的英雄,是家喻户晓的偶像。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女排的光芒逐渐暗淡了,辉煌似乎都已成往事。2004年雅典,中国女排时隔20年再次奥运会夺冠,但好景不长,之后女排便又走了下坡路。

人们难免会想,再动人的故事都会有结尾,没有奇迹可以抵挡时间的侵蚀。

可是,随着80后这代人进入社会,渐渐人至中年,激情开始从身上褪去,他们却惊讶地发现,传说中的那支队伍又杀回来了!这种有些穿越感的体验,让人激动而不敢相信。

仿佛为了使故事更加传奇,女排最近这一次从低谷重回巅峰,依然得力于一个老中青几代人都熟悉的人物——郎平。

昔日铁榔头,今日郎教练。郎平是60后,她麾下这些风头正劲的女排姑娘大多是90后。而中国女排这几个字给人的感觉却是那样的熟悉,就像从来没有变过。

⑧40年来的中国女排,几度低谷几度巅峰,当然是一直在变的。人员在变,技术与战术也在变,但女排精神没有变,女排精神再现光芒堪比大圣归来

事实上,女排精神从未远去,因为女排精神不等于常胜精神。在困境中不信命、不服输,永远坚守希望、创造奇迹,才是女排精神最动人的地方。

⑩“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郎平的这段话,不仅仅适用于女排。球与球是不同的,但人与人是相通的。女排精神也不仅仅适用于赛场,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需要这种拼劲与韧劲。

(选自929日《新京报》快评)

1.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女排是一道难以绕过的风景。

B.全国人民被女排所感动。

C.女排精神的精髓不是常胜,而是不服输。

D.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需要女排精神。

2.下面对本文论证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928日女排十连胜的新闻开头,引出文章的论述内容——关于女排精神。

B.二至五段回顾了中国女排从辉煌到暗淡,又从低谷重回巅峰的历程,论述了“没有奇迹可以抵挡时间的侵蚀”的观点。

C.回顾历程之后,文章分析了女排的“变”与“不变”,指出女排精神最动人的地方。

D.文章结尾由女排想到个人与国家,使文章的观点更具普遍性。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将女排比作一道难以绕过的风景,形象地表现了女排的辉煌战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第三段中有许多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例如英雄、偶像、暗淡、好景不长等,写出了女排起起伏伏的经历牵动人心。

C.第十段开头引用郎平的话再次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D.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例如文中第五段的“可是”、第九段的“事实上”等。

 

查看答案

下面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题目中的“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指的是白居易。

B.颔联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C.颈联描绘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景象,反衬诗人长期被贬官的无奈与叹息。

D.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被贬后的激愤,也表现了对世事变迁的豁达乐观的胸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