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锁不住的目送》,完成后面小题 锁不住的目送 ①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连...

阅读《锁不住的目送》,完成后面小题

锁不住的目送

①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连同她的白发和叨唠锁在了四楼。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

②最让母亲不堪的是这座灰旧的小楼还不是我的家。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诉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叨唠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

③这是我工作的学校,现在也是母亲没有预计的旅店了。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萧索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④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就两腿颤颤巍巍的,让一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

⑤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叨唠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

⑥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一把驮起母亲。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背着小时候的女儿。

⑦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⑧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⑨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的看着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⑩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⑾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叨唠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

⑿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候在阳台边。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⒀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我轻轻地说:

⒁“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

1.请概括出“我”和母亲之间的几件事。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根据提示,结合故事情节赏析下面句子。

(1)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提示: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1.1)我说服空巢的母亲离开老家与我同住。(2)母亲摔伤卧床后奇迹康复,我发现她居然下了四楼与人聊天。(3)母亲独自外出,“我”焦急寻找。(4)“我”把母亲锁在家里,她每日目送“我”离去。 2.(1)设置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体现了母亲的落寞与孤独。 3.(1)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母亲比喻成半枯的藤蔓,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年迈衰老,同时也生动的表现了离巢的母亲的无助、冷清、寂寞。(2)运用神态、语言描写(答对1点得1分),写出了母亲让我担忧而自责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表现了母亲因年迈而拖住步伐的落寞、忧伤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文章首先在②③段写了“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在第④段中写母亲由于寂寞“一个人走下了四楼”“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第⑤-⑦段中写“我”回家发现母亲不见了,焦急地寻找后,发现“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从此“我”“便锁着母亲了”,于是每天“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的看着我”,目送“我”的身影。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开头的作用。记叙文开头的作用通常有: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等。文章开头“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一句让读者不禁产生疑问,所以它能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同时“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写出了母亲的衰老,引出下文中对母亲孤独寂寞的描写。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 (1)“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衰老,表现了母亲的孤独和寂寞。(2)“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怯怯地”写出了母亲内心的不好意思和自责,“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表现了母亲内心的孤独、失落和忧伤。据此理解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济南的冬天》选段,回答问题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象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写济南冬天水色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2.济南冬天水的特点是什么?

3.“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分析加点词用了什么修辞?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名著分享

1.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刀。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请阅读下表,完成表格。

鲁迅作品

人物

人物描写

人物评点

《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

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藤野先生》

藤野

先生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严而不厉

“我”

父亲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不该,就是犯了罪……

很爱父亲

 

 

2.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都是出自鲁迅先生的自传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父亲的病》回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狗﹒猫﹒鼠》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阐述作者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也是借猫来讽刺当时的论敌。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为人谋而不___________    (2)思而不学则___________

(3)人不其忧  ___________       (4)疏食 ___________

2.用斜线(/)标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停顿,限两处。

吾 十 有 五 而 志 于 学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孔子及其弟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这首曲的要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      )

A.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辨。

B.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曲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这首曲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2.《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填空。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②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____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_____________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⑦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⑧《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序交替,时光飞逝,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鼓舞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