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末“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4.文章末段划线句子是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段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

5.请写出你对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1.(1)“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2)“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3)“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4)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5)花是文章的线索 2.A 3.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逍遥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4.(1)文章以菊花为线索, (2)照应前文 (3)与前文的心境形成对比,表明作者思想的变化。 (4)菊花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引起对母爱的赞美 (5)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5.(1)“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2)“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3) 母亲是在秋天去世,表达对母亲的深深地思念。 (4)“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开始。 【解析】 1.本题考查对重点情节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看花”反复出现,因为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母亲想带我去看花,“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明白生活的真谛,明白母爱,因此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文章最后一次写我与妹妹看花,还表现出我走出阴影,重树信心,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结合文中“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可知,第①段母亲说“好好儿活”,是不希望儿子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是对儿子要珍惜生命好好活下去的鼓励。故选A。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看,母亲的这一动作是有意的,因为落叶象征着生命的凋零,母亲怕我看到落叶而触景生情,对生活失去信心,产生悲凉甚至绝望的心情。所以有意挡住, 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的细心和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4.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文章末段划线句子表面上是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实际上借景物烘托人物心情,借菊花的绽放表现作者在母亲的帮助下又重新变得坚强起来,将会积极勇敢的面对生活。同时也与第一段中“北海的花都开了”相呼应。作者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活”的深情解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菊花”象征着母爱,表达我对母亲的怀念,对母爱的赞美。也表明我和妹妹实现了母亲生前的愿望,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表现“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 5.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两个方面来答。从文章内容来看,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秋天”,要“我”在秋天一起看菊花;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每到秋天让“我”怀念母亲,交代了叙写的中心事件。“我”又 是在母亲去世后,在妹妹的陪同下,在“秋天”来看花的,因此而感受生命的价值,在秋天里“我”变得成熟,“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标题还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要求答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兄妹两人的“咏雪”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值:恰好碰到,恰逢②语: 告诉③一: 整个。④汝:你⑤止:停止⑥我辈:我们⑦班军而还:带领军队回去了。⑧并:全部,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贼既/过中不 B.男子/白雪纷纷所似

C.不忍之/相而去 D.友人疾/吾十五而志于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吾身代友人命/可为师矣 B.吾今死/乐在其中

C.我辈无义人/友人惭,下车引 D.入有义之国/学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苟巨伯所行耶?

4.请结合文中分析荀巨伯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的《观沧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学习

(1)鲁迅先生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

(2)(接上)后来更名为《朝花夕拾》结集出版。请你列举其中的一篇写人叙事的文章,并说说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形象及主要事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