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现代文阅读,完成各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

课外现代文阅读,完成各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② 议种瘪种→③ ______________ → ④ 给儿新生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2)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1. ⑴挑种种地 ⑵种下瘪种 2.(1)冷落、“漠视”、“抛弃”、嫌弃。 (2)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也是农民被触动后的行为表现。 3.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4.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归纳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并概括主要内容。结合内容可知,文章开始写农民正在地里种高粱,由于他只把饱满的种子种下去。可概括为“挑种种地”。“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带着儿子观看的城里人发出请求,由此第三空是农民听完城里人儿子的故事后,答应了城里人的请求,种下了瘪种子。据此得出答案。 2.(1)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一一”“只”强调了农民挑选的仔细,再结合后文农民回答城里人的话,“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的漠视、嫌弃。 (2)本题考查理解语句。解答此题时,可以抓住精彩的词语来分析。结合语句内容可知,“抹”“抓”,可见是对农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他被那位父亲行为感动,之所以动作如此的夸张,是为了让城里人的儿子看到他对瘪种子有着很高期望,为了让城里的儿子重塑生活的信心。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把握情况。解答时,需要结合文中对该人物的描写进行分析和概括。根据原文可以得知,农民对待瘪种子的态度就像对待儿子的态度一样是厌恶和抛弃的,但是后来他被城里人的态度感动,知错就改,不仅没有收城里人的钱,反而用更加智慧的温暖的方式对城里人的儿子进行鼓励,表现了他是一个宽厚友善的人。而文章结尾,农民希望通过一系列努力帮助儿子更好地成长,说明他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父亲。 4.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需要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农民儿子的“再塑生命的人”也就是通过一些方式方法使得农民儿子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通过原文可以得知,直接的“再塑生命的人”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但是间接来看,农民之所以愿意为了儿子努力,是因为受到了城里父子的触动,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据此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末“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4.文章末段划线句子是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段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

5.请写出你对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答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兄妹两人的“咏雪”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值:恰好碰到,恰逢②语: 告诉③一: 整个。④汝:你⑤止:停止⑥我辈:我们⑦班军而还:带领军队回去了。⑧并:全部,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贼既/过中不 B.男子/白雪纷纷所似

C.不忍之/相而去 D.友人疾/吾十五而志于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吾身代友人命/可为师矣 B.吾今死/乐在其中

C.我辈无义人/友人惭,下车引 D.入有义之国/学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苟巨伯所行耶?

4.请结合文中分析荀巨伯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古诗默写: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操的《观沧海》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