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那一刻,我长大了 要求:①记叙要具体,注重细节描写,并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②...

那一刻,我长大了

要求:①记叙要具体,注重细节描写,并可插入适当的描写和抒情;②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级。

 

范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 在生活中有许多爱你的人,只有你也用心的去爱他们,彼此共同分享,共同承担,才能更快乐。 ——题记 大家都说我是一个性格古怪的女生,甚至连我也是这样认为的。高兴时和朋友说说笑笑,不分你我,开朗得不得了;生气时比炸弹还危险,无论是谁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引燃导火索,能把人吓个半死;抑郁时呆呆地在那里发愣,默不作声,任凭你喊破嗓子我也不会答应,太内向了…正因为如此,朋友们也小心得不得了,处处为我着想,还总是想帮我改掉那“爆炸”、“沉默是金”的性格,可是当时执拗的我依然我行我素,并为自己找理由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嘛!”朋友们无奈地摇了揺头。 后来的一次经历彻底地改变了我的性格。 我清楚地记得那是初一数学考试,由于不仔细审题,整道大题都错了,分值是15分。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刚刚还艳阳高照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我好像霜打的茄子,心里难受极了。我抡起手臂使劲地敲打着桌子,嘴里“啊--”地发泄心中的后悔与愠怒。朋友们见了都避而远之,不敢上前。而我,独自坐了一下午,一言不发。放学了,没有一个人来安慰我。我突然感到了一丝寂寞,一丝无助。 我的朋友在哪里,怎么在我这么孤独的时候远离我呢!这时,泪水委屈地夺眶而出,流入嘴角,咸咸的,涩涩的,这味道却远不足心中的苦涩。我趴在课桌上,久久不起。 大约过了半个多小时,一只手搭在了我的肩膀上,凭直觉,也是凭我此刻最想要的,我想,那一定是爽姐的手。我抬起头来,果然是她!心中的委屈一下爆发了出来,我抱着爽姐哽咽。还没等我开口,爽姐便说:“朋友,便是你失落时的依靠,便是你倾诉的对象。有什么话,就敞开心扉地谈谈吧!”听了这话,我一刻也不再等,将我心中的话似江河般流了出来,无休无止。说够了,痛快了,心情也好多了。爽姐说:“其实每个人都曾给过你这只手,只是每次都被你拒绝了。现在,你可不可以接受更多的手呢?”我点点头,后悔当初的无知,并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之前的性格。因为那样不仅会使自己的心情更糟糕,还会使朋友们伤心。 那一刻,我懂得了将心比心;那一刻,我学会了接纳他人;那一刻,我长大了。 【解析】 这是篇命题作文。“那一刻”是对情境的限定。“我长大了”是那一刻我的收获与感悟。这里的“长大”可以写它的原意:身体的长大,也可以写它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心灵的成长,两种思路都可以,第二种容易获得看卷老师的青睐。看到父母头上白发的那一刻,我长大了。经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的那一刻,我长大了。过完了十四岁生日的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个题目适合写人记事,以那一刻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写作内容,以自己获得的成长感悟为表现的主旨。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长大是一种心理体验,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心理细节刻画,其它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诗歌和议论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现代文阅读,完成各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1.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② 议种瘪种→③ ______________ → ④ 给儿新生

2.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2)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

(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3.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4.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末“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句话的含义是(     )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挡”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4.文章末段划线句子是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这段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

5.请写出你对文章的题目“秋天的怀念”的理解。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答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兄妹两人的“咏雪”哪一个更好呢?请亮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①值:恰好碰到,恰逢②语: 告诉③一: 整个。④汝:你⑤止:停止⑥我辈:我们⑦班军而还:带领军队回去了。⑧并:全部,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贼既/过中不 B.男子/白雪纷纷所似

C.不忍之/相而去 D.友人疾/吾十五而志于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吾身代友人命/可为师矣 B.吾今死/乐在其中

C.我辈无义人/友人惭,下车引 D.入有义之国/学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苟巨伯所行耶?

4.请结合文中分析荀巨伯的性格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