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日:“泯然众人矣。”

注:①[隶耕]耕田为业。②[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③[就]完成。(④[邑人]同县的人。⑤[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⑥[利]认为有利可图。⑦[扳]通“攀”,牵。⑧[泯然]特点完全消失。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非淡泊无以明志  无以:_________(2)年与时驰 驰: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这个故事很好地证明了《诫子书》中哪句话所阐明的道理(用原文回答)?

4.如果让你从《诫子书》中选取两句话写成条幅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你会选取哪两句?简要说明理由。

 

1.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疾行,指迅速逝去 2.(1)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3.示例:讲述了奇才少年伤仲永因为不学习长大后泯然众人的故事。印证: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4.示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这句话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1)关键词: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2)关键词:淫慢:放纵懈怠。励精:振奋精神。险躁:轻薄浮躁。治:修养。 3.本题是对文章主旨的考查。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结合时代背景,概括即可。《方仲永》一文讲述了少年仲永天资过人,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可惜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长大后泯然众人的故事。这个故事用乙文的观点来阐述,即“非学无以广才”,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与积累能力。答案不唯一,可选用的句子也很多。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名句均可作为条幅悬挂在书房激励自己修身、养德。答题时先明确条幅内容,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然后分析其蕴含的道理: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道家哲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 一联也是对仗的。

B.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C.颔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D.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

2.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正”和“悬”妙在何处?

3.文中画线句抒发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查看答案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在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蕴含新旧交替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找准着力点,软硬兼施,内外兼修,使乡村既有颜值担当,更有内涵气质。

B.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

C.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对家庭成员行为、作风、操守的有效约束。

D.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期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②④⑥③①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⑥③④①②⑤ D.⑥④②⑤③①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B. 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