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芝麻小镇坡脊只有十几户人家,杂货铺、糖果铺、...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们芝麻小镇坡脊只有十几户人家,杂货铺、糖果铺、修理铺、供销合作社、小饭店、缝纫店、税务所、牲畜交易场样样齐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小镇只有一条黄泥大道,干燥时温软细腻黄沙飘逸,下雨时粗糙泥泞浆水横流。黄泥小街西头有一家居民,姓张,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张六。张六夫妻都是瞎子,心灵手巧,以编织麻绳为生,生养了三个四肢健全、五官端正、心思缜密的孩子。

②张六是抓螃蟹的高手。傍晚时分,他常让儿子牵着手,来到小河旁。张六用麻绳束腰,以竹竿探路,下到小河水里,进入自由广阔的个人天地。他缓慢而坚决地行进在或湍急或平缓的水流中,沿着大小不一的石头行走。他知道螃蟹都喜欢栖息在大石头下面,摸到一块石头,就有如抓到了螃蟹的尾巴。摸蟹时,他闭着合不上的眼皮,翻着看不见的眼珠,面孔略微朝向天空,表情淡然,神态悠悠,似乎非常不屑于摸蟹这种小事。他双手顺着石头的边缘像蛇一样缓慢地下探。他有一双粗糙敏感的大掌,对螃蟹手到擒来。擒来就塞进一个宽进口、细长脖子、里面逆编了竹篾以防止螃蟹爬出的专业竹篓里。他偶尔也会失手,被螃蟹张开大螯突然钳住,痛得嘴角抽动,眼珠子乱滚。但他处变不惊,情绪稳定,不慌不忙地伸出另外一只手,轻轻捏住螃蟹的背壳,等螃蟹精神不再紧张,松开大钳之后,再稳稳地塞进竹篓里。他的手这时有了一种鱼饵般的功能,我甚至怀疑,他抓螃蟹就是用这种以指为饵的笨办法。

③然后,他举着流血的手,缓慢而又坚决地涉水向前,伸手探向另外一块石头的底部。夕阳下,他脸上的诡异表情,惨烈的抓蟹动作,犹如一幅凝练的油画,在我的脑海里历久弥新。

④小时候井中观天,以为普天之大,我们家的小河才有螃蟹。求学出门看世界,才发现到处都是横行的螃蟹。但是我对这些螃蟹们的态度还是一样的,不喜欢看,也不喜欢吃。螃蟹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平时脸色乌青,凶神恶煞;放入锅中,则面红耳赤,骨酥肉烂。螃蟹即使被煮熟了,面红耳赤地摆在面前,我仍然不能正视它们的眼睛。威风惯了的螃蟹,虽然已经身陷杯盘,仍然一副死不改悔的凶悍,只有把它的背壳掀开,这才能显示它们内心的软弱。

⑤张六那时候抓的螃蟹,自己不舍得吃,煮熟了全都留给三个狼崽般的孩子,并不知螃蟹的滋味。开饭时,他坐在旁边,喝一碗稀粥,咬一口腌黄瓜,心满意足地微微仰着脸,听着旁边传来的撕咬声。他不舍得下口吃螃蟹,螃蟹倒是常常对他进行咬嚼。第一个被螃蟹吃的人,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要令人敬佩。

⑥张六很多年前就去世了。

⑦我家乡那条汹涌多变儿女情长的小河,也早已枯燥乏味偃旗息鼓。

⑧在石头下沉思默想的螃蟹,想必也早就逃离了这个混浊的世界。

(作者:叶开  有删改)

1.文章缺少标题,请试着给它拟一个标题,并简述理由。

2.结合语境,任选一句赏析。

①摸蟹时,他闭着合不上的眼皮,翻着看不见的眼珠,面孔略微朝向天空,表情淡然,神态悠悠,似乎非常不屑于摸蟹这种小事。

②螃蟹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平时脸色乌青,凶神恶煞;放入锅中,则面红耳赤,骨酥肉烂。

3.第②段开头作者说“张六是抓螃蟹的高手”,但段末又说“我甚至怀疑,他抓螃蟹就是用这种以指为饵的笨办法”,“高手”和“笨办法”矛盾吗?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4.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理解。

 

1.示例: “张六的故事”,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父亲”,张六是普天之下爱孩子的父亲之一;“故乡”,张六抓螃蟹,是作者关于故乡回忆的一个特殊的记忆。 2.示例:①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传神写出盲人张六摸蟹的情景,表现他动作娴熟及镇定之态,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张六为给孩子解馋而常做抓蟹之事。②拟人的修辞手法,对比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螃蟹被煮前后之样貌,且多用四字短语,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隐隐显出作者对螃蟹的不喜或不屑之情。 3.示例:不矛盾,张六算是抓蟹高手,如“他双手顺着石头的边缘像蛇一样缓慢地下探……对螃蟹手到擒来。”这些句子表现他抓蟹动作轻巧熟练、灵活准确。而张六是个瞎子,他抓蟹不过是以自己的手作饵的笨办法,实在不见得有多么高明,他也会“被螃蟹张开大螯突然钳住,痛得嘴角抽动,眼珠子乱滚”。张六只不过是熬着,忍着,以常人所没有的毅力完成抓蟹。 4.示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往往形容第一个尝试的人或者勇敢的人,而张六甘愿被螃蟹咬嚼是因为他想给苦寒生活中的孩子解馋,张六虽卑微但这份以鲜血和苦痛凝成的父爱值得我们敬佩。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拟标题的能力。要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标题,不妨从标题的作用入手:以贯穿文章的线索为题,写(即关键的人、物)为题,以文章的主旨为题,以主要情节为题等。另外,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言简意赅。所以本文可以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为标题,如“张六的故事”“张六与螃蟹”,来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可以以主要人物为标题,如“父亲;可以以地点为标题,如“故乡”等。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句的能力。从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方法入手,分析词句的表达效果。有时根据上下文,结合词句原意,从词性的活用、色彩的变化句式的运用,揣摩词句的意义进行鉴赏评价。①句运用“闭”“翻”“朝”一系列的动词和“表情淡然,神态悠悠”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张六摸蟹时动作的娴熟及镇定之态。②句“脸色乌青”“面红耳赤”运用拟人修辞手法,赋予螃蟹以人的情态,通过平时螃蟹的表情和入锅后螃蟹的样貌进行对比描写,再运用短句,突出螃蟹色厉内荏的特点,表现作者对它的不喜之情。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说“张六是抓螃蟹的高手”是因为张六经常给孩子们抓螃蟹吃,抓螃蟹时“他闭着合不上的眼皮,翻着看不见的眼珠,面孔略微朝向天空,表情淡然,神态悠悠,似乎非常不屑于摸蟹这种小事。他双手顺着石头的边缘像蛇一样缓慢地下探。他有一双粗糙敏感的大掌,对螃蟹手到擒来。”一系列的描写,表现了张六摸时动作的娴熟;说“笨办法”是因为张六是个瞎子,他抓蟹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技巧,“他的手这时有了一种鱼饵般的功能”“被螃蟹张开大钳突然钳住,痛得嘴角抽动,眼珠子乱滚”,从而表现张六为儿子付出之多。通过张六给孩子们抓蟹的事件,表现了张六对孩子的淳朴可爱。所以说“高手”和“笨办法”不矛盾。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词句的理解能力。理解词句一走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放到语境中,结台全文内容及语段的意思、位置、文章的中心加以分析,尤其要注意把句中的关键点解释透彻,本题抓住“敬佩”一词来分析,为什么“第一个被螃蟹吃的人”是值得敬佩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本义形容第一个敢于做某件事的人。在文中张六抓螃蟹就是用这种以指为饵的笨办法,自己甘愿被螃蟹咬嚼为的是给苦寒生活中的孩子解馋,这种以自己的鲜血和苦痛凝成的父爱,很是感人,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朝花夕拾》中的两个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他眼睛还是那样,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乙)“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拿来我看!”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①(甲)文中的“他”是     ;(乙)文中的“他”是        

②(甲)(乙)两文中的人物经历不同,作者对他们的情感态度也有所不同。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作者对他的情感。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B.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获得的名号依次为: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其中“齐天大圣”的名号是自封的。

C.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借写海外的奇风异俗,以提倡男女平等,否定封建官场,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

D.《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著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女娲造人》等童话作品。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可拟     地别

B.屠自后断其         悬梁刺

C.元方入门不      茅庐

D.所寄          生死存

 

查看答案

下列括号中对句子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俄而雪(急)            未若柳絮风起(趁、乘)

B.甚(从容,悠闲)      相而去(舍弃)

C.与人行(约定)          博学而志(坚强)

D.起(突然)            人不知而不(生气)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走进七年级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我们惊奇地发现:诗中有景,李白夜发峨眉山,看到了“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宁静之美;诗中有声,王籍踏访若耶溪,听出了“________,鸟鸣山更幽”的静谧;诗中有画,白居易暮至江边,看到了一幅“一道残阳铺水中,_______”的着色秋江图;诗中有情,李商隐夜雨寄北,想象“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中有志,陆游僵卧孤村,以“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文中亦有志,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诗中有理,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_”极富哲理,揭示了自然界新旧交替的规律;文中亦寓理,《论语·为政》通过“_________________”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