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雪》)

(2)____________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3)__________________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

(4)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 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 。 (《月夜忆舍弟》)

(6)__________________ ,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7)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  (《无题》)

(8)倚东风,__________________ ,小园几许,收尽春光。(《行香子》)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雾凇沆砀 又恐琼楼玉宇 月是故乡明 溪云初起日沉阁 蜡炬成灰泪始干 豪兴徜徉 【解析】 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竞、雾凇沆砀、琼楼、溪、蜡炬、徜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了多少观辛!“弃置身”则点明被贬谪、被“抛弃”,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辛酸与悲凉。

B.颔联用“闻笛赋”“烂柯人”的典故写诗入被贬归来的感触:昔日友人,多已离世,如今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C.颈联诗人以“千帆”“万木”自比,选取“沉舟”与“千帆”,“病树”与“万木”两两相对的意象,表达出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情怀。

D.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含共勉之意。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下列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包含的哲理相似的诗句是(   )

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也。醉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靠开,云归而岩穴暝,当明交化者,山间之朝基也,野芳发而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倡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洲;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什,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少阳在山,人影太守归家从也。树林明,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能进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 B.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C.故/自号/曰醉翁也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望之蔚然深秀者

A.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马说》)

B.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石潭记》)

C.中峨冠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居,(《愚公移山》)

3.下列对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环滁皆山也。译文:滁州城四面环山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意思不是喝酒,而是欣赏山水的美景

C.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译文:朝则自明而暗,暮则自暗而明,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D.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译文:射箭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是宾客们欢饮的场面。

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文笔简练,过渡巧妙,“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B.第三段写山中早晚、四时之景,高度概括,生动传神,且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C.第三段人之游和太守之乐,从中可以看出州政治清明,百姓和乐,对此太守是有一些自信和自得的,因此才用豪华的席招待众式,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D.第四段写日暮而归,表现“乐”的三种情境一一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其中太守之乐境界最高,因他既知禽鸟之乐,又乐游人之乐,具有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一一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千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⑧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对第一段中加点词语的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公开”表现出国民党政府开诚布公、政令通达的特点。

B.“总”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C.“只”刻画出一幅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样子。

D.“一味”刻画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句中的中国人指的是部分中国人,即国民党政府及其官僚政客。

B.“他信力”“自欺力”属于仿拟修辞,是作者仿照“自信力”造出来的,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C.“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中“脊梁”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中华儿女。

D.“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句中“状元率相”指的是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3.对文章的论证解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连续列举三个事实,既交代了时代背景,表明文章为何而写,又摆出对方的论据,为后文批驳做铺垫。

B.作者根据对方论据得出“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和“中国人发展着自欺力”两个观点,这是通过批驳论证过程驳倒对方的论点。

C.作者通过摆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直接对对方论点进行了批驳。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千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运用了举例论证,从正面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4.下列不属于本文的语言特色的一项是(   )

A.尖锐犀利 B.富有战斗性

C.带有讽刺意味 D.平淡自然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20世纪30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代表作如《鱼化石》,艾青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B.记,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C.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巔峰之作,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它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B.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

C.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D.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