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州园林(节选)

叶圣陶

(1)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4)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lín xún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6)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ín xún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笔下,苏州园林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第(3)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州园林的假山使人身临其境,是因为设计者和匠师们构思巧妙。

B.苏州园林的池沼大多用活水,是因为池沼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

C.本段主要介绍设计者和匠师们建造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过程。

D.苏州园林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就会安排桥梁,并且决不雷同。

5.本文第(5)段与第(6)段不能互换位置,理由是:

 

1.嶙峋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 作比较; 突出说明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4.A 5.第⑤段写苏州园林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写“景致的层次”、“景致的深度”亦可),第⑥段写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第⑤段是苏州园林特征的主要表现,第⑥段是苏州园林特征的次要表现,这两段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 【解析】 1.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lín xún:形容山石峻峭、重叠;形容人消瘦或刚直有骨气。写作:嶙峋。 2.考查对说明对象特征的归纳概括。抓住说明文说明对象特点,可通过看题目、在段首和段尾找、抓关键词句、标志性词句(“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语句。阅读文本可知,“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本文的中心句,提炼苏州园林的特点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①举例子,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某对象)怎么样;②列数据(或叫列数字),列……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了(某对象)怎么样; ③作比较,把……和……作比较,鲜明突出地说明了(某对象)怎么样;④打比方,把……比作……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某对象)怎么样;⑤分类别,把……分成……清楚地说明了(某对象)怎么样;⑥下定义,给……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某对象)怎么样(指特点);⑦作诠释,给……作诠释,清楚地解释说明了(某对象)怎么样(指特点)⑧引资料,引用……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某对象)怎么样(指特点或说明中心)注意引资料的范围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⑨画图表,模式:具体清楚地说明了(某对象)怎么样(指特点或说明中心)。⑩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结合选文划线句子,“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把“古代的宫殿和一般住房”与“苏州园林”作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突出地说明了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讲究对称。 4.考查对文章内容正确的理解。 B.根据第三自然段“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理解池沼多引用活水“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故B错误。 C.阅读选段,“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由这些句子可知,本段是对苏州园林里假山和池沼布局讲究配合,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景都构成一幅图画。而不是介绍设计者和匠师们建造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过程。故C错误。 D.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往往”是经常;时常;常常。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这里指并不是所有河道都安排有桥梁。D项“就会安排桥梁”与原文意思不一致,故D错误。 故选A。 5.考查对文章段落结构的理解。阅读文本了解文章脉络层次和作者的写作顺序,找到第(5)段与第(6)段不能互换位置理由。文中第(1)自然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这句话作者总句,下文的第(2)、(3)、(4)、(5)段从这四个方面分说,按照总分结构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与第(1)段是照应关系,第(6)“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是写“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这是从细节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这两段又是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来说明的。所以不能互换位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范滂:东汉人,字盂博,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②属文:写文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吾不能为滂母邪   ________     (2)冠,博通经史   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也许会否定吗?

B.如果我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会允许呢”

C.我如果替范滂做事情,母亲是否也会允许呢?

D.我如果替范滂做事情,母亲是否允许我去他那里?

3.从文中的“____________”四字可以看出,苏轼极其喜爱《庄子》这部经典。这两段文字让我们了解到苏轼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孟子,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是____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请写出他的一句名言(本文之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句,注意加点字。

则无法家拂士,则无敌国外患者,国亡。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列举了六个事例,意在说明个人要成大器、担重任,必须经受磨炼。

B.第①段中的“故”字引出后文,表明从六个事例归纳出带有普遍性的结论。

C.第②段从正面论述经受磨炼的益处,论证了论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D.首先列举六个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本诗的作者被尊称为“______”,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三个字是“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春天城内草木茂密幽深,整个城市充满着荒凉凄惨的氛围。

B.颔联借花鸟写人的感觉,花为诗人伤心流泪,鸟为诗人心惊胆战。

C.颈联写出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等家人的强烈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感人。

D.尾联中“搔更短”、“不胜簪”饱含了诗人伤时忧国、悲己思亲之情。

 

查看答案

默写

(1)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如梦令》)

(2)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渔家傲》)

(3)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4)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答谢中书书》)

(5)陶渊明《饮酒(其五)》一诗中,表现诗人闲适淡泊,达到物我合一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作。

关注社会,你会发现许多美丽的事情和事物:参加公益活动,你会发现人心是如此美丽:观看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你会发现诗词是如此美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从一双双伸出的援助之手中,你会发现人性是如此美丽……

请以“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2)字数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