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b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c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时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对他来说,穿这件大衣,还是那件大衣,戴这顶帽子,还是那顶帽子,都没什么不合适……他的面相完全没有特征,完全属于普通的俄罗斯人,因此,我们得把他称为普通人,而且此刻会产生这么一种感觉,即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②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颌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③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④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1.托尔斯泰是一位文学巨匠,从文本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的不凡之处。作者特意在文本开篇描绘“巨匠”的平庸、丑陋、普通的外貌,这对后文写他的“不凡”起到什么作用?

2.第③、④两个自然段分别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的什么特点?

3.第①自然段中划横线的a、b、c三句都兼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高尔基说:“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5.结合文本内容及自己对托尔斯泰的相关了解,说说你透过这双“眼睛”看到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内心世界。

 

1.以外表的平庸、丑陋来衬托他的眼睛的犀利,反衬他灵魂的高贵。 2.目光的犀利与情感丰富。 3.比喻与夸张;分别把托尔斯泰的“眉毛”比作“纠缠不清的树根”,“鬈发”比作“泡沫”,“胡子”比作“滔滔白浪”,突出他毛发的浓密,表现他长相的平庸,从而有力地陪衬他高尚的人格。 4.运用夸张的修辞,道出托尔斯泰那种能把万事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观察力。 5.读完这篇文章,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我看到了他内心的痛苦与不幸。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表现了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而且他也用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解析】 1.考查对写作手法作用的分析能力。阅读文章可知,该文本第①段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托尔斯泰的外貌,如“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时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等等,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并不是一个英俊潇洒的人,但是文本三、四两段又表现出了托尔斯泰的“非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写其貌不扬,甚至丑陋的外表来衬托他眼神的犀利和不平凡。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考查对文段内容的分析能力。阅读文章,由第③段“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可知,该段主要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阅读文章第④段,并由文段中“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可知,该段主要描写的是从托尔斯泰的眼光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情感,他的眼睛里充满了丰富的情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3.考查都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阅读文章第①段画线句子可知,a句中将托尔斯泰的“眉毛”比喻成了“纠缠不清的树根”;b句中将托尔斯泰的“鬈发”比作“泡沫”;c句中将托尔斯泰的“胡子”比作“滔滔白浪”可以看出这三句都运用了比喻了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喻体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所用的喻体在整体上跟本体都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形态上都是很大的事物,因此除了比喻之外,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这样更加生动形象的体现了托尔斯泰的毛发浓密,并用他平凡甚至丑陋的外貌为后文体现他的高贵的品质和不平凡的人格做了铺垫。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4.考查分析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阅读文章第④段可知,该段主要描写的是托尔斯泰的眼光中能够体现处丰富的情感,他的目光时而犀利,时而充满柔情、泪光涟涟,这是因为他所面对的人不同。说他的眼里有“一百只眼球”,不仅在于变现他情感的丰富,还在于表现他观察范围之广,能够将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尽收眼底,这些在文章中都有体现。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5.考查阅读探究能力。结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描写,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即可。如从文本第②段中描写他犀利的眼光可以看出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痛恨,第④段中眼光中丰富的情感里可以看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自己遭遇不行的矛盾和痛苦的情感等;据此结合自己的情感描述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成就:轮廓。②信宿:两三日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B.不以也    疾:快

C.黄牛山  迳:经过 D.望见此物  犹:好像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峡七百里中  非亭午夜分

B.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

C.乘奔御风      途迳信宿

D.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色如人负刀牵牛。

4.(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__________描写。

5.(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诗歌《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的“入”字,平中见奇,既写出了江流奔腾直泻的情景,又展现了作者激越、乐观开朗的胸怀。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2.请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剩余物资”——红军运输力所不及的物资——数量很大,就分配给当地穷人。红军在云南从有钱的火腿商那里没收了成千上万条火腿,农民们从好几里外赶来免费领一份,这是火腿史上的新鲜事儿。成吨的盐也是这样分配的。在贵州从地主官僚那里没收了许多养鸭场,红军就顿顿吃鸭,一直吃到——用他们的话来说——“吃厌为止”。他们从江西带着大量南京的钞票、银洋和自己的国家银行的银块,一路上凡是遇到贫困地区就用这些货币为他们购买所需的物资。地契都已焚毁,捐税也取消了,还给贫农发了武装。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哪部作品?作者是哪位美国(国籍)记者?

(2)文中红军的“剩余物资”是怎样得来的?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这些“剩余物资”的?

 

查看答案

语言运用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学校组织“走进太白楼”活动,你参与活动的宣传工作,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走进直播间)5月18日,《千古风流太白楼》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节目全长13分钟,讲述了济宁太白楼的前世今生。为了这期节目的播出,栏目摄制组于3月6日走进济宁太白楼,采用多种方式对建筑、碑刻等有关遗迹进行拍摄。《国宝档案》是国内极具知名度的一档文博类栏目,以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准深受文博界专家和海内外收藏爱好者的好评。

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以内)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_____________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______________,属国过居延。(王维 《使至塞上》)

④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

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 )

⑦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__________________,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⑨“诗中有画”是对王维诗歌的高度评价。在我们的脑海中,有这样一幅苍凉壮观的“大漠黄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