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吕氏春秋》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①。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③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知友:朋友。②得无:莫非。③疾:努力、奋力。
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
(1)得 一 人 之 使 (2)于 是 退 而 疾 耕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____
(2)人不对____
(3)顾野有麦场____
(4)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乙文中的齐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
5.从(甲)(乙)两文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阅读诗歌,按要求答题。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与谭嗣同的《潼关》中“秋风吹散马蹄声”都写到了“秋”,点明了作诗的时节,你认为这两个“秋”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致,结合相关诗句说说你的理解。
2.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夜雨寄北》诗人实写“巴山夜雨涨秋池”的眼前之景,虚写了什么情景?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腹有诗书气自华。育才中学七(5)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分析阅读情况)
为了更好地了解国民的阅读情况,同学们找到了以下资料,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两个图表反映出的信息。
(任务二:征集班刊名称)
全班推选了几名同学组成班刊编辑部,定期向同学们推荐读物并将同学们的佳作编辑成册。现向大家征集班刊名称,要求:文雅,富有文学气息。
(任务三:探寻读书方法)
下半学期课本向我们推荐了《西游记》《猎人笔记》和《镜花缘》三部名著,总字数达170多万。许多同学感到阅读量太大,时间不够。你一定会有很好的读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就其中一部名著向同学们介绍你的读书方法。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打开中国人40年的集体记忆,得到广大观众的随声附和。
B.《一本好书》首创场景式读书节目,节目组在舞台戏剧、片段朗读、影像图文插播等方面做到精益求精。
C.小王子对身边的一切都爱刨根问底,只为满足自己强烈的好奇心。
D.经过生态修复,昔日不毛之地的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度已提升到5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我县中小学普遍开设了整本书阅读指导课。
B.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C.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天上的街市》——现代——郭沫若
B.《皇帝的新装》——英国——安徒生
C.《狼》——清代——蒲松龄
D.《再塑生命的人》——美国——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