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意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2.“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3.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去掉好吗?为什么?

 

1.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2.“悄悄地”强调说明了①母亲十分理解、体谅儿子的苦衷。②母亲周到细心,为儿子担忧,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③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3.去掉标题中的秋天不好。①“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蕴含着生命的意味,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情节在文中作用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再分析这个句子本身的作用,如可能是交代了什么情节,表现了什么,然后分析和前后文的作用,如是不是和后文形成照应或者铺垫或者对比等。阅读全文,“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可以看出“看花”是全文的中心事件,深沉的母爱就是通过看花体现出来的,同时“看花”又是我树立起信心,鼓起勇气勇敢生活下去的象征,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明白生活的真谛,明白母爱,所以也是母亲心愿达成的象征。 2.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内容来分析即可。从首段内容可知,我当时正遭遇人生最大的打击——双腿瘫痪,母亲对我的心情十分的理解。“悄悄地”是想让我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的体谅和无微不至的关心更表现出母亲的心里难受。 3.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去综合分析。先明确不好;表面上,是写季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实际上,是用秋天象征“我”的不幸遭遇,烘托了“我”内心的伤感。另外,从季节顺序上理解,象征着在母亲的激励下,“我”定会战胜自己,走出人生低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关于“父母陪伴孩子时同进行的其它活动”的调查数据

(1)请概括“父母陪伴孩子时同进行的其它活动”的表现。

(2)你认为父母如何才能做到高质量的陪伴?

 

查看答案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遇有此寄》)

(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3)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诸葛亮(诚子书》)

(5)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

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断两处)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罢;通“疲”,文中指停止。

吾 与 虞 人 期 猎 虽 乐 岂 可 不 一 会 期 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悟前狼假 寐:睡觉 B.起 暴:暴躁

C.恐前后受其 敌:攻击 D.狼亦矣 黠:狡猾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前狼又至 B.骨已尽矣,两狼之并驱如故。

C.人不知不愠 D.时习之,不亦说乎?

3.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 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夫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夫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