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每年在深圳举行,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有“中国科技第一展”之称。
B.不是亚洲金融危机多么严重,就是世界经济增速减缓,都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
C.中国继续推动5G移动通信技术的水平,为产业发展发扬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
D.今年的CBA比赛中,深圳对战新疆,非常震撼,表演了一次又一次的绝杀和反绝杀,可以说是相当非常精彩。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几个小伙子整天不学无术,言不及义,很难有大作为。
B.中国商务部公布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持续稳定增长,这意味着特朗普所谓“投资者正逃离中国”的谎言不攻自破。
C.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像我这样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它的功用更是不言而喻。
D.从小酷爱运动的王皓,经过多年的锻炼,变成了一个身强体壮、形销骨立的阳光青年。
下面各组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冠冕(guàn ) 发怔(zhèng) 摇曳(yè) 前扑后继(pū)
B.惊赅(hài ) 拜谒(yè ) 恣睢(shuī) 顿开茅塞(sài)
C.桑梓(zǐ) 撩逗(liáo) 勾当(gòu) 抽丝剥茧(bō)
D.箴言(zhēn) 豢养(huàn) 旁鹜(wù) 彬彬有礼(bīng)
近日,某中学进行了“2019年度流行语”评选,其中“我又可以了”入选。该流行语用来形容起死回生,哪怕受了再多打击,也要回来继续战斗。根据你的理解,请以“我又可以了”为题,写一篇涵盖以下条件的文章:
⑴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
⑵有景物描写。
⑶要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⑷写一个故事。故事可发生在过去、现在或者未来
注意:⑴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⑵文体不限。
⑶写诗歌须写十行或十行以上。其他文体,字数400~500字。
⑷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学期末,有同学整理阅读过的《论语》《朝花夕拾》《西游记》这三部名著,以下是他的总结。请根据你自己的阅读情况,任选其中一部,帮助他完成系列任务。
名著 | (1)作品基本信息 | 阅读方式方法 | (2)具体实施 | (3)学习与借鉴 |
《论语》 | 它是 ① 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一起合称为“ ② ”。 | 关注不同语录对同一主题的阐述 | ⑴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⑵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以上两个例句就有我关注的 ① 主题,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这一主题的看法为② 。 | 为让自己理解孔子对这一主题的看法,计划还阅读该书中的其它 两篇(篇名)或补充阅读该书中提及的 这两人(人名)的事迹。(选择其中一个空填写即可。) |
《朝花 夕拾》 |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 ① 。书中文章原来以“ ② ”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在杂志《莽原》上。 | 关注同一人物在不同篇章中的描写 | 梳理出现在不同篇章中的同一人物 ① (人名)。这一人物的描写主要集中在如下这些情节(或细节):② (至少写两个。) | 将这些出现在不同篇章的情节(或细节)归纳在一起,发现这个人物具有 的性格特点(或品质),和最初的认识有不同。(至少写两个特点或品质。) |
《西游记》 | 作者为 ① ,明朝人。作品中,号称“美猴王”的 ②(人名)这一艺术形象塑造最成功、最受人欢迎。 | 精读与跳读 | 例如,在 ① 情节中,我采用了精读的阅读策略。其具体阅读方式或步骤为:②(至少写两条或两个步骤。) | 阅读这部古典名著,部分采用精读的阅读策略,优点在于: 。(结合具体内容或主要人物谈,至少写出两条。)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少年眼
沈念
少年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见识平原上的景物,没有峰峦叠嶂的遮挡,能望见远处高高矮矮的房子、葱葱郁郁的大树、成片的稻田和甲壳虫般爬行的汽车,还有高耸的通讯塔和绵延的高压线。
少年伸出五指,想去捉住那股与山里不同的气息——飘飘荡荡的水的气息。这气息在夜晚被冻成一层薄纱,手指轻碰,哧啦哧啦撕裂,像落满一地的玻璃碎片。父亲很熟悉这里,每年到芦苇收割的秋冬时节,父亲都要跟村里人一道,在湖洲驻扎三个月。这三个月,天作被盖地当床,芦苇割完了才回家过年。
岛是荒岛。来往的人影比不过天空飞过的雁鸭多。
把“家”安在这个陌生的岛上,父亲要盖个什么样的房子呢?少年困意全无,兴奋起来。他抬抬头,天地空旷邈远,没有灯,却有光汇聚过来,是水波的光,倒映在天幕,又晃到湖洲之上。风也变得柔软起来,少年的视线慢慢适应,能依稀辨认近处和稍远地方的事物。
父亲从行李袋中找出刃口发亮的弯刀,走到附近的芦苇丛中,转眼功夫割倒一片。在父亲的指导下,少年帮着用细麻绳把芦苇结实地打成一捆一捆。父亲说,这是“新家”的大梁,这是“新家”的柱子。打好“地基”,他又像变戏法似地从行李袋中翻出折叠整齐的旧尼龙帆布,摊开在地,风贴着地面吹鼓起帆布,父亲顺势一抖,转眼之间帆布就“盖”成了一间芦苇棚屋。他听从父亲的吩咐,搬上几捆芦苇压住“墙角”,这样帆布不会随风刮掀。
父亲几乎一夜没睡,他在卧室里“搭”了两张芦苇床,又新盖了一个屋棚当“厨房”,然后把带来的家当一件件摆好,还用芦苇编了两把方凳,一张餐桌。这一切都是在少年睡着以后完成的。
少年醒来的时候,“新家”被一团明晃晃的天光包裹着,好像这棚屋原本就是一个发光体,向岛上、湖上、天空绽放无尽的光芒。掀开帆布门,白得耀眼的光迎面扑来。眼前岛上的景象把少年震惊了。
铺天盖地、茎秆高挺的芦苇,顶着沉甸甸的穗头,随风摆动枝叶,向远方致意。风刮过来,芦苇抱团对峙,站成铜墙铁壁。又终于抵挡不住一波波的猛烈吹袭,芦苇向着同一个方向低头、弯腰,瞬间就要折覆在地。与见过的水稻相比,这些芦苇就是超级巨人,高大、粗壮、招摇,少年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不点,在这荒岛之上无比孤独、渺小。
少年看到远处芦苇垛惊飞几只白色水鸟,它们线条般的身影,越飞越远。他一个激灵,跟着白色鸟飞去的方向,钻进了芦苇深处。秋冬季节的芦苇荡,湖水退去。茎秆挺拔的苇秆,如长剑飘舞的苇叶,被少年的身体碰出哗哗啦啦的响动。他也被芦苇的坚韧撞得摇摇晃晃,像海洋般的苇浪一下就吞没了少年瘦小的身影。
少年几次试图跳起来,像一只鱼儿般跃出水面吐个气泡,但苇浪又高又大,在风中左摇右摆。他的头有些晕眩。走累了,蹲下来,连根拔起一根芦苇,半湿半干的泥土黏附着它十分发达的地下茎。白的花,绿的叶,黄的秆,顶部苇穗高挑饱满,挺在水面之上的枝叶泛着绿意,剥掉水中泡了几个月的腐枝败叶,能嗅到大地的芬芳气息。
湖洲上的鸟,多会选偏僻草深之地孵育。要是能在这里寻到一只水鸟,就不会再感到孤独了。少年低头搜寻有没有完整的鸟蛋时,听到隐隐约约传来呼唤自己名字的声音,那是父亲在叫他。他环顾四周,呼喊声像是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这差点让他迷失,找不到回家的路。他找到脚印的方向,赶紧往回跑,哗啦哗啦,身体的碰撞,在芦苇荡里又腾起一股细小的声浪。
少年认真辨认了回去的路。但走出芦苇荡的路似乎没有尽头,他莫名地紧张起来。来时并没有走多久,他也就打算试探性地往里走一走,但走着走着就似乎走丢了信心,接着就跑起来。他努力告诉自己,镇定镇定。他也想起父亲从小就告诫过的,凡事遇阻先不要慌乱,冷静下来再想对策。他很快又辨清了几只自己来时的脚印。
清晰的脚印,斜斜浅浅的。少年把脚放进一个,大小刚好,心里悬空的石头在小脚印里稳稳落下。父亲叫唤的声音又飞来了,近在耳畔。
少年如释重负地露出笑容,向“家”跑去。他的心中开始藏着一个秘密,他并不打算把这次短暂的出行告诉父亲。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少年又无端地笑起来,小脸白里透红,像树上自然成熟、绽裂的石榴。
(选自《中国散文年度佳作 2017》,文字有删节)
1.文章以“少年眼”为线索结构全文,阅读文章,简要概括少年在荒岛上的所见及其所感。
2.根据上下文,对文中划线句“‘新家’被一团明晃晃的天光包裹着,好像这棚屋原本就是一个发光体,向岛上、湖上、天空绽放无尽的光芒” 的描写体悟有误的一项是
A.描写出棚屋本身具有的精美、奇幻色彩。
B.展现出岛上日光、湖光交相辉映的奇妙景色。
C.暗示了父亲和少年在荒岛上生活环境的艰苦、离家打工的不易。
D.荒岛条件虽然艰苦,但父亲能干体贴,让少年眼中的“新家”焕发出光彩。
3.阅读全文,说说结尾段“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秘密”一句蕴含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