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嘀嗒嘀嗒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因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泠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04版)

1.阅读全文,请谈谈如何才能做到“涵养静气”。

2.文章首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遇到事情,不去苦恼抱怨,不去烦躁惊慌,而应该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寻觅解决之道。同时也应严格自律,经历艰难困苦的历练,以及从读书中荡涤浮躁之气。 2.通过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出文章阐述的话题——静心;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便于读者理解。 3.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有人为戒除浮躁面每日静坐两小时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的分论点。 【解析】 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概括相关的内容即可。从第2段“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可知,其前后文是谈如何涵养静气。抓住关键句,进行提炼概括。可依据2~5段中的“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因苦的历练”“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这些语句概括作答。 2.考查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解答作用类试题要结合文章特点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议论文开头段一般有引出论点或者论题的作用;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如果是引用了名人名言或事例,还能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文章第1段叙写了父与子不同心境下寻找手表的故事,引出本文的论题——静气;同时用故事开篇,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据此理解作答。 3.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经3段画线句子列举了毛泽东为锻炼意志到喧闹的地方读书;某人为戒除浮躁而每日静坐两个例子,运用的是举例论证,其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论证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观点,进一步证明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威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以防已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朕顾思之,恐不免斯过。公卿侍臣,可书之于笏°,知而必谏也。”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注释)①鉴:镜子。②亡:通“无”,丢失,没有。③比:最近,近来。④藁:通“稿”。⑤止:通“只”。⑥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拿的一种长板,用象牙或竹、木等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

(2)以陛下平明之理________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________

(4)可衣冠________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知必谏也

B.此诚危急存亡秋也/天下事有善有恶

C.塞忠谏之路也/人为鉴,可明得失

D.可识者曰/爱者止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

4.(甲)文中诸葛亮给后主刘禅提的第三条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魏征在遗书中给唐太宗所提的意思相近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5.从选文中看,你觉得诸葛亮和魏征有什么共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全诗“忆”为主题,首联即从所见______及所闻_____,渲染了一种浓重悲凉的气氛。

2.请写出尾联中“长”字的表达效果。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运用。

①有人说:山穷水尽,走投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②但是遭遇八十一难之玄奘,毕竟取得佛经;③粮水断绝、众叛亲离之哥伦布,毕竟发现了美洲;④冻饿病三重压迫下之莫扎尔特,毕竟写出了“安魂曲”。⑤绝望是懦夫的幻想。⑥歌德说:“没有勇气一切都完。”⑦是的,生路是要勇气探出来走出来、造出来的。⑧这只是一半真理:⑨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就能开出一条生路。⑩古语说:穷则变,变则通。要有智慧才知道怎样变得通,要有大无畏之精神及金刚之信念与意志才变得过来。

(1)文中的④句,有一个地方标点使用有误,找出并改正。

(2)仿照第②③④句的句式,另写一句历经苦难之后取得成功的人物及事例。

(3)文中的第⑨句话,有一个地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找出并改正。

(4)仿照第⑤句话的句式结构,写出“希望是?”。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_____________,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②饿死真吾志,_____________。(文天祥《南安军》)

__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忧恨几时平!(纳兰性德《浣溪沙》)

⑥无限山河泪,_____________。(夏完淳《别云间》)

 

查看答案

下列对作家作品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

A.莫泊桑,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送东阳马生序》就是一篇书序。

C.《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D.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