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陶母责子 陶侃为东晋之大将军,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陶母责子

陶侃为东晋之大将军,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陶公时少,为鱼梁吏。尝以坩母。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释]①坩:盛物的陶器。②蚱:腌制的鱼类食品,如腌鱼。③饷:赠送。

1.解释加点字

(1)世人之:_________    (2)反责侃:_________

2.翻译句子。

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

3.陶母为何拒收陶侃送给她的一罐腌鱼?

4.在你眼里,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1. (1)敬重、尊重 (2)写信 2.对国家来说,他是栋梁;对老百姓来说,他如同父母。 3.因为这腌鱼是公家的东西,陶母觉得,儿子拿公家的东西孝敬他,不但对她没有益处,发而增加她的忧心。 4.陶母是一个深明大义、不贪便宜、教子有方的人。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世人重之”翻译为“世间的人(都很)敬重他”,“重”意思是“敬重”。“反书责侃”翻译为“回信责备陶侃”,“书”意思是“写信”。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句中“于”意思是“对于”,“若”意思是“好像”。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通过疏通文意,我们知道了,陶母面对儿子送来的腌鱼,不仅没有收下,还给儿子写信责备“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意思是“你做为官吏,把公家的物品拿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担忧”,看来母亲是因为儿子拿公家的东西来孝敬自己,所以才不收。 4.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从文中对陶侃的描写“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侧面表现了陶母教子有方,从“母封鲊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一句中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可以看出陶母的深明大义,正直明事理。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对于国家来说,(陶侃)是担负国家重任的人,对于百姓来说,(陶侃)像父母(爱护孩子一样爱护百姓),世间的人(都很)敬重他。陶公年纪轻时担任负责河道和渔业的官吏。(他)曾经把一陶罐腌鱼赠送给母亲。母亲(把干鱼)封好交还给仆从,回信责备陶侃说:“你做为官吏,把公家的物品拿给我,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担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5)狼亦黝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狼》选自《_______》,作者是清朝的_______(姓名)。

2.解释加点字

(I)野有麦场:_______       (2)场主积其中: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4.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王湾,诗中“客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淼、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送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查看答案

默写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秋词》(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查看答案

以“这一次,我选择了                ”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与要求:(1)请自主选择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治长》)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温___________

(1)之者___________

(3)学而不___________

(4)不下问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语句。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从节选的六章中,找出三个成语。

4.结合生活实例,说说你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