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说明文阅读 “晒”在古代也流行 ①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当下人的生活状态,非一个“晒...

说明文阅读

“晒”在古代也流行

①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当下人的生活状态,非一个“晒”字莫属。晒吃,晒喝,晒玩;晒喜,晒忧,晒老,晒小……真是无所不“晒”。现代人喜欢“晒”,其实,古人也有各种“晒”。

②“晒”有多种含义,古人最初的“晒”可以说是“晒”的本义,即“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古人晒得最多的是书。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这一天人们会晒书晒物。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有这样的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古人在七月七日拿出衣物书籍来曝晒,主要是为了杀虫消毒。但谁能说在晒的过程中没有借此炫耀呢?

③到了唐代,晒书风俗更盛。朝廷干脆把七月七日定为“晒书节”,规定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文人晒书,正好借此机会梳理一下藏书,温故知新,更多的是让书受阳光的照射,免遭蠹虫之灾。

④古书记载的古人晒裘、晒衣,取的也是“晒”的本义。《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韦氏月录》曰:“七月七日晒曝革裘,无虫。”革裘即皮衣,这不是平民百姓都能晒的,当然是那些豪门贵族的专属。《晋书·阮咸传》记载着一件事:一年七夕,阮氏家族的富豪们都拿出华贵衣服来晒,顿时满庭院流光溢彩、炫目无比。见此情景,清贫的阮咸不慌不忙地用竹篙挑起一件粗布短裤,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阮咸的举动颇有点像今天有些人以“炫穷”来对抗“炫富”。

⑤汉武帝时,建章宫内太液池旁有专门的晒衣阁,每年七夕的时候,常见宫女在那里晒衣服。唐朝的皇帝也继承了这一传统,宋·蔡确在《失调名·七夕》中云:“骊山宫中看乞巧,太液池边收曝衣。”可见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帝老儿都热衷于此事。

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古代的“晒”的含义也逐渐演变,由原含义延伸,泛指将自己的罕有物或特殊技能等展现给别人的行为,与人分享,任人评说。古人自然不能利用手机玩“晒”,但也是“晒”之有道。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用诗文来“晒”。

⑦现代人喜欢“晒”美食,其实古代人早就有这个爱好了。唐代诗圣杜甫一次在吃了美味的鲂鱼后,晒出了《观打鱼歌》:“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宋代苏轼更是一个吃货,有一次吃了一位老妇人做的环饼后,即兴题道:“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经他这么一晒,老妇人的环饼香飘万里,大赚了一把。

⑧《汉书》曾记载西汉时期的东方朔晒工资,只有可怜的“俸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一囊粟,是指一袋没有脱壳的小米;钱二百四十,是指二百四十枚三铢钱。这些就是东方朔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月的所有薪水。

⑨不过,比起东方朔来,“晒”工资最大的玩家还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他一生辗转多地,转任多职。这位可爱的白乐天不管到了哪里,都没忘晒一晒自己的工资单。白居易早年做户曹这类小官时,说自己“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到了35岁,官至县尉,他写下了《观刈麦》:“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可见,那时他的工资有了明显的提高。37岁时,他得了个左拾遗的职位,工资一下子翻了几番,于是他写下:“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50岁时,白居易官至杭州刺史,此时他的工资已很高,生活也很安逸,他不禁感慨,“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贫贱。”54岁,白居易转任苏州刺史,他在《题新馆》中又写道:“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白居易官至太子少傅时,工资更是达到顶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工资高,还清闲,惹得后世的苏东坡也艳羡不已,“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在临死前,白居易还念念不忘留下《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最后晒一晒工资:“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⑩古人中高人比比皆是,在那个时代他们居然也可以晒自己的朋友圈,而且晒得还很不一般。唐代诗人刘禹锡写有传世名作《陋室铭》,短短81个字,却是言简义丰。他不但晒自己的房子如何超凡脱俗,还晒出了自己的朋友圈,结交的高雅朋友,更晒出了自己的生活情调。可以说,刘禹锡的《陋室铭》晒得很高明。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古人在七月七日拿出衣物书籍来曝晒,主要是为了杀虫消毒,但也有借此炫耀之意。

B.文人晒书,既可以梳理藏书,温故知新,又可以让书接受阳光的照射,免遭蠹虫之灾。

C.古人不能利用手机玩“晒”,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诗文来“晒”。

D.唐代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晒出了自己的房子、朋友圈和自己的生活情调。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人“晒”的行为。

B.从全文看,作者是按照“晒”字的发展演变这一逻辑顺序来说明古人各种形式的“晒”。

C.第②段中“古人最初的‘晒’可以说是‘晒’的本义”一句中的“最初”不能删去,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第⑧⑨两段主要使用了作比较和引资料的说明方法,具体形象的说明了古人常用诗文来“晒”工资的行为。

3.请根据选文有关“晒”的内容,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和生活实际,探究哪些“晒”有意义,哪些“晒”无意义,请各举一例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晒”,在广东方言里有“炫耀”的意思,如:晒命:向别人吹嘘自己的身世。“晒”,也有“公开”的意思,如:权力必须晒在阳光下,必须加强监督。“晒”,在网络上流行就是本着“分享你的一切,晒出你的一切可以晒的东西”的指导思想,在网络上展示自己的资源、与人分享等,如:晒心情,日记;晒房子,晒衣服;晒摄影作品,晒旅游心得等等。

 

1.C 2.B 3.(示例)有意义的“晒”: ①“晒”权力。理由:让权力公开透明真正服务百姓,防止腐败滋生。 ②“晒”资源,如多余物品、心得等。理由: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以防闲置造成浪费;与人分享,给人启示等。 无意义的“晒”: ①“晒”富。理由:容易形成攀比心理,滋生社会矛盾。 ②“晒”命。理由:容易引发嫉妒心理,滋生社会矛盾。 ③负能量的传播。理由:对自己毫无帮助又影响他人。 ④虚假信息的传播。理由:误导他人,造成社会恐慌。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分析。结合“古人自然不能利用手机玩‘晒’,但也是‘晒’之有道。其中最常用的就是用诗文来‘晒’”可知,这里指出最常用的是诗文来“晒”,但并不是唯一办法,故C错误,选C。 2.本题考查内容分析。从全文看,结合“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古代的‘晒’的含义也逐渐演变,由原含义延伸,泛指将自己的罕有物或特殊技能等展现给别人的行为,与人分享,任人评说”可知,作者按照“晒”字的意义的演变这一逻辑顺序来说明的,故B错误,选B。 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材料和文章,找到有意义的“晒”和无意义的“晒”,给出合理的理由。 有意义的“晒”:1)“晒”美食。理由:杜甫等文人用诗文“晒”自己吃到的美食,一方面给自己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另一方面给别人介绍了美食,给他人带来了趣味。2)“晒”摄影作品。理由:把自己的经历用照片和他人分享,让那些不能走出去的人,可以同自己的照片感受到异域他乡的美丽。 无意义的“晒”:1)“晒”房子。理由:如果这里的“晒”房子是“晒”自己房子的大和豪华,那么没有意义,这只会激发社会的矛盾,不会带来好处。2)“晒”衣服。理由:如果这里的“晒”衣服是为了向他人展示自己衣服的价钱高,那么无意义,因为衣服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反而会带来攀比的不良风气,没有好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慎人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非加贤也。使百里奚虽贤,无得缪公,必无此名矣。今焉知世之无百里奚哉?故人主之欲求士者,不可不务博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饭:喂养。②传鬻:转卖。③属事:委托国事。④让:让位。⑤加贤:贤能增加了。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饭牛秦(在) B.君之力(认为)

C.已而军细柳(到,往) D.行拂乱所为(他的)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于市/必有功 B.故天将降大于斯人也/信贤而

C.行拂乱其所/臣忠臣 D.先苦其心志/无此名矣

3.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

4.乙文题目“慎人”的含义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公孙枝认为缪公不会“为天下笑”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

2.古人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字用得准确传神,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诗词鉴赏。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曰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鷓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请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天接石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所描绘的画面。

2.词中有多处运用了典故,请举出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在《水浒传》中,浔阳楼题反诗的是宋江,斗浪里白条的是李逵,大闹淸风寨的是花荣,跌入陷马坑被活捉的是秦明。

B.在《水浒传》第40回,戴宗被屈打成招下进牢里,斩首之日,梁山好汉来救,鲁达不分官兵百姓,举斧乱砍,晁盖喝止不听。

C.“它们扇动双翅,四足高高翅起,黑黑的肚子卷起触到黄色的足,用大颚仔细搜索,从闪亮的淤泥表面挑选出精华”这是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灌木蜂从淤泥中取材垒建巢穴时的情景。

D.《昆虫记》常用拟人手法表现昆虫世界,如吝啬的杨柳天牛,为儿女操碎心的小麻雀,被毒蜘蛛咬伤后像婴儿般哭泣的小甲虫。

(2)阅读选文,完成题目。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頋上去,看怎地! ”武松正走,看肴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将哨桂绾在 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此时正是十月 间天气,日短夜长,容易得晚。武松自言自说道:“那得苺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阵,酒力发作,焦热起来。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①本文选自《水浒传》第22回,画横线的句子体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②将以下四个故事的序号,按原著的先后顺序排列应是:____________

a.施恩三人死囚牢,武松大闹飞云浦

b.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c.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娱蚣岭

d.施恩重霸孟州道,武松醉打蒋门神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在景春心中,大丈夫的形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富贵不能淫》)

(2)《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想说明白却不可言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中声色结合,写出激战的悲壮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 (欧阳修《采桑子》)

(5)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李淸照《如梦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