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

用课文原句填空。

1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4)山舞银蛇,原驰蜡象,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

5)杜牧在《泊秦淮》中借古讽今,表达对沉湎酒色、醉生梦死的统治阶级不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6)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应当怀着“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志向,奋发有为,报效祖国。

 

(1)会当凌绝顶 (2)自缘身在最高层 (3)濯清涟而不妖 (4)欲与天公试比高 (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6)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凌”“缘”“濯”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词赏析。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全诗围绕“____”字展开。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____”字写出了怵目惊心之景,“____”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三步一回,五步一折,仰视白日,跳而东西。踵屡高屡低,方叹峰之奇,而他峰又复跃出。屡踄屡歇,抵欢喜台。返观此身,有如蟹螯郭索潭底,自汲井中以身为瓮,虽复腾纵,不能出栏。其峰峦变幻,有若敌楼者,睥睨栏楯俱备。又有若白莲花,下承以黄趺。余不能悉记也。

(节选自《上方山记》)

(注释)①踄:行步。②自汲井中:自己在井中取水。③睥睨:城上短墙。栏楯:栏杆。

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潭西南

A.温故知新 B.泉香酒洌

C.他峰又复跃出 D.从者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潭中鱼百许头(大约) B.折蛇行(北斗星)

C.叹峰之奇(正当) D.余不能记也(全部)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佁然/不动。

B.(甲)文第一段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潭水清澈的特点,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介绍水中的游鱼。

C.两文都运用了比喻手法。(甲)文用“斗折蛇行”和“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溪水的蜿蜒曲折;(乙)文用“如蟹螯郭索潭底”比喻上方山山谷的狭促。

D.(甲)(乙)两文虽都是游记,但语言风格截然相反,(甲)文语言形象生动,(乙)文语言平实通俗。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两文虽然同为山水游记,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试分析加以概括。

 

查看答案

议论文阅读。

跳出心灵的“井口”

刘元通

①《庄子》里讲了一则寓言故事:有一位河伯,以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部聚在自己这里,欣然自喜,等到看见茫茫大海后,才发现自己的可笑。类似故事还有“井底之蛙”,由于坐井观天,目力所及怎么也超不过井口。这启示我们: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井口”。

②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把标尺,既衡量着自己,又丈量着他人。这把标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生格局、发展后劲。格局在井中,心灵便容易被点滴成绩或些微挫折填满,要么骄傲自大,要么畏葸不前。从井底跳出来,努力拓展格局,成长的半径才会不断延伸,一切也就皆有可能。

③现实中,自我设限的“井口”时常可见。有的人吃不得苦,经历一些艰辛挫折就难以承受,不知美好生活总是来之不易;有的人经不住夸,稍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一点赞赏,就开始飘飘然;有的人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缺乏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坚韧……凡此种种,往往是因为看不到山外有山,也不懂得止于至善。类似“井口”心态一旦固化,就会在无形中为成长进步设置了天花板。

④跳出心灵的“井口”,应该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学家牛顿曾自喻为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小孩,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却对不远处的“真理大海”一无所知;国画大家李可染晚年自称“白发学童”,仍然保持一种孩童般的“空杯”心态。他们深知,世界无比广阔,有无限的疆域等待自己去开拓,因而保持着谦逊、进取的姿态。目光高远,向着地平线不断迈进,一个人就不会在意眼前的波涛。

⑤跳出“井口”,并不意味着跳到另一口“更大的井”里。因而,还应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实际上,对一个人来说,比所处位置更重要的,往往是正确的方向。一旦参照错了对象,规划错了路径,无异于缘木求鱼,达不到超越自我的目标。譬如,为官者与商人比财富,求学者与富人比安逸,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反倒陷得越深。

⑥智者总是努力在正确的道路上找寻各种可能性,庸者只会安于现状、消极懈怠。人生的“井口”,某种意义上也会营造出一个“舒适地带”,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逐步令人失去进取心,阻塞向上跃升的通道。诚然,每个人都有资格对已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但切不可因此而自满,更不能困于功劳簿的“井口”之下。砥砺实干家的姿态、睿智者的心态,胸怀天下、登高望远,我们才能不断书写人生的新篇章。

⑦有人说,错的并不是我的身体,而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设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视野,看不到生命的种种可能。从即刻出发,让自己动起来,勇敢跳出心灵的“井口”,你会发现,世界正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1.下列对第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B.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C.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D.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才能跳出心灵的“井口”。

B.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驳论。

C.选文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事例,目的是使论据全面而典型,论证更具说服力。

D.选文的层次结构可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⑦。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删掉,删掉后句子的意思与现实不符,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B.第③段画线句中“天花板”的含义是成长进步道路上的外界诱惑。

C.《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的邹忌发现自己的不足时,就是跳出了人生“井口”,当他去劝谏齐王时,也是帮助齐王跳出自己的“井口”,所以该事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D.跳出人生的“井口”需要自觉拓宽思维与行动的边界、始终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明确奋斗的方向,校准人生的参照系。

 

查看答案

说明文阅读。

书香缕缕为何来

①打从认字开始,我们便开始了与书为伴的生活,虽然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书不断受到电子阅读器的冲击,但仍有许多人执著地钟爱纸质书。纸质书除了能给人手捧书卷的实在感,那时不时地从书页中飘散出来的缕缕书香,也时常令爱书人陶醉,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

②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书香”呢?

③书,无论新旧,都会释放出几百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所有香味一样,书香之源可以被追溯到若干化学成分。“新书气味”主要有三个来源:纸品本身以及制造中使用的化学物质、用于印刷的油墨以及用于书本装订的胶黏剂。

④纸品制造的过程经常需要用到化学品。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这些化学品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应或者其他过程,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到空气中,成为我们可以察觉到的气味,油墨和胶黏剂也一样。

⑤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⑥通常来说,是纸张中的化合物分解导致了“旧书气味”的产生。纸张包含纤维素、少量的木质素还有其他化学成分。虽然现代的高品质纸品会通过化学过程来清除木质素,但是纸张中的纤维素分解过程仍然会缓慢发生,这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酸性物质。这些反应,统称为“酸水解”,“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⑦现已明确的,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化学降解过程)产生的有机化合物和它们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

据说,外国有家公司曾经生产了一系列的气雾剂来复制“书香”的味道,销量很好,卖到断货,看来人们对书香门第的追求,古往今来仍未改变。也许有一天,人们希望自己闻起来像本书,“书香味”香水就会应运而生。还有一些释放的化合物可以用来确定旧书降解的程度,糠醛便是这些化合物之一,可以用来确定书籍的年代和成分。

1.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有人喜欢新书的油墨香,也有人享受旧书特有的“时间的味道”。(作比较)

B.例如用“苛性钠”(氢氧化钠)来提高造纸木浆的pH值,并使木浆纤维膨胀,“上浆剂”常用来提高纸的耐水性。(举例子)

C.……各自的气味有:苯甲醛有杏仁般的气味、香兰素有香草般的气味、乙苯和甲苯有馨甜的气味、2-乙基乙醇有轻微的花香气味。(分类别)

D.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到“新书气味”。(摹状貌)

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说明对象看,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从语言特色看,本文属于生动说明。

B.说明文有时间、空间、逻辑三种说明顺序,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C.标题“书香缕缕为何来”用设问,点明本文的说明内容——书香的来源,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D.第⑧段加点词“据说”“之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纸张,胶黏剂和油墨的使用会影响“新书气味”。所以不是所有的新书闻起来都一样。

B.“酸水解”会产生各种各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其中很多可能有助于产生旧书的气味。

C.第①段从人们对“书香”的不同感受谈起,更容易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D.第⑦段说明纸质书在由新变旧的过程中产生的气味只有四种。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半夜三更”指晚上三点至五点。

B.“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D.传记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一般由别人记叙,叫小传;也有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