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者相乐。

③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男女衣着,如外人 B.,寻病终

C.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神寒骨,悄怆幽邃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第①②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5.桃花源中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为什么皆叹惋?

6.(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

7.(乙)第④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1.(1)整齐的样子。(2)与世隔绝的地方。(3)像狗的牙齿一样。(4)离开。 2.(1)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开开心心自得其乐的样子。 (2)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3.A 4.C 5.他们为桃花源外的世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 6.展现了没有阶级、没有压追、没有战乱、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 7.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犬牙”是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绝境”是古今异义词,“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黄发(老人)、垂髫(小孩)、并(全)”几个词是赋分点; (2)句中的“下(向下)、澈(穿过,透过)、布(映照)”几个词是赋分点。 3.考查词类的活用。 B.果:名词动词,这里这“实现”的意思; C.西南:方位名词做趋向动词,理解为“向西南”; D.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感到凄凉”。 故选A。 4.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既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又反衬出水的清澈。故C项的理解不正确。 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情境分析作答。依据“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知,桃源人并不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东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桃花源中人听渔人详细介绍,自然会产生为桃源外的世人没有过上和平的生活而感慨惋惜,也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感慨叹息。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描写内容分析作答。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环境优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没有战乱,和平安宁;“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没有剥削和压迫,自给自足;“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安居乐业;“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民风淳朴。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7.考查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和具体的内容分析作答。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文章最后“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小石潭凄清环境,烘托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孤凄悲凉的思想感情。据此理解可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公元757年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这首诗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此诗可能是当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

1.请发挥想象与联想,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所展现的画面。

2.这首诗与陶渊明《饮酒》都是写到了“菊”,说说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 

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材料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材料三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表

版 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小明拿到语文课本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填空。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_____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⑤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⑦轻舟短棹西湖好,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

_____________,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查看答案

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中画线处有语病,请进行修改。

①读书,能够増强我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我爱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当读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句子的时候,我仿佛觉得周围的空气里弥漫着桃花的芬芳,耳畔似乎萦绕着老人孩子的欢声笑语,②我心中产生了到“桃花源”一游。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