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B.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A 【解析】 B.语序不当,应是: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我班很突出,而且在全校也名列前茅。 C.前后不一致,“能否”包含两个方面,“是”仅包含一个方面;可删掉“否”。 D.“估计他肯定”语意矛盾,可删去“肯定”。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1)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

……

后来发生了分(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 shà(   )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①根据文中读音,在横线上正确、规范地写出这两个汉字。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②“粼”字共______画,在《新华字典》中,若按部首查字法查该字应查_______部。

③解释加点词语“熬”在文中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A)有这点精神,(B)是一个__________ 的人,一个__________ 的人,一个__________ 的人,一个__________ 的人,一个__________ 的人。

(节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①这段话中,“这种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根据原文填入A、B处的一组关联词语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有道德   b.有益于人民  c.纯粹  d.脱离了低级趣味   e.高尚

A.e  a  c  d   b            B.c  e  a  d  b

C.e  c  a  d   b            D.c  e  b  a  d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思考比行动更重要”,有人认为“行动比思考要重要”,请围绕“思考和行动”这一话题,自选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写作要求和提示:①在标题或文章开头,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②选择与观点一致的材料,兼顾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④注意对所选的材料进行分析,突出材料对观点的支撑或证明作用;④给当安排论证结构,合理运用论证方法,注意层次清晰,逻辑严密:⑤若需表明与作者相关的地点或人名等真实信息,请用“××”替代。

 

查看答案

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证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见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的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是盲从,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练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 ,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 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 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设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下列表述选文的中心论点,正确的一项是(   )

A.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B.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C.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治学必须有怀疑的精神。

2.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三个论证方法,请选择其中一个分析它的作用。

3.请用简明、通顺的语言表述选文的论证思路。

4.第⑥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中有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任意调整?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儒林外史(节选)》,完成小题。

儒林外史(节选)

(清代)吴敬梓

初时画得不好,画到三个月之后,那荷花精神、颜色无一不像:只多著一张纸,就像是湖里长的;又像才从湖里摘下来贴在纸上的。乡间人见画得好,也有拿钱来买的。王冕得了钱,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传两,两传三,诸暨一县都晓得是一个画没骨花卉的名笔,争著来买。到了十七八岁,不在秦家了。每日画几笔画,读古人的诗文,渐渐不愁衣食,母亲心里欢喜。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朋友,终日闭户读书。

隔壁秦老,虽然务农,却是个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见他长大的如此不俗,所以敬他、爱他,时常和他亲热地邀在草堂里坐著说话儿。一日,正和秦老坐著,只见外边走进一个人,头带瓦楞帽,身穿青布衣服。秦老迎接,叙礼坐下。这人姓翟,是诸暨县一个头役,又是买办。因秦老的儿子秦大汉拜在他名下,叫他乾爷,所以时常下乡来看亲家。秦老慌忙叫儿子烹茶、杀鸡、煮肉款留他,并要王冕相陪。彼此道过姓名,那翟买办道:“这位王相公,可就是会画没骨花的么?”秦老道:“便是了。亲家,你怎得知道?”翟买办道:“县里人那个不晓得?因前日本县吩咐要书二十四副花卉册页送上司,此事交在我身上。我闻有王相公的大名,故此一迳来寻亲家。今日有缘,遇著王相公,是必费心画一画。在下半个月后下乡来取。老爷少不得还有几两润笔的银子,一并送来。”秦老在旁,再三怂恿。

翟头役禀过了本官,那知县时仁,发出二十四两银子来。翟买办扣克了十二两,只拿十二两银子送与王冕,将册页取去。时知县又办了几样礼物,送与危素,作候问之礼。

危素受了礼物,只把这本册页看了又看,爱玩不忍释手;次日,备了一席酒,请时知县来家致谢。当下寒暄已毕,酒过数巡,危素道:“前日承老父台所惠册页花卉,还是古人的呢,还是现在人画的?”

时知县不敢隐瞒,便道:“这就是门生治下一个乡下农民,叫做王冕,年纪也不甚大。想是才学画几笔,难入老师的法眼。”危素叹道:“我学生出门久了,故乡有如此贤士,竟然不知,可为惭愧!此兄不但才高,胸中见识,大是不同,将来名位不在你我之下,不知老父台可以约他来此相会一会么?”时知县道:“这个何难!门生回去,即遣人相约;他听见老师相爱,自然喜出望外了。”说罢,辞了危素,回到衙门,差翟买办持个侍生帖子去约王冕。王冕笑道:“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况这件事原是我照顾你的;不然,老爷如何得知你会画花?照理,见过老爷还该重重的谢我一谢才是!如何走到这里,茶也不见你一杯,却是推三阻四,不肯去见,是何道理!叫我如何去回覆老爷?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

王冕道:“头翁,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说的都是甚么话!票子传著,倒要去;帖子请著,倒不去!这下是不识抬举了!”秦老劝道:“王相公,也罢;老爷拿帖子请你,自然是好意,你同亲家去走一回罢。自古道:‘灭门的知县。’你和他拗些什么?”王冕道:“秦老爷,头翁不知,你是听见我说过的。不见那段干木、泄柳的故事么?我是不愿去的。”翟买办道:“你这是难题目与我做,叫我拿甚么话去回老爷?”秦老道:“这个果然也是两难。若要去时,王相公又不肯;若要不去,亲家又难回话。我如今倒有一法:亲家回县里,不要说王相公不肯;只说他抱病在家,不能就来。一两日间好了就到。”翟买办道:“害病,就要取四邻的甘结!”

彼此争论一番,秦老整治晚饭与他吃了;又暗叫了王冕出去向母亲要了三钱二分银子,送与翟买办做差事,方才应诺去了,回覆知县的老师。

(注释)①没骨: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法。②段干木、泄柳:均为人名。战国时,魏文候去访问名士段干木,段干木跳墙躲开了;鲁穆公去看望贤人泄枊,泄枊关着大门不出来相见。②甘结:是中国古代诉讼案件中受审人出具的一种保证文书。

1.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表述,与选文不符的一项是(   )

A.王冕画荷非常出色,靠着买画渐渐不愁衣食。

B.邻居秦老对王冕既敬重又喜爱,常常邀他说话。

C.危素认为王冕不但才高而且见识不同,想见王冕。

D.翟买办拿到四邻的甘结,故同意王冕不应约。

2.下列《范进中举》的片段所体现的人物特点,与选文中翟买办最不相似的一项是(  )

A.(范进)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者他一考,如何甘心?”

B.众邻居劝道:“老东太不要心情慌……”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C.张乡绅道:“适才看见题名录,贵房师高要县汤公,就是先祖的门生,我和你是亲切的世兄弟。”

D.居户把银子攥得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3.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并说明理由。

4.选文中,王冕再三推辞不见时知县和危素,《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婉拒刘备的请教,此二者的行为相似但原因不同。请简述王冕和诸葛亮这样做的原因。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1)学校举行“青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评比活动,请你围绕“自强不息”至少拟写两个符合个本次演讲的主题。

(2)请以“各位选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演讲的评选要点……”为开头,向参赛选手陈述下表内容。要求信息完整,连贯通顺,思路清晰。

“自强不息”演讲评选要点

演讲内容

语言表达

形象风度

围绕主题,具体感人

语言规范,吐字清晰

精神饱满,情感丰富

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语速恰当,自然流畅

朴素端庄,举止得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