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李婶 卞长生 ①妈,李婶到咱家干啥来了?李婶前脚出去,女儿...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李婶

卞长生

①妈,李婶到咱家干啥来了?李婶前脚出去,女儿秀进来了。

②李婶家的儿子到东沟抓了鱼,把鱼洗净放到锅里,就去盐罐里抓盐,发现罐里的盐没了,买来不及,到咱家要了一把。咱家不也只剩一把了吗?是啊,还有一把,早上咱不用,给了李婶,吃完饭咱去买。

③李婶是从大李庄新搬来的,与秀的家住对门,成为邻居也就一两天,那天只看到李婶把家具、被褥等用车拉过来,还没机会打招呼,李婶和刚搬走的王婶不一样,当了几十年邻居,王婶从未到我家来过,太死板了吧。女儿秀对李婶,有些亲近感。远亲不如近邻,邻居适当走动,还是需要的。

④妈,李婶到咱家干啥来了?两天后,女儿秀从地里拾柴回来,远远看到李婶从家门口走出。

⑤李婶家今天包饺子,蒸熟的饺子端上桌,一家人围在一起,正准备吃饭,李婶兄弟赶集路过,看姐姐来了,李婶就这么一个兄弟,听说还没吃饭,正好,饺子熟了,一起吃吧,李婶兄弟搛一只饺子,问李婶,姐,有蒜没有,李婶说,有。李婶去篮子取,仅剩一头,握在手里,捏捏,烂了。情急之下,李婶过来借。咱家地里的大蒜,刚刚拔下运回家送给李婶一头。李婶说,等自家蒜拔下,还咱。我说不用还,不就一头蒜吗?

⑥妈,人家说还就还吧。不用还,邻居间用不着。

⑦妈妈,我看你从来没向邻居家要过东西,昨天摊荷包蛋,家里没盐,你宁可把老咸菜剁成末来当盐,也不去别人家要。

⑧李婶做得没错,不就一头蒜吗?就当这头蒜放着的时候烂掉了,咱提前送給邻居,省得白扔。

⑨妈妈,李婶到咱家干啥来了,四天后,秀打米回来,远远看到李婶从自家门口走出。

10李婶家妙菜,把油倒进锅里,油烧热了,可是发现还没切葱花,李婶走过来,问,有没有切好的葱花。也不知道事情怎么这样凑巧,我昨天包饺子时,葱花切得多了,留一半在碟子里,正愁放时间长,干巴了,李婶来要,给了她。

11妈,就是放坏了,也不要再给李婶了。孩子,你这是怎么说话,李婶人长得俊俏,说话和和气气,姐姐长姐姐妞地叫着,不能因一点小事,把两家关系搞生分。

12 妈,拿这葱花来说,她非得等把锅里的油烧热造成急迫情况,才到邻居家来要。就不能提前做好准备?李婶是不是提前到咱家来过,看到你有剩下的提前切好的葱花,她惦记上,要了去。   

13你不说我还忘了,那天,我切葱花的时候,李婶真来过一趟,什么话未说,看我忙瞥一眼,回去了。

14妈,距李婶院落不远地方,她种着一畦葱,自己家里有,用得着向邻居要吗?

15孩子,这你不能怪李婶,那成畦的葱,要拔就得一下子全拔掉,如果今天拔一棵,明天拔一棵的,拔开破烂头,别人就会顺着这个地方偷拔,那很容易丢。

16妈,这完全可以避免,拔下一裸葱,在那土壤松动的地方,路上一脚,踩平实,不会有破烂头了,李婶种惹好多年了,这事她懂得。妈,你看人可要看准,要多心眼。

17孩子,破费点小财,换来邻居高兴,不吃亏。秀看出来了,虽然妈妈话是这样说,对李婶,内心还是多了些复杂。

18一周后的中午,秀打着锄头下地,途中,她接到李婶从医院打来的电话说,秀,你妈妈住院了,心脏病复发现在正在抢救。秀赶到医院,医生说,多亏抢救及时,否则,命就不保了。是谁这么及时把妈妈送到医院的?秀急切想知道。医生指指旁边的李婶。秀握着李婶的手,千恩万谢,

19 李婶说,我家搬过来,第一次和你妈妈唠嗑,听说她有心脏病,心里不放心,隔三差五过去看看。过去总得说点原由吧,就顺便要点东西,今天,我也是过去一趟,敲门,没应答,我推开门,吓我一跳,你妈妈躺在地上,我做过心肺复苏,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来得及时,人没事就好,心脏病不同一般病,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犯。

20秀握着李婶的手,眼泪簌簌流。

     (选自2018年1月2日《昆山日报》有删改)

1.全文写了李婶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李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李婶的形象特征。

3.“秀”在全文起的作用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两段文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1.1)李婶来抓盐 2)李婶来拿蒜 3)李婶来拿葱花 4)李婶将秀的妈妈送往医院 2.只为患有心脏病的邻居在突发病情的时候可以及时送往医院。从侧面深刻揭露了人性 3.作为旁观者,也是文章的一个暗线索,从侧面揭露人性及善良 4.不能。否则故事不完整,主题表达不深刻。 【解析】 1.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李婶”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李婶”来抓盐、来拿蒜、来拿葱花、将秀的妈妈送往医院等事件。 2.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我家搬过来,第一次和你妈妈唠嗑,听说她有心脏病,心里不放心,隔三差五过去看看。过去总得说点原由吧,就顺便要点东西,今天,我也是过去一趟,敲门,没应答,我推开门,吓我一跳,你妈妈躺在地上,我做过心肺复苏,拨打急救电话,救护车来得及时”等语言描写可概括出其心思细腻、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3.考查次要人物“秀”在全文起的作用。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题目是小说经常考核的题目,首先分析其形象特征,然后分析和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的命运或性格特征产生什么影响,然后分析对揭示文章的主旨方面产生的作用。“秀”作为旁观者,从侧面揭示人性的善良。从结构上看“秀”也是文章的一个暗线索,由她把李婶做好事的前后的情节串联起来。 4.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如此19段正好交待了李婶总是到家借东西的原因,即“听说她有心脏病,心里不放心”。是全文的重心所在。20段写到了“秀”的感激,侧面突出李婶精神可嘉。所以不能删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语言.运用

阅读中药行业老字号“同仁堂”的店门口的对联,回答问题:

上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下联: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1)“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读音和义项如下:páo,意为把生药放在热铁锅里炒;pào,意为一种重型射击武器;爆竹。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炮制”的“炮”应读作_______

(2)你从这副对联中感受到“同仁堂”始终坚持怎样的行业道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一)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二)

附带说一句,虽然政府军飞机常常在红军前线扔传单,悬赏五万到十万元要缉拿彭德怀,不论死擒活捉,但是他的司令部门外只有一个哨兵站岗,他在街上走时也不带警卫。我在那里的时候,看到有成千上万张传单空投下来要悬赏缉拿他、徐海东、毛泽东。彭德怀下令要保存这些传单。这些传单都是单面印的,当时红军缺纸,就用空白的一面来印红军的宣传品。

我注意到,彭德怀很喜欢孩子,他的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许多孩子充当勤务员、通讯员、号兵、马夫,作为红军正规部队组织起来,叫做少年先锋队。我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红小鬼”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该书曾易名为《________》。作者在陕北采访了众多共产党员领袖和红军将领,除了选文中出现的彭德怀、徐海东、毛泽东,还有________等。

(2)结合选段(一)、(二),简要分析在斯诺眼里彭德怀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_______________,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5)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查看答案

赏析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前四句中的两个“空”字有什么作用?

(2)有诗评说“结二语蕴含无穷,千秋第一绝唱”结合全诗,分析尾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竞跃:鱼鳞 B.晓雾将;消散

C.夕日欲:坠落 D.五色交辉 :交相辉映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实是欲界仙都     睨久而不去 B.康乐公以来  有朋远方来

C.俱备  元方年七岁 D.未复有能与奇者 见发矢十中八九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陶弘景给谢中书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历来被当作独立成篇的山水佳作来欣赏。

B.全文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话题,以山峰、河流、石壁、树木等景物的铺陈刻画为主体, 描写江南秀美的山川景色。

C.本文文字清新流畅,精于铸炼,以散句为主,长短结合、骈散交错,节奏感强。

D.文章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也抒发了作者为能和谢灵运比肩而自得。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四时________    (2)雾将歇________

(3)沉鳞________    (4)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