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主题为“走进名著”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该活动要求从你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用一段简洁流畅的话,向同学们介绍有关该人物的一个故事情节,并说出该情节中体现了他哪方面的性格特征。假如你面对同学,应该怎样介绍?(100字左右)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的手段,似乎过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受到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富贵温柔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俗语说“富不过三代”,又说“从来执垮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意志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被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变得聪春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莫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触地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的。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社会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历尽磨难且甘之如始,人类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狂沙始到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你们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时文选粹》)
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文中的事例除外)。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男人的最后一跃
周海亮
①男人醒来的时候,感觉不大对劲。他的头很疼,很沉,迷迷瞪瞪。厨房里传来嘶嘶的声音,轻微,却连成一线,不断钻凿他的脑子。男人想去看,站起来,又一头栽倒,仿佛那是别人的躯体——他的神经,已经不受控制。
②男人努力伸长脖子,朝厨房里看:气灶上放着水壶,火苗早已熄灭,然而煤灶阀门却仍然敞着,煤气源源不断从灶口喷涌而出。男人模糊的眼睛仿佛看到它的颜色,那颜色有些发红,如死神的舌头。
③男人记得他把水壶放上火灶,然后返回卧室。他只想躺一会儿,不料睡着了。显然,沸出的开水早已浇灭了灶火,睡梦中的男人却浑然不觉。
④男人拼命往厨房的方向爬,他盯着那个灶口,灶口忽远忽近。
⑤几分钟过去,男人仅仅从卧室爬到客厅。他躺在那里大张着嘴,身上像压着一千座山。他已经爬不动了,身强力壮的男人,此时却像一只垂死的软体动物。嘶嘶的煤气声还在继续,那是死神撕噬肌骨的声音。男人的意识,越来越模糊。
⑥男人在客厅艰难地挣扎,女人在卧室里安静地睡觉。男人可以看到她,却喊不出声。看了看墙上的挂钟,他知道,他的儿子,还有一个小时才能放学回来。
⑦他心里知道,他和女人,不可能挺到那时候。
⑧男人的身边,有一扇巨大的落地窗。正值夏天的正午,空调散着冷气,落地窗关得严密,每一只窗锁都一丝不苟地扣紧。已至生命极限的男人,不可能有力气,将那些窗锁打开。
⑨男人盯着那窗,他努力集聚着越来越模糊的意识。最后,他有了主意。
⑩男人一动不动,他看着女人,在心中跟女人告别。他决定扑向那个落地窗,把一扇玻璃撞碎。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做到,可是他没有别的选择。
⑪男人猛地弹起,扑向落地窗,身子像一只投焰的大鸟。巨大的玻璃发出哗啦一声脆响,男人闻到了新鲜空气的清香。
⑫他没有坠下去。落地窗被撞开一条巨大多菱形的口子,他挂在那里,上身在窗外轻轻地荡。一根缠住他的电话线,减缓了他的前冲力。一块尖锐的玻璃,刺中他的脾脏。
⑬事后,女人说:“你怎么这么傻,一会儿儿子不就回来了吗?”
⑭男人低着头,喝一口水。
⑮女人说:“你死了,我和儿子还活个什么劲?”说着,便抹了泪。
⑯男人低着头,再喝一口水。
⑰女人说:“就知道喝水,菜还好吃吧?”
⑱男人说:“好吃。”
⑲其实,男人吃得很少。半年前,因为那次事故,他的脾脏被完全摘除。
1.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50字左右)
2.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把这段话放在文章开头呢?
3.文中写“家里的电话没有来得及缴费,已经停机了”有何作用?
4.女人说男人“你怎么这么傻?”你认为男人傻吗?请说明理由。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___________________?英雄末路当磨折。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弓如霹雳弦惊。
(4)莫听穿林打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
(6)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是贫困,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
(8)此去泉台招旧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小题。
栓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②。母与栓皆弱而多病,栓每病,母即抱栓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③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俊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在客邸,督栓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④,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栓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士栓《忠雅堂集》
(注释)①锉:作者蒋士锉自称。②吟哦声:读诗的声调。③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④扑之:责打我(锉自指)。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与锉/皆弱而多病 B.复力/争之
C.先府君/在客邸 D.数日/不及一言
2.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暇更录唐宋人诗 (2)先府君苟有过 (3)侯怒少解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2)栓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4.你如何评价母亲“垂涕扑之”的举动?
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范仲淹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芦花花映浦。无尽处。忧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注释]庆历六年,范仲淹被贬河南邓州,在此期间,他营建了百花洲和花洲书院,本词即应制之作。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初春时节,词人惜春觅春,人得山去所见美景。
B.上片的“恍然身人桃源路”写出了环境的优美。
C.下片写偶遇老翁,闲话家常,顿觉与黄莺、山蝶共处的隐逸生活的乐处。
D.下片“莺解新声蝶解舞”意思是说,“我”此时的平和心态好比鸟儿在这大好春光里婉转地歌唱,蝴蝶在这百花丛中翩翩起舞。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写范仲淹与游人去百花洲赏花的情景,表达了他与民同乐的喜悦之情。
B.全词风格飘逸,有婉约的一面,也有豪放的一面。
C.全词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生活已经厌倦,想离开官场、寻找他途、退隐归田,希望过陶渊明式的生活。
D.这首词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与《岳阳楼记》中所表现出的人生态度完全一样,都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