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羽衣 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母亲的羽衣

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我不是一个和千万母亲一样安分的母亲吗?我不是把属于女孩的羽衣收招得极为秘密吗?我在什么时候泄漏了自己呢?在我的书桌底下放着一个被人弃置的木质砧板,我一直想把它挂起来当一幅画,那真该是一幅庄严的,那样承受过万万千千生活的刀痕和凿印的,但不知为什么,我一直也没有把它挂出来…… 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不都是那样柔顺地接纳了无数尖锐的割伤却默无一语的砧板吗?

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1.作者在文章中写几件与自己母亲有关的事情,请概括回答。

2.“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理解母亲为何“不忍”?

3.谈谈你对“天下的母亲不都是那样平凡不起眼的一块砧板吗?”这句话的理解。

4.作者描写故事中的小织女,有何用意?

5.生活中,你的母亲已经脱去羽衣,但她还是仙女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1.我窥伺母亲晒箱子;外公宠爱母亲,喜欢带她去吃点心;母亲总是吃剩菜;母亲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2.因为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3.以“砧板”喻母亲,将母性的那份隐忍与承受,甘愿与付出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地写出了天下的母亲都在承担家庭的责任,接受生活的磨练。 4.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小织女进行细腻的描写,补充解释天下母亲“决定做一个母亲前”是年轻、漂亮,备受宠爱、呵护,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生活的,体现作者对自己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的怀恋之情。 5.开放性题目,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表达通顺即可。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从“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可以概括出:我窥伺母亲晒箱子;从“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可以概括出:外公宠爱母亲,喜欢带她去吃点心;从“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可以概括出:母亲总是吃剩菜;从“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可以概括出:母亲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 2.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从“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可以明确,一旦女人做了母亲,她就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承担起照顾子女的责任。文章中“我”的母亲是这样,每天都吃剩饭,每晚按时关好门窗。“我”也不例外,每个晚上都要陪伴两个孩子,还要给他们讲故事。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把深层含义诠释出来。这句话要从比喻的修辞入手,先理解“砧板”的含义。作者将母亲比作“砧板”,而“砧板”的特点是默默忍受尖刀利刃在自己身上无数次的切割,这里表现的是母亲的隐忍与承受,甘愿与付出。因此,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天下的母亲为了家庭和子女,都在默默接受生活的磨练。 4.这道题考查理解故事情节的作用。仔细阅读文章,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题作答。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对小织女进行细腻的描写,从“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可以看出故事中小仙女无忧无虑、无牵无挂、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从“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可以看出故事中的小仙女备受宠爱、呵护的特点;从“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可以看出故事中的小仙女年轻、漂亮的特点。从“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可以看出天下母亲“决定做一个母亲前”都是一个小仙女。因此,体现了作者对自己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的怀恋之情。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先要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再结合生活实际作答。通读文章我们可以明确,作者认为天下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之前,都曾经是一个年轻漂亮、备受宠爱、无忧无虑的小仙女。一旦做了母亲,就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就脱去羽衣,不再有仙女梦了。据此联系生活实际,看看自己的母亲为了家庭,为了子女,默默付出,做了哪些事情。把这些事情概述一下,最后再进行总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鹊巢

①北方冬日,天寒,地冻,风硬,叶落,树们只剩下赤条条硬朗的枝干。冬日好像铺开了一张宣纸,树用枝干勾勒淡墨的线条,怎么看都是一幅画,干净磊落,骨感十足,写意着一种简约朴素的美。

②这时,树上的一个个鸟巢便藏不住了,露出真面目来,黑不溜秋的。仿佛是哪个临摹国画者,一不小心蘸多了墨,滴落在树杈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鸟窝,妙然天成。

③其实,说它们像国画中的墨团,倒不如说它们更像冬日的草们,抖抖索索团结在一起,一丛丛,蓬松着,完全不顾形象。这样的情景,在平原,从头年深秋,一直到来年仲春,时常会看到。

④这些鸟巢,多是喜鹊巢。乡村大道的两旁,多栽着杨树柳树。就像许多人家一样,喜鹊也喜欢把家安在大路边,热闹的地方。喜鹊是喜欢与人亲近的鸟儿,居家房前屋后的树,就是它们的根据地。靠近树梢处,喜鹊巢大大小小,高高低低,不一而足。没有谁来规划,鸟儿凭着自由的天性,衔来细碎的树枝,横七竖八地搭起来,便是自己的家,安顿着温暖。

⑤走在有树的道上,我常常抬头看树上是否有鸟巢。经常,我的目光穿越一排又一排树梢,只看到枝条在天空恣意地抒写着,没有我所渴望的鸟巢。即便看到鸟巢,我也常常想里面是否还眠着鸟儿,很想看到喜鹊自巢间飞蹿而起。

⑥北方的冬日,色彩单调,连天空也少有内容,需要一些灵动来调剂。此时的树上,没有什么比鸟儿更能吸引你。幸运的时候,你可以看到,成双成对的喜鹊停在树上,用动听的声音鸣叫着。在冬日里,它们传递着自己的语言,说不清是在舞蹈、交谈还是歌唱,看上去温馨而又浪漫。

⑦这吉祥的鸟儿,让你忘记冬的寒冷;因为这鸟儿的声音,你就觉得这个冬天有些异样,蔓延着生机,蔓延着温暖。

⑧记得从前,成群结队的它们,在纷披的枝叶间翻飞跳跃,占据着每一棵树的最高枝,放声高歌。从清晨到黄昏,它们一直闹着,乡村因为它们而喜气洋洋。

⑨“喜鹊喳喳,灯盏结花,喜事到家”,“喜鹊叫,喜来到”。喜鹊喜鹊,名中带喜,蕴含吉祥。对于它的名字,《本草纲目》这样阐释,一是“鹊鸣,故谓之鹊”,一是“灵能报喜,故谓之喜”,合起来,就是人见人爱的喜鹊。

⑩《禽经》上记载,喜鹊“仰鸣则阴,俯鸣则雨,人闻其声则喜。”似乎只要它一出现,便会带给人们好运。牛郎织女在银河上相会,需要喜鹊在七夕搭建的“鹊桥”。不少贤儒将喜鹊的喈喈叫声誉为圣贤之声,甚至为此“玄衣素衿”。黑白相间,是喜鹊的衣着色彩。那黑,其实是钢蓝色。

⑾与喜鹊有关的掌故,有很多,如在国画中,两只喜鹊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而民间吉祥图案,如鹊登高枝、喜上眉梢……更是囊括了人生之福。

⑿如今,鸟巢离我们愈来愈远了。没有了鸟巢,自是难得见到活泼泼的鸟儿。忽想起吴冠中的画作《小鸟天堂》。“杂色小鸟,不知是何鸟种,只需能藏于枝杈间,时隐时现,随兴点染,便是天堂”。纵横交错的墨线,构筑了一个大千世界。那流动的墨韵里,藏着的,何尝不是彩点斑斓的梦呢?

⒀天堂就是家。树上有鸟儿的巢,巢是鸟儿的家,一个和我们的家一样的家。这样想着,黑黑的鸟巢便泛着细腻的温暖,有着真情的光芒。可是,喜鹊能守着家园,过一份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而又有多少人,奔波于他乡,受尽颠簸折磨?

⒁暮色渐起,倦鸟归巢。这个家的启示,让人想起久违的老家,那如空巢般的老屋,有些小怅然。

1.本文分成三部分,并说说每部分的内容大意。

2.本文写了许多关于喜鹊的掌故,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3.按要求分析文中划横线语句的作用。

(1)第②段中“仿佛是哪个临摹国画者,一不小心蘸多了墨,滴落在树杈间,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鸟窝,妙然天成。”(从语言特色的角度)

(2)第段中“那流动的墨韵里,藏着的,何尝不是彩点斑斓的梦呢?”(从文章主旨角度)

4.末段说“有些小怅然”,这是为什么?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2)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5)《木兰诗》中表现战争惨烈持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泊秦淮》中借商女来批判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魏公知北都,有中外亲献玉盏一只,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真绝宝也,特设一桌,致玉盏其上,且将用之酌酒,遍劝坐客。俄为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将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时。”谓吏将曰:“非故也,何罪之有?”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韩魏公/知北都 B.物破亦/自有时

C.坐客皆/愕然 D.吏将/伏地待罪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耕者入坏冢而得                        ⑵笑坐客曰

3.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物破亦自有时

(2)非故也,何罪之有?

4.“吏将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5.本文表现了韩魏公怎样的品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词,完成下列小题。

社日

谢逸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

饮不遭田父,归无遗细君。东皋农事作,举趾待耕耘。

(注释)芹:煮芹为羹。田父: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东皋:水畔高地。举趾:举脚,下田。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

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

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

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

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

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

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强调“科学技术”且情感表达最强烈的一项是

A. 科学技术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B. 它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它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它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它是科学技术。

C. 科学技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D. 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把古人美好的梦想变成了现实的是科学技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