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人与壶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人与壶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整整齐齐。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店门前,老人喜欢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的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的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端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雅,紫黑中透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话,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悻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18)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19)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做着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20)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21)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壶卖不卖?”

(22)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手,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23)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24)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緣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宁。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25)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26)“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一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27)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28)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29)“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30)“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这茶壶卖了吧!”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31)“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的手里。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32)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33)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掉落,摔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34)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35)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

(36)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壶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

1.概述故事情节。

2.第(5)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

3.说说第(9)段详细介绍壶的用意。

4.小说为什么以“老人与壶”为题?

 

1.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次拒绝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 2.环境描写,村托老人的悠闲、安静(或为老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 3.既写出了壶的古朴典雅、有灵气,突出其贵重,又为下文文物贩子多次上门买壶做铺垫。 4.交代了主人公为老人,点明了线索是壶,故事围绕老人与壶展开。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故事情节的梳理和概括。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第(1)—(16)段,“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我给您五万”“十万可以吗”,写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第(17)—(24)段,“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三十万,壶卖不卖”“没有理会文物贩子”,写文物贩子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次拒绝出售;第(25)—(36),“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手里的壶脱掉,磁撞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写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概括时可用“人+事”的形式。 2.本题考查辨析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能力。由第(5)段的“有风吹过”,不难判断出属于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代季节或天气情况,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生存状况、为下文作铺垫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文章语言环境分析,此处环境描写,描写风“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结合上下文中写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举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可知衬托老人的悠闲、安静,结构上,为下文写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做铺垫。 3.本题考查重点语段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古朴典稚,紫黑中进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 “点泥成金”“炉火纯青”“稀世之品”等词句写出了壶的古朴典雅、有灵气,突出其贵重。结构上的作用,多为下文做铺垫。本段突出壶的贵重即是为下文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做铺垫。 4.本题考查把握标题的作用的能力。标题的作用常常有: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点明文章中心思想;交代文章写作情感;新颖而独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的线索。本标题交代文章写作对象即主人公为老人,“壶”贯穿文章始终,是小说的线索,整个故事是围绕老人与壶展开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

(2)同舍生皆绮绣_____

(3)父母岁有裘葛之_____

(4)白玉之环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常手借抄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4.《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写自己求学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八年风味独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2)____________,衡阳雁去无留意。(《渔家傲.秋思》)

(3)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____ ,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文天样《过零丁洋》)

(6)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7)诗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查看答案

请完成下列任务。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词》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

(1)(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赞国学)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________________

(3)(荐国学)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鲁迅在《二十四孝图》文中指斥妨害白话文的危害“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死在他肚子里”,引出对自己幼时读物的回忆,着重分析了《二十四孝图》中____________,郭巨埋儿, _________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_________

(2)《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我和先生交往的哪几件事情(至少写出两件)?你认为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划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

两江环绕的重庆城有一种独特的韵味。随网络一夜爆红的地标,永远活力四射的商业街,还有无数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景点,都在彰显这座山城的非凡魅力。华美的洪崖洞流光溢彩,像是一位披金戴银的贵妇;喧腾的解放碑人来人往,像是一位活力四射的潮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