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半命题作文 感受 的美好 要求:①如可以填“一朵花”“一句话”“一瞬间"……把题...

半命题作文

感受         的美好

要求:①如可以填“一朵花”“一句话”“一瞬间"……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注意要书写工整。

 

范文 感受一句话的美好 初夏的凉风,终于肯为这个燥热的夜晚,送来几缕凉意。我在凉风的“鼓励”下,脑子的温度也降了一些。我抿抿头上的汗水,准备去找老师。 “走吧,下楼,跑几圈回来接着写!”她站在门口,以平和的语气,下达了一个不容置疑的命令。 这句话犹如一枚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霎时,正在知识海洋里遨游的“鱼儿”们,准确地说,是正在补作业的学生们,呼呼啦啦地向广场跑去。我望着他们,不由得苦笑了起来。我的作业忘家里了,可是,那么多同学没有完成星期天作业,谁会信我的话呢?老师肯定不相信的。我无奈地下楼,尽量跟着大部队。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跑着,我跟着他们走在外圈。深一脚,浅一脚的,一圈,两圈,三圈……我用尽力气丈量着教学楼前的小广场。她会信我吗?我是回家一趟,还是打电话让姐姐把作业送来呢? 终于,经过五圈的思想斗争,我鼓起勇气,朝她身边走去。我低着头,眼光不时地瞥向老师手中因跑步而晃荡的手机。我终于来到老师身边:“老师,我可以用您的手机吗?” 她没有急于将手 机递给我,而是平静地问:“有什么事?” “我的作业忘家了,我想让姐姐送来。”我心里有点儿虚,害怕受批评。 “要是拿作业就算了吧!以后自己的东西要自己收拾好。”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感觉眼前亮堂堂的。 谢过老师,我拖着这条有点儿僵硬的腿,准备离开。老师却亲切地拉着我的胳膊说:“其实,你走路的步态,已经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她的语气依旧平和。 “是真的吗?”我立刻激动起来。这些年来,我这条假腿,一直折磨着我。最近一段时间,我终于鼓足勇气,和同学们一起走出教室,走进操场。但是,自卑的我,总是因为自己走路的样子与众不同而心情纠结。如今,听到老师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谁知道我心里有多么激动啊! 老师依然平静地点头,只是看见我兴奋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上楼时,我感觉,那一级级台阶仿佛变成了平地,我轻而易举地就踏上了三楼。是老师那一句看似无意的话,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感受到她一直在关注着我的改变、关注着我的成长。我真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美好。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精心补题,补题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补充的内容,决定了选材,横线上可填上“一朵花”“一句话”“一瞬间……其中“美好”给出了范围限制,即歌颂“真、善、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感受”“美好”,进行揣摩。主旨为表现某某的美好之处。所谓美好,应不只是指外在的美好,而应更多的侧重于内在品质的美好,或对自己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从生活中取材,选取自己最有写作冲动的词语,写出真情实感。如果写成记叙文,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某某的美好之处来展开故事情节,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未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词末“可怜白发生”一句凝聚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然所欲也.义,亦然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生,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故不为苟得也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欲有甚于者      生忧患

B.即与化矣          春冬

C.不闻其臭        临溪

D.我所欲也          与之化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查看答案

 

陈涉世家(节选)

司马迁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 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喜,               无与为乐者

B.亦死                         暮而果大其财

C.扶苏数谏故                     域民不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本文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主要叙述了发动起义的经过,着眼于反映陈胜在反抗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体现出他作为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的杰出才能。

B.陈胜、吴广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作了“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为了得到人民的响应,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

C.前期的准备为起义的发动打好了基础。起义的发动分为三步: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至此,一支团结战斗的起义军队伍宣告组成。

D.选文善于用极为丰富精炼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十分传神地表现了陈胜的性格。

4.起义能顺利进行,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陈胜的才能。他有哪几个方面的才能?请简要作答。

 

查看答案

阅读《拐弯》,完成下列小题。

拐弯

①人生天地间,路路九曲弯,从来没有笔直的。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为它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不断拐弯前行。

②许多聪明人没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为撞了南墙不回头。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个办法。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只要心念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只要你心里拐个弯,就会路随心而转从而超越自我,开创新的天地。

③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转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还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行至水穷路自横,坐看云起天亦高。路旁有路,心内有心,凭的是眼界与心胸。

④已故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今年已105岁了。一次,央视崔永元问起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周老认为“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他还提醒人们说:“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弯路给予人生的好处是,你可以看清正路在哪里。

⑤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达尔文说得更透彻:“适者生存。”他们所说的“适”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走过一些路,才知道辛苦;登过一些山,才知道艰难;趟过一些河,才知道跋涉;跨过一些坎,才知道超越。只要你愿意走,路的尽头依然是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就出现了愿不愿、会不会、善不善拐弯的多种情形,由此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⑥人生之路,有崎岖有平坦,总有许多沟坎需要跨越;生活之味,有苦辣有甘甜,总有许多咸涩需要品尝。旅途在前进时候总有拐弯的地方,面对痛苦,无需躲避;不避生活百态,坦然面对。

⑦眼光不到,容易走弯路;理智丧失,容易走绝路。其实,弯路走到底差不多就成绝路了。这个世界,弯路有无数条,绝路只有一条。区别是,弯路是把正路走绕了,绝路是把正路走反了,弯路是山穷水复,绝路是一去无归程,路走不通时,何不选择拐弯呢?

⑧要善于团结周围的人,该收敛时收敛,该隐忍时隐忍,要有气度。生活不会亏待有雅量的人,待人要厚道,让善念相伴一生,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成全他人,就是成全自己,少生气,多争气。对于漫漫人生路来说,看得清比走得快更重要,因为走得对才能走得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如果运用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是否合适?请简述理由。

材料: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绵谋生的老妇人的施舍。因此,韩信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韩信富贵之后,找到那个屠夫,并善待屠夫,封他为护军卫,他对屠夫说,没有当年的“胯下之辱”就没有今天的韩信。

4.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人与壶

(1)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整整齐齐。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

(2)店门前,老人喜欢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的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3)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的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4)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端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6)这时,一个人身着披风走进了书店,他的眼睛盯着老人手中的紫砂壶,说:“能否把你手中的茶壶让我看看?”老人这才如梦初醒,放下手中的书,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很疑惑地问:“你是来买书的,还是口渴了?”

(7)来人讪讪搭语:“我不买书,也不口渴,只是觉得你手中的茶壶很奇特。”

(8)老人听罢,将茶壶递给了他。

(9)来人接过壶,一看,脸上掠过一丝惊喜,这壶古朴典雅,紫黑中透着一股灵气,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戴振公在世的时候,有“点泥成金”的美名,可见他的制金技艺在当时已炉火纯青,无人能媲美。但可惜的是,由于历史原因,他的壶留在世上很少了。来人仔细看后,见壶底有戴振公印章,更确定了自己的判断没错。据说,他的壶目前世间存留不足十件,物以稀为贵,这个人本是文物贩子,见到稀世之品自然爱不释手。

(10)“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11)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12)“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13)老人依旧摇头。

(14)“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15)“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话,不再理会文物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16)文物贩子悻悻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17)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18)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19)自从文物贩子走后,这几天,老人心烦意乱,茶饭不香,夜里老是做着梦:总是梦见自己的茶壶仿佛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心窝。因此,老人很疲惫,神色恍惚,书再也读不进去了。

(20)老人听见有人叫喊,睁开了眼。

(21)文物贩子认为老人没听清楚,提高了声音再问:“三十万,壶卖不卖?”

(22)老人微微一怔,摆摆手,没有理会文物贩子。

(23)文物贩子再次悻悻离去。

(24)文物贩子走后,老人的心情极度糟糕,无緣无故发着无名的火,显得坐卧不宁。夜间的噩梦频频发生,夜不能寐,搞得筋疲力竭。

(25)大概过了一个月,文物贩子又来了。这次,文物贩子不是一人前来,而是把老人在另外两座城市里工作的俩儿子带来了。

(26)“你老爸的茶壶,我出四十万,你们弟兄俩一人可以分得二十万,在城里买房交首付不用着急了。”文物贩子指着茶壶小声嘀咕着。

(27)老人的儿子被文物贩子说得早已经心动。

(28)老人看了俩儿子一眼,没有说话,而是把壶抱进了怀里。

(29)“爸,喝茶用什么壶不可以?”大儿子发了话。

(30)“我们买房买车都需要钱。这茶壶卖了吧!”小儿子直接挑明话题。

(31)“这茶壶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的手里。这茶壶跟我几十年了,有了感情,自从你们到外面大城市里工作后,你妈走了,你们一年半载可曾回来几次?可曾陪我喝茶谈天?”老人气愤地嚷叫着。

(32)老人发完话,两个儿子意欲抢过父亲手里的壶。

(33)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老人从椅子上跌下来,手里的壶掉落,摔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砰”的一声响,四分五裂,茶水满地。

(34)老人望着茶壶,先是一愣,之后,脸上镀上了安详。

(35)文物贩子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却目瞪口呆……

(36)之后,老人换了新砂壶喝茶,看着书,守着书店……

1.概述故事情节。

2.第(5)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

3.说说第(9)段详细介绍壶的用意。

4.小说为什么以“老人与壶”为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