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更是多彩的巨大中华文化的载体。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____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_______ 。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
古诗文默写。
(1)今诸生学于太学,____________________,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____________________,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3)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中,写作者突破家庭牢笼、思量过去八年生活况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抗金复国,血洗国耻——这是辛弃疾一生的梦想,更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只可惜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建功立业之雄心壮志,只能够“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涅槃 涣散 绿荫场 旁征博引 再接再厉
B.峰拥 翡翠 遥控器 不胫而走 声名鹊起
C.缅怀 通缉 挡箭牌 万籁俱寂 按部就班
D.秘码 辐射 纪传体 浮光掠影 含辛茹苦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撒网/抛撒 挨打/尘埃落定 勇冠三军/冠冕堂皇
B.结实/结果 呼吁/长吁短叹 舐犊情深/中流砥柱
C.屏障/屏息 创伤/满目疮痍 积极参与/时不我与
D.狡黠/诘责 伛偻/衣衫褴褛 风驰电掣/提纲挈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走进七彩生活,人们常常发出“真好”的赞叹和感激,比如“有家真好,那里充满亲情”;“有朋友真好,他们帮我驱赶孤独,带来有无限的快乐……”
请以《有 真好》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适合你写作的词语,使文题完整,并把补充好的题目移到写作中;②叙述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发真情实感;③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笔下犹能有花开
肖复兴
①秋末冬初,天坛里那排白色的藤萝架,上边的叶子已经落得差不多了。想起春末,一架紫藤花盛开,在风中像翩翩飞舞的紫蝴蝶——还是季节厉害,很快就将人和花雕塑成另外一种模样。
②没事的时候,我爱到这里来画画。这里人来人往,坐在藤萝架下,以静观动,能看到不同的人,想象着他们不同的性情和人生。我画画不入流,属于自娱自乐,拿的是一本旧杂志和一支破毛笔,倒也可以随心所欲、笔随意驰。
③那天,我看到我的斜对面坐着一位老太太,个子很高,体量很壮,头戴一顶棒球帽,还是歪戴着,很俏皮的样子。她穿着一件男士西装,不大合身,有点儿肥大。我猜想那帽子肯定是孩子淘汰下来的,西装不是孩子的,就是她家老头儿穿剩下的。老人一般都会这样节省、将就。她身前放着一辆婴儿车,车的样式,得是几十年前的了,或许还是她初当奶奶或姥姥时推过的婴儿车呢。如今的婴儿车已经“废物利用”,变成了她行走的拐杖。车上面放着一个水杯,还有一块厚厚的棉垫,大概是她在天坛里遛弯儿,如果累了,就拿它当坐垫吧。
④老太太长得很精神,眉眼俊朗,我们相对藤萝架,只有几步距离,彼此看得很清楚。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我不懂那目光里包含什么意思,是好奇?是不屑?还是不以为然?正是中午时分,太阳很暖,透过藤萝残存的叶子,斑斑点点洒落在老太太身上,老太太垂下脑袋,不知在想什么,也没准儿是打瞌睡呢。
⑤我画完了老太太的一幅速写像,站起来走,路过她身边时,老太太抬起头问了我一句:“刚才是不是在画我呢?”我像小孩爬上树偷摘枣吃,刚下得树来要走,看见树的主人站在树底下等着我那样,有些束手就擒的感觉。我很尴尬,赶紧坦白:“是画您呢。”然后打开旧杂志递给她看,等待她的评判。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没有说一句我画的她到底像还是不像,只说了句:“我也会画画。”这话说得有点儿孩子气,有点儿不服气,特别像小时候体育课上跳高或跳远,我跳过去了或跳出来的那个高度或远度,另一个同学歪着脑袋说:“我也能跳。”
⑥我赶紧把那本旧杂志递给她,对她说:“您给我画一个。”她接过杂志,又接过笔,说:“我没文化,也没人教过我,我也不画你画的人,我就爱画花。”我指着杂志对她说:“那您就给我画个花,就在这上面,随便画。”她拧开笔帽,对我说:“我不会使这种毛笔,我都是拿铅笔画。”我说:“没事的,您随便画就好!”
⑦架不住我一再请求,老太太开始画了。她很快就画出一朵牡丹花,还有两片叶子。每个花瓣都画得很仔细,手一点儿不抖,我连连夸她:“您画得真好!”她把杂志和笔还给我,说:“好什么呀!不成样子了。以前,我和你一样,也爱到这里画画。我家就住在金鱼池,天天都到天坛来。”我说:“您就够棒的了,都多大岁数了呀!”然后我问她有多大岁数了,她反问我:“你猜。”我说:“我看您没到八十岁。”她笑了,伸出手冲我比划:“八十八啦!
⑧八十八岁了,还能画这么漂亮的花,真让人羡慕。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活到老太太这岁数,能活到这岁数的人,身体是一方面原因,心情和心理是另一方面原因。这么一把年纪了,心中未与年俱老,笔下犹能有花开,这样的老人并不多。
⑨那天下午,阳光特别暖。回家路上,总想起老太太和她画的那朵牡丹花,忍不住好几次翻开那本旧杂志来看,心里想:如果我活到老太太这岁数,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花来吗?
(选自《北京晚报》2017年12月12日,有删改)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 偶遇老太太 | 画像被发现 | 老太太画花 | 得知其年龄 |
“我”的心理 | ①______ | ②______ | ③______ | ④______ |
2.分析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注意观察她,她也时不时地瞄我两眼。
(2)她扫了一眼画,便把杂志还给我……
4.第⑨段划线句子中的“花”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文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