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乌衣巷①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②王谢指王导、谢安。

1.这首诗一、二两句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字突出了乌衣巷凄凉、惨淡的氛围。

2.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 野 斜 2.后两句借旧时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寓情于景,运用间接抒情(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对世事沧桑、盛衰变化的慨叹。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作答。前两句的意思是: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诗中的“野草花”“夕阳斜”都是衰败萧条冷落的景象。“草花”前面加上一个“野”字,使景象显得更加荒僻。“夕阳”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对抒情方式的分析和作者感情的理解。“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运用对比手法,把燕子曾栖息的王谢豪门旧居与现在居住的寻常百姓家加以比较,借景抒情,表明曾经鼎盛一时的王谢家族已经灰飞烟灭,令人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课文原句填空。

阅读诗文,要注意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许浑在《咸阳城东楼》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的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李白在《行路难》中坚信远大抱负终会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表达思家厌战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醉翁亭记》中体会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的与民同乐思想;在《岳阳楼记》中领略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忧后乐胸怀。

 

查看答案

城石中学九(1)班开展“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合作交流

小石同学交流搜集的一副对联:六和寺一对真僧,二龙山两个恶汉。

(1)对联中“一对真僧”是指鲁智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同学把这副对联的上下联的位置记错了,请你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委婉地指出他错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组内辩论

针对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鲁智深有勇有谋。反方观点:鲁智深鲁莽无谋。请你作为正方,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成果展示

请将下列故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②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③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写出排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忧乐情怀hán yǎng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精神,是liú tǎng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并不是悲天悯人的感情发泄,而是超越一己之利益得失的担当精神也不是满足个人物质欲望的快乐,而是一种乐观huò dá的处世态度。千百年来,它始终是中华民族    A   (经久不息 / 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这段文字画线句分句间的关系,判断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复句。

 

查看答案

请以“致敬奋斗的时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不少于600字;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总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被肯定,被人肯定能增强信心;换位思考,我们也要学会肯定别人。”

“关键是这种肯定必须是真诚的,因此应留心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以“肯定”为话题,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①拟题目作文;②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