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 ①春节期间,网友编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

①春节期间,网友编了两副诙谐的对联。一副描述回乡时亲朋长辈的盘问,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横批“呵呵呵呵”。另一副则是对这些盘问的“神回复”,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横批“阿姨吃菜”。 

②虽是寥寥数语,但返乡年青一代遭遇“中国式盘问”的窘迫,跃然纸上。年前恐归中的纠结,年后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提问不也是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蛇的回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大课题。

③“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故乡,绝不仅是舌尖的眷恋,更是精神的栖居、心灵的归宿。不过,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作家托马斯·哈代曾感叹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强硬的现代化支持者印度著名导演雷伊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当前,走向城市的亿万国人,也正处身这样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

④有人汇集了近60位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一个共同点是,物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却仍显单调。在微博上,也有网友感叹:回家后与亲友甚至父母都无话可说,只能“举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 。而“中国式盘问”也正显示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文化落差让很多人的乡愁无处安放,这是城镇化不能承载之重。

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故乡不可能总是老模样,那只是一种原教旨的乡愁。不过,“中国式盘问”也让人审思,如何让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些不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蓝图吗?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中小城市需要抓住超越自我的发展契机,但更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如何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说说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理解第⑤段画线句子的深刻含意。

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

4.阅读全文,简析“中国式盘问”产生的原因。

 

1.城镇化历程中要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 2.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举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以及印度著名导演雷伊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城镇化变动不居中乡村文化必然衰败的观点。 3.城镇和乡村在地图上尽管很渺小,但却孕育和形成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我们精神文化的根基,也是心灵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城镇化进程中,人们精神家园失落这一现象的忧虑和警示。 4.①故乡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②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③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文化的衰败;④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或人与人之间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心灵的疏远)。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根据末段中的“在这样的历程中,如何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提炼可得中心论点:城镇化历程中要尊重文化记忆、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要记准确的内容。细读画线句子可知,本句列举了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以及印度著名导演雷伊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的真实例子,这是举例论证。联系本段中的“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可知此处举例证明的观点是什么。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要结合语境分析。“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表现了城镇和乡村在地图上微不足道,非常渺小,“精神原乡”是说这些渺小的城镇和乡村是我们思想的源头,精神文化的根基。联系作者感情和观点可知,这句话表现了对人们精神家园失落现状的担忧之情。 4.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根据第二段中的“这些提问不也是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第三段中的“变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第四段中的“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可提炼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有美堂记

欧阳修

①嘉祐二年,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吏部郎中梅公,出守于杭。于其行也,天子宠之以诗。于是始作有美之堂。盖取赐诗之首章而名之,以为杭人之荣。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今年自金陵遣人走京师,命予志之。其请至六七而不倦,予乃为之言曰:

②夫举天下之至美与其乐,有不得兼焉者多矣。故穷山水登临之美者,必之乎宽闲之野、寂寞之乡,而后得焉。览人物之盛丽,跨都邑之雄富者,必据乎四达之冲、舟车之会,而后足焉。盖彼放心于物外,而此娱意于繁华,二者各有适焉。然其为乐,不得而兼也。

③独钱塘,自五代始时,知尊中国,效臣顺及其亡也。顿首请命,不烦干戈。今其民幸富完安乐。又其俗习工巧。邑屋华丽,盖十余万家。环以湖山,左右映带。而闽商海贾,风帆浪舶,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可谓盛矣。

④而临是邦者,必皆朝廷公卿大臣。若天子之侍从,四方游士为之宾客。故喜占形胜,治亭榭。相与极游览之娱。然其于所取,有得于此者,必有遗于彼。独所谓有美堂者,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一寓目而尽得之。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而斯堂者,又尽得钱塘之美焉。宜乎公之甚爱而难忘也。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⑤四年八月丁亥,庐陵欧阳修记。

(注)①有美堂:现在位于浙江杭县吴山最高处。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2处)

盖 钱 塘 兼 有 天 下 之 美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盖取赐诗之首章而之            (2)有不兼焉者多矣

(3)以湖山                        (4)相与极游览之娱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①段中画线句的意思。

公之甚爱斯堂也,虽去而不忘。

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有美堂”得名的由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盖钱塘兼有天下之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

5.第④段中写其他到钱塘的人寻找好的地方,修筑亭台和水榭,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①乌衣巷:金陵城内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与朱雀桥相近。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②王谢指王导、谢安。

1.这首诗一、二两句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字突出了乌衣巷凄凉、惨淡的氛围。

2.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阅读诗文,要注意体会作者寄托于山水名胜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他们的忧乐情怀。许浑在《咸阳城东楼》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蝉鸣黄叶汉宫秋”的对历史沧桑的感慨;李白在《行路难》中坚信远大抱负终会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表达思家厌战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醉翁亭记》中体会欧阳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太守也”的与民同乐思想;在《岳阳楼记》中领略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先忧后乐胸怀。

 

查看答案

城石中学九(1)班开展“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合作交流

小石同学交流搜集的一副对联:六和寺一对真僧,二龙山两个恶汉。

(1)对联中“一对真僧”是指鲁智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石同学把这副对联的上下联的位置记错了,请你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委婉地指出他错误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组内辩论

针对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鲁智深有勇有谋。反方观点:鲁智深鲁莽无谋。请你作为正方,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成果展示

请将下列故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①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②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③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写出排列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忧乐情怀hán yǎng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精神,是liú tǎng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并不是悲天悯人的感情发泄,而是超越一己之利益得失的担当精神也不是满足个人物质欲望的快乐,而是一种乐观huò dá的处世态度。千百年来,它始终是中华民族    A   (经久不息 / 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

A处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这段文字画线句分句间的关系,判断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复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