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 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洁员在扫道时拾到大额现金和重要证件,连夜寻找到失主,心急如焚的失主喜出望外。
B.经过谈判,物业公司与业主们终于在物业费的问题上达成共识,目前双方莫衷一是。
C.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D.这片人迹罕至的滩泽除有几只大鸟在空中飞过,再无任何声息。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蔽 截然不同 静谧(mì) 咄咄逼人(duó)
B.狼狈 喜出望外 吝啬(lìn) 众目睽睽(kuí)
C.酝酿 人声顶沸 倜傥(tì) 饥肠辘辘(lù)
D.分岐 花团锦簇 莅临(lì) 人迹罕至(hǎn)
请你以“这真的让我着迷”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完整清楚,详略得当,有一定的描写,中心明确;不得抄袭。②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可用“A中学”、“B老师”、“C同学”等代替。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母亲的扁担
①曾记得,母亲的扁担仿佛就是一支永远也压不弯的笛管,奏着悦耳的歌谣,一年四季,从母亲的肩头轻轻飞扬。孩提时,我总爱随着母亲进进出出,来来往往,尾随líng___听她肩上扁担“吱呀、吱呀”和谐而有韵味的声调。
②春夏,挑肥、挑苗、挑种子,扁担跟着母亲走向山岗,走向田野,走进烈日中,走进暴雨里,和着滴滴嗒嗒的汗珠洒下一路勤劳的音符和无尽期许,流下一路耕耘的足迹和满满的信心。秋冬,挑水、挑柴、挑谷子,扁担跟着母亲走出稻田,走进粮仓。走在寒风中,走在旷野里,和着滴滴嗒嗒的汗珠淌下一路收获的喜悦和几多的艰辛,滴下一路过往的季节和梦想的延伸。
③母亲的扁担,母亲走时,它便跟着母亲歌唱,年年岁岁;母亲停时,它便跟着母亲歇息,岁岁年年。夏挑酷暑不觉累,冬挑三九不畏寒,挑出母亲一辈子的辛酸和幸福,演绎着母亲一生的故事。
④母亲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母亲用过的扁担有十几根,其中有一根很小也很短的,是母亲儿时的专属品。母亲一辈子只念了两年书,小小年纪就和外公外婆干苦活,这根扁担就是外公根据母亲的身高定做的,轻便、结实、有韧性,正好适合母亲矮小的身材,使用起来很方便。在日常劳作中,它成了母亲的至爱和形影不离的搭档。
⑤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生产力低下,搬运货物全靠肩挑扛。扁担在那个年代,在每个家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的老家在一个偏僻的山坳里,当年没通公路没通自来水,没有电视没有打米机,山高路遥林深,母亲就靠着扁担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那些年,父亲在外工作,家中只有母亲一个主要劳动力,家里的大小事都落在母亲身上。别看母亲身材瘦弱矮小,干起活来可顺溜利索,有股倔强气,不服输,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说女子不如男,别人能做的我也能做”。母亲说到做到,把家里的生产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不落于人后。
⑥记得那时全村的用水都靠在山脚下的一口水井,每天天刚麻麻亮便听到叮叮当当的响声,原来是母亲和乡亲们披着晨曦去挑水去了,挑完一担又一担,等到水缸满时,母亲擦了擦汗,又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早饭搞好,又挑着竹筐去山上干活。挑粮,挑水,挑粪,挑土,挑柴,挑猪食……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扁担几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母亲的肩膀。
⑦母亲善良、纯朴、正直,她用辛勤的劳作养活了我们一家人,而她自己也吃尽了生活的苦头。记得那是个下着霏霏细雨的冬日,我和母亲去赶集,因为山路崎岖泥泞,走到半路时母亲不慎摔倒,挑去卖的那担大米白花花的泼撒了一地,幼小的我欲跑去扶母亲时也滑下山去,身上带去卖的二十多个鸭蛋全部摔烂不说,脸上、身上多处被荆棘划伤。母亲没有过多的责备我,只是无声地掉泪,最终,母子俩无奈返程回家。
⑧还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母亲带着我去田里收糯谷,不多时就打了一担谷子,母亲挑着谷子在前,我提着镰刀高高兴兴走在后面。突然母亲的身子向右倾斜,那担谷子重重落在地上,还好只有少量谷子泼出。母亲说,太累了,歇一会再走,我跑过去说我来挑,结果任由我怎样抬那担谷子就是丝毫不动。我问母亲是怎样挑起的,要用什么方法最省力。母亲笑了说:“你还小,等长大再挑吧。”
⑨母疼儿是长江水,儿孝母是扁担长。母亲的扁担,一头挑着悠悠远去的时光,一头挑着渐渐长大的我们兄弟。扁担压弯了母亲的腰,压扁了母亲的岁月,成就的是我们儿时的梦。慢慢懂事的我,也想在母亲身边多尽一些孝道,无奈山高水远,身不由己。我知道那“吱呀、吱呀”的声音,让母亲的肩膀不知磨破了多少层皮,也是母亲孤单穿行在寂静的山路上,因劳累过度而情不自禁发出的声声叹息。泪眼朦胧中,我似乎看见母亲佝偻着腰,挑着沉重的担子,在崎岖的小道上,在空旷的田野里,艰难地行走,跋涉……
⑩后来,母亲的背越来越驼,肩膀被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扁担不堪经年累月的负重,变得越来越弯。扁担弯了,母亲老了。
⑪再后来,家乡富裕了,母亲也由外主内,每天含饴弄孙,悠然自乐。那些陪伴母亲几十年的扁担,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彻底退出了母亲辛苦劳作的生涯,静静躺在角落里,沾满了厚厚的灰尘,似乎在窃喜女主人终于让它们下岗了,给了它们歇息的机会。
1.看拼音写汉字:líng___听
2.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赏析其表达效果。
秋冬,挑水,挑柴,挑谷子,扁担跟着母亲走出稻田,走进粮仓。
3.围绕“母亲的扁担”,作者具体叙写了好几件事,请阅读选文第6-8段,简要概括。
(1)每天早晨,母亲用扁担从水井担水回家,装满水缸,做完早饭又用扁担挑着竹筐去山上干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第③段的画线句的作用。
5.对第⑨段画线句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母疼儿”与“长江水”联系在一起,突出表现了母爱的悠长。
B.这句话既是对上文事件中“母疼儿”情感流露的形象概括,又自然引出了下文“我”无法对母亲尽孝的内容。
C.这句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母爱的深沉,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D.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母疼儿”与“儿孝母”做对比,突出了“我”内心的悲伤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