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刘淑萍 ①朋友圈有人发来一条微信,点开...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

刘淑萍

①朋友圈有人发来一条微信,点开看是四幅图,第一幅是只青蛙,第二幅是个花瓶,第三幅是“天使与魔鬼”,第四幅是“老妇和少女”。图片间有文字:你看到了什么?青蛙?花瓶?天使?老妇?那么请你换个角度看一下,你又看到了什么?

②按照提示,我换个角度来欣赏图片。第一幅图横过来看,青蛙变成了一匹马;第二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个花瓶,但看旁边黑色的部分则是两个女孩的头像;第三幅图看白色的部分是很多身穿裙子的小女孩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再看黑色的部分则完全成了面目狰狞的怪物;第四幅图正着看是位老妪,将手机倒过来180度,看到的竟然是一位漂亮的妙龄少女。

③非常神奇,我佩服制作者的创意。这条微信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有多么重要!

④青蛙和马、花瓶和女孩、天使与魔鬼、老妇与少女,有的风马牛不相及,有的是美丑的对立,有的是人生的两端,可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影像,竟然可以互换。

⑤想起盲人摸象的寓言,摸到耳朵者,说像簸箕,摸到大腿者,说像柱子,摸到尾巴者,说似绳子。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出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往往是事物的局部,有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才能摆脱主观成见,观察事物,左看右看,横看侧看,才能看到各种影像,从而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⑥鲁迅先生说,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也是说换个角度看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两个方面,硬币有两面,人生也有正面和背面。阳光鲜花,青春美貌,友谊爱情,事业成功……这些都是正面;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谁都会经历坎坷挫折,疾病衰老,可能面临背叛失误,生活暗淡无光,郁闷、烦恼、惆怅、痛苦……这样的时候,倘若能够调整思维方式,调整心态,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者换个积极的活法,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

⑦台湾作家刘墉有一位朋友,与一个离过两次婚的女演员结了婚,当别人说他捡了个剩货时,他说:我开个旧奔驰,虽是三手货,但马力很足。就像我太太,在演艺圈20多年,见过多少场面,现在老了,收了心,没了以前的娇气、浮华气,却做得一手好菜,又顾家。其实,她真正最完美的时候反而被我遇上了。当别人又说她看不出当年的风采、并不完美时,他又反驳说:我自己也不完美,谁没有往事,谁不是千疮百孔。正因为我们经历过一些事,所以都成熟都知道珍惜,这种不完美正是一种完美啊!

⑧人人都有烦心事,遇到烦心事,试着换位思考,让乐观主宰自己,可能就会有好心情,继而带来好运气。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凡事往好处想,积极努力,可能你很快“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时你会觉得豁然开朗:世界原来如此美丽!

(选自2017年第11期《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作者主要论述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以朋友圈里的一条微信作开头,有何作用?

3.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4.下面的这首七言绝句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谈谈。

侬家家住雨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

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

(郭六芳《舟还长沙》)

 

1.换个角度看问题,才有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以及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快乐。 2.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换个角度看问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举盲人摸象的寓言以及引用苏轼的诗句,论证了“多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这一分论点。 4.能。因为这首诗写出了作者因换了个角度而发现家的美丽,与本文的“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也会变得如此美丽”这一观点相一致。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中心论点把握的能力。“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入手,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作者主要论述的观点可由第⑥段“这样的时候,倘若能够调整思维方式,调整心态,换个角度去看问题,或者换个积极的活法,生活也就充满了希望和快乐。”概括。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开头段作用的能力。议论文开头段的常见作用有: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引出下文的论述。联系全文,可以看出文章以朋友圈里的一条微信作开头,引出本文议论的话题“换个角度看问题”。同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论点,吸引读者阅读。 3.本题考查学生判断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的能力。学生应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并能够根据内容进行准确判断,分析其作用。通读第⑤段,举盲人摸象的寓言是举例论证,引用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道理论证,论证了“多角度观察事物,才能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这一分论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深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本题考查论据和论点的关系。解答此题,先通读所给论据,看看这个论据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然后对应文章中的各个分论点,确定所给论据能够证明哪个观点。晚清女诗人郭六芳的《舟还长沙》:“侬家家住雨湖东,十二珠帘夕照红。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家在自己眼中,朝夕晤对,原也平淡无奇,可是,当换个角度从江上去望,却发现它宛在画图之中,融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里。这与本文的“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也会变得如此美丽”这一观点相一致。所以这首七言绝句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花之荼靡,果之永恒

冬天一脸的漠然,天空飘着寒雨,地上脆裂着枯叶。

在苍茫寂寥的大地上,冰雪冷酷无情地肆虐着一切扎根于泥土的植物。当无数生命用消极的冬眠躲避严寒的时候,有一种植物却始终保持着清醒,毫无畏惧地伸展出光秃秃的枝干,把毕生的心血都凝结成无数个小小的蓓蕾,一任寒风把它们摇撼,严霜把它们包裹,飞雪把它们覆盖。

门前那株腊梅不知在星夜的何时盛开了,开在这个枯寒的季节里。柔弱的身躯兀自冲向天空,光秃的枝桠上,却没有一星半瓣绿叶遮挡风寒,就这样在贫瘠的土壤里忍受着煎熬,开着透明的、娇弱无力的、淡雅的小黄花,吐着高雅的清香。

那清香不是静止的,它无声无息地在飞,在飘,在流动。在那淡黄而又清浅的绽放里,临寒独开的腊梅也不知道用了多大的力量才如此盛开,开得衰弱,却很坚强。挺着身躯仰面看成群鸟儿在它的身边自由地翱翔,诗意成天空标点的情怀。此刻,什么叫搏斗,什么叫坚持,只有腊梅知道。

看着它的背影,一枝的春意,一树的生机,擦亮平淡无奇的日子,成为时间长河里的一个个微小符号。瘦弱中透着的坚强,我很想说心疼,而腊梅一定不允许我用这样一个近乎温情的词,这样的词语也许是对她的亵渎。因为生命与美本来就互为一体。

在此之前,我天天站在阳台看望它,而它就是一点动静也没有,久久不开,心里时常埋怨,却不知原来等待花开,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啊。也许,任何欢乐和美都源自痛苦,都经历了殊死的拼搏,但是世人未必懂得这个道理。

我深深地陶醉在腊梅的风韵和幽香之中了,似乎又明白,它是从冬天走到春天枝头的花朵,见证着那些光阴里发生的故事。

有这样一位女孩的生命,似开在我心头一朵时间上的花朵,像一条轻柔的绸缎滑过我的身际,拂过我的脸颊……

也许做一株腊梅就必须坚忍,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吧?这样的问题一直缠绕着我,且深深烙进我的记忆里。

正如人们所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女孩有着与花一样好听的名字,她,叫杨艳,正是豆蔻年华,今年刚20岁,生得干净清秀,在常州某高校读书,成绩优秀,且画得一手好画。当生命如一朵花开到极致的时候,女孩却得了白血病,但她自强不息,想在家乡博物馆开个人画展。听此消息,我和同事扛着摄像机去采访,其实心中很想去见见她到底是怎样一位坚强的女孩。然而,因为领导又临时安排我们另外的紧急任务,原打算送给女孩的钱生生攥成一朵花,至今躺在包的角落里。

有些时候,越美的花也越容易凋零,但结出的果实也许是最醇香丰硕的。

女孩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她多才多艺,大胆精美的设计、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起了广泛关注。在那次画展上,有位叔叔欲送她一本厚厚的小说,与她同来的朋友欲言又止,因为朋友知道,由于病魔正一天天地折磨,女孩的视力已严重下降,也许随时会有看不见任何东西的危险,而女孩微笑着收下了。此刻,朋友背过脸去拭泪,这样的举动女孩是看不到的,谁都理解,叔叔的心意女孩能不领吗?而那么一本厚厚的书,她还能看完吗?

我虽然不知道女孩是怎样看完这本书的,但我似乎听到女孩清秀面庞上正写着令人安静的音乐,似缕缕清笛。那些日子,我站在城市一隅的窗口,总有一个女孩清秀的脸庞如影随形,在幻想女孩那年轻似花似月的脸,轻柔,静谧,安详。

再后来打电话想去看她,她已去了省城医院接受治疗,想见她一面,终未能如晤,而有关她的消息竟如石沉大海。此事令我一直无法释怀,成了我心头一个不小的结。

前些日子,突然收到女孩托人从医院送我的一对常州“宫梳名篦”,木梳弯弯像一艘随时等待起航的小船,盒子的反面打上“千里共婵娟”几个金字,上面烫有“鸳鸯戏水”。捧着她送的礼物,似有千钧重,眼睛瞬间有湿湿的感觉。

女孩正值花季,也许这件礼物原本是女孩闺中珍藏着的物品,听说她的秀发已在一根根掉落,也许这把“宫梳名篦”她一时用不着了,既然用不着,就让它化为一个音符去飞翔吧,她给我的礼物,也许就是她追赶风中飞翔的音符,对于她来说,那样的音符,那样的呼唤,比笛声还要婉转清越。

关于腊梅,关于女孩,也许有人会问:因为疼痛何必要开花结果呢?其实开花是个很自然的过程,一个疼痛的过程,如果说花到荼靡是一种宿命,那么开花结果就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抉择。

花开花谢了无痕。不是每一朵花都会结果的,但每个人都可以有绚烂的花期,丰硕无形的果实,也许她们盛开时都是孤零零的,没有别的什么花卉愿意和她一起开放,甚至没有一簇绿叶陪伴她。她开花绝不是为了结上炫耀之果,更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人们展现风骨和气节,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花开花谢的过程呢?一些人的人生就像流星划过般短暂,但只要活得纵情,活得充实,就会像恒星一样绽放出持久的光辉。年轻美丽总有一天会成为过往,精神充实、完满向上,才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的永恒。

1.请简要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2.请分析第四段划线句的语言特色。

3.前七段写出了腊梅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4.文题中的“果之永恒”,请分析“永恒”有哪几层深意?

 

查看答案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

(2)莫说相公痴,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4)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5)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

(6)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寒林空见日斜时。

(8)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冷泉亭记(节选)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①,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②,风泠泠③,可以蠲烦析酲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⑤,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选自《白居易集》)

(注释)①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②渟渟:水停止不动的样子。③泠泠:形容风很清凉。④蠲(juān) 烦析酲(chéng) :除去烦恼,解除酒醉。⑤潺湲洁澈: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B.亭/在山下

C.吾爱其/草薰薰 D.可濯足于/床下

2.解释加点词。

①灵隐寺为   尤:     ②可足于床下  濯:   ③潜利阴  益:

3.翻译下列句子。

⑴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

⑵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4.作者称冷泉亭风景在余杭郡最好,在灵隐寺列第一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②。

(注释)①唐肃宗乾元二年秋,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②回:回荡。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的“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等,极写邈远辽阔的景色。

B.颔联写大雁为诗人带走愁心,山峰为诗人衔来好月。诗人愁去喜来,心情舒畅。

C.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D.尾联又写诗人醉后的忧愁。楼高风急,凉风四起,吹动衣袖,触动乡愁。

2.下面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雁引愁心去”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诗人眼前的景物写得有情有义。

B.“山衔好月来”中的“衔”字,化静为动,给诗歌增添了无尽的情趣。

C.颈联幻想联翩,用语夸张,给人恍若仙境之感。

D.全诗没有一个“高”字,但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巧夺天工。

 

查看答案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在阳光的抚慰下,那些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的梯田,        ,晶莹剔透,发出耀眼的光亮。四周的大山静得出奇,峭峰真指蓝天。

A. 像一块块镶嵌在山腰上明亮的宝石

B. 就像一粒粒珍珠连缀在山间

C. 仿佛豆大的露珠一样躺在草叶上

D. 就像一根根银项链围在脖子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