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 (1)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2...

古诗文默写。

(1)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2)但愿人长久,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李商隐《无题》)

(5)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7)《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

(8)《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1)闲来垂钓碧溪上 (2)千里共婵娟 (3)鸡声茅店月 (4)蜡炬成灰泪始干 (5)八百里分麾下炙 (6)衡阳雁去无留意 (7)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8)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解析】 默写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情景描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钓、婵娟、茅、蜡炬、麾、炙、霏、暝”等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赏读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 书写在田字格内。

 

查看答案

给材料作文

相传在很远的古代,知了是不会飞的。一天,它看见一只大雁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十分羡慕,它就请大雁教它学飞,大雁高兴地答应了。

学飞是一件很辛苦的事,知了怕吃苦,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跑东窜西,学得很不认真。看到阳光,就贪恋阳光的温暖;闻到花香,又迷恋百花的娇艳;看到其他昆虫伙伴们的自由惬意,又后悔给自己找罪受。大雁给它讲怎样飞,它听了几句就不耐烦的说:知了!知了!大雁让它多试着飞飞,它只飞了几次,就自满地嚷道:知了!知了!秋天到了,大雁要到南方去了,知了很想跟大雁一起展翅高飞,可是它扑腾着翅膀,怎么也飞不高。

这时候,知了望着大雁在万里长空飞翔,十分懊悔自己的行为。可是,已经晚了,它只好叹息道:迟了!迟了!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这样的“知了”,就有多少这样的“迟了”。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成功的取得离不开辛苦的付出;骄傲自满只能让人止步不前;懂得拒绝诱惑,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 600 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源于有所追求,都体现为通过行动,去努力达到所向往的境界。

请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④不少于 600 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阅读《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回答各题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①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代之交的学者身上,还能看到这一点。

②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③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

④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记诵精熟,才能融会贯通。

⑤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的”。

⑥记诵、朗读毕竟是手段,古代读书,更重获得学养。诵诗读书以广学问增修养,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朱光潜先生继承了古代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⑦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会有更大的进步。

(选文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内只能填一种论证方法)

(1)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上也已有了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百家姓》《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

(2)陈寅恪先生也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3.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说说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4.传统读书教育的主要手段是什么?要达到目的的又是什么?

手段:

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雪地里的红棉袄》,回答各题

雪地里的红棉袄

①30年前,我8岁。

②母亲不在了,一群孩子挤在父亲的脊梁上,讨吃求穿,日子十分凄惶。

③一个好心的媒人看着可怜,说家里没个女人,日子少光彩。于是,在那个青黄不接的春天,我大哥牵着一头瘦毛驴拖回了我的嫂子。她年长我15岁,嫁来时,穿着大红的棉袄,头上戴着大红的花,脸上虽有显而易见的菜色,但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亲的驴屁股上绑着两袋玉米,哥说是嫂子用彩礼钱换的。

④大约那年冬天吧,嫂子生了孩子。家里又多了张嘴,日子显得更加地拮据。我正在长身子的时候,对米饭有一种本能的渴求,但是,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我知道,大哥是一家的主劳力,嫂子一张嘴管着两个人,只有我是一个闲人,所以,能少吃我尽量地少吃。

⑤大哥牵挂着我,有一回,大哥趁嫂子不在,悄悄端给我一碗小米粥。嫂子回来时,我已舔净了留在碗边和嘴角的米粒。嫂子似乎察觉出了什么,眼圈儿红红的。晚上,嫂子借故支走大哥,说锅里有碗米粥,是留给我的,我揭开锅,却发现里面还掩着两个鸡蛋。

⑥我没喝,也没吃。

⑦我跑到河里,破冰给侄女洗尿布。

⑧“阿九,你太小,洗不净。”嫂子赶来,抱我到河边。她把我红肿的小手拉到她的怀里暖和,然后摸出两个鸡蛋,硬塞到我手里,“还热,吃吧。”

⑨那天,风大,雪大。嫂子仍然穿着那件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的心,也随着这团火焰火热火热的。

⑩20年前,我18岁。

(11)嫂子给我剃个新头,然后背着行李送我到小镇的车站上。

(12)“阿九,咱家你最有出息,外出读书要学会自己疼自己。”她说。临开车的时候,她塞给我一袋东西,我打开一看,是六个鸡蛋。为了给我凑学费,嫂子卖掉了所有的鸡和鸡蛋,这六个鸡蛋,是我硬坚持着留下来给小侄女的。抱着鸡蛋,我无语而泣。

(13)那天,风大,雪大。隔着车窗,嫂子跑着向我招手。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尽管她穿的棉袄是蓝色的。

(14)现在,我38岁,号称作家。

(15)父亲和大哥已相继随我母亲去了。他们留下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说给嫂子的:“真有来世,我变把椅子,让你坐着歇歇。”

(16)我与嫂子最末的相见,是去年春节携妻带小回老家去。那次,我特意到店里买了最好的蛋糕。嫂子养了一辈子鸡,收了一辈子的鸡蛋,自己,却没有正儿八经地尝过鸡蛋的味道。

(17)嫂子捧着蛋糕,眼里有若隐若现的泪花。她没有吃,全给了我那贪吃的儿子。

(18)那天,风很大,雪很大。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嫂子从屋外抱着柴草进来给我烧炕,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虽然她穿的棉袄是黑色的。

(19)晚上,嫂子坐在床上纳鞋底,一双鞋底可以到镇上换上两元钱。嫂子不断地纳鞋底,她纳好的鞋底可以摆满好几个炕。“阿九,你腰疼是不是熬夜坐的时间太长?”她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

(20)我没说话。我盯着嫂子久看,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睛已经深陷下去,像一眼枯井,而且头发竟也全白。但那一刻我跟30年前一样想:嫂子其实是最美的。

(21)后来,我在日记里写过这样的话: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

(22)“我们”,自然也含着我的侄女,她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

1.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情写出了嫂子对我的关心?

2.第④段中,为什么“每次盛饭,我都悄悄地拖到最后”?

3.文章第(19)段中,嫂子说“都这岁数了,还不会疼自己。”与文中哪句话相照应?

4.如何理解“嫂子是弓,我们是箭,弓因箭而弯”这句话的含义?

5.请概括“嫂子”这一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