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___________时,我想起了你”为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请以“___________时,我想起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上“成功”“失败”“快乐”“孤独”……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

要求:(1)立意、内容自定;(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得抄袭、套用;(3)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例文: 醉于浓汤时,我想起了你 无意寻觅却偶然发现那一团黑碳色似的东西,心跳的一丝失拍带给了我一种奇妙的感觉,拾起那团黑色物体,原来是你啊,轻摇黑色的汤匙,与罐壁毫无阻拦的碰撞声,一步步将我拉回了那个童幼无知、快乐的年龄…… 与伙伴们在院子里嬉戏,总是不累不归,不饿不散,边玩边讨论起今天要吃什么,菜名枯燥无味,都是闭着眼就能想到的。 一缕时而淡雅时而浓烈的香味渐渐被大家察觉,提醒着我,该回家了,伙伴们都停下手中的活说起:“这是什么味啊~真香。”见我笑而不语,仿佛猜出了一丝,我笑了,“那是我爷爷熬的!”那种自豪、骄傲。“走,走,我们去佳佳家喝汤咯!”大家嬉笑着跑去,坐了一圆桌的我们喝着爷爷熬得汤。喝得肚皮鼓成球状却还不罢休。 爷爷熬的汤,有一种味儿,一种奇特的味儿,说香吧,太俗气,说好喝吧,又没道出它的味,后来,我给它的这种感觉起了个名儿,家吧,温馨、温暖、舒心……安全。 我总夸爷爷熬的汤好喝极了,爷爷却总夸是罐子有灵气。 一罐热汤,两荤一素。家常却又不同寻常。 爷爷的离去,让罐子闲置下来,那种寂寞只有汤匙和罐壁清楚吧。 我有时借用罐子熬汤,料依然是大骨头、几粒虾仁,锅底依然是葱姜蒜片,却缺少了那份“家”的温馨。 不是罐子的灵气,是手艺,是那人的灵气。 细瓦棱,龙凤飞,爷爷的话,句句萦绕,龙,是哥吧,凤,是我吧,龙已飞,可是凤却在点滴蜕变。 你的离去,无人拾起汤匙。 你的离去,无汤再显芬芳。 你的离去,无花如火艳丽。 你的离去,无人更懂惆怅。 罐子闲置后,一年搬几次家,掉了无数东西,却从未失去它。是一种追寻吧。那一种香味却能在我贴近罐子时嗅到,那匙罐相碰是那罐的心跳吧。人逝物存,存下的不只是物。 那种自豪、骄傲早已逝去。那种淡雅时而浓烈的芬芳却时时常伴。 人逝, 香未殒。 香殇, 人无眠。 【解析】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空白处应是“我想起了你”的原因或者两者之间有着某种联系。比如,春风初起时,我想了你;冬天飘飞时,我想起了你;歌声响起时,我起了你等等。由题目可知,本文应以写人记事为主,写作的重点应是“我”与“你”之间的故事,表现的主旨应是“你”对于“我”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空白处可做为文章的线索。本题适合写记叙文,思路方面,文首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文中则写人记事,围绕由“××”引发的我与你之间的故事来展开,应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写出真情实感。文末则以议论或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文首形成前后呼应,使全文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记叙文中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是一个细微的动作,可以是一个微妙的表情,细节描写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情感,目的要突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看漫画,完成下面试题。要求:描述漫画的内容,并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语言简练,逻辑清晰,1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古诗词阅读

(甲)次北固山下            (乙)宿建德江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移舟泊烟渚,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日暮客愁新。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野旷天低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江清月近人。

1.这两首诗作者的立足点都在舟中,但时间却不同,(甲)是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

2.两首诗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出来的?

 

查看答案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乙)

表叔王碧伯妻丧,术者言某日子刻回煞①,全家皆避出,有盗伪为煞神,逾垣入,方开箧②攫簪珥③,适一盗又伪为煞神来,鬼声呜呜渐近,前盗皇遽避出。相遇于庭彼此以为真煞神皆悸而失魂对仆于地。黎明家人哭入,突见之,大骇,谛④视乃知为盗,以姜汤灌苏,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莫不绝倒。据此一事,回煞之说当妄矣。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两鬼相遇》)

(注)①回煞:这是迷信说法。煞,凶神。人死后,会有一天死者的鬼魂要回家一趟,但是要由煞神(凶神)押着回家的,称做回煞。②筐:藏物的小箱子,多为竹蔑编制。③饵:用珠玉做的耳饰,如耳环。④谛:仔细审察。

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每句划一处)。

                                                                        地。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 家无井而出溉汲       (2)宋君人问之于丁氏

(3)垣入                 (4)以姜汤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悸失魂        不思则同

B.知为盗            去后

C.姜汤灌苏        为师矣

D.对仆            闻之宋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即以鬼装缚送官,沿路聚观,莫不绝倒。

5.甲文是一则寓言,乙文是一则笔记小说,但你可以将乙文当作甲文一样的寓言来读,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寓意。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时光里的樱桃树

①人是怀旧的,每当夜深人静心底就会涌起对老家院子里樱桃树的怀念。在当年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我的樱桃树,但是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浓烈的绝响。

②樱桃好吃树难栽,但这难不倒和土地打交道的母亲。新院刚落成,母亲欢天喜地去集市购买了棵樱桃树,把它种在小院里。父亲说,很难栽活的,可母亲喜滋滋的说,咱家人气旺,人旺树旺,能栽活的。还真让母亲说中了,当年樱桃树发出了旁枝,郁郁葱葱,枝叶茂盛,次年的春天开花结果。樱桃成了我的念想,年年盼着结出甜美的果实。

③一到春天,伴着春鸟儿的欢叫声,樱桃树一夜之间披缀出无数的小绿芽,含情脉脉。在一片春光中变成一树灿烂缤纷的樱花,簇拥着铺满枝丫,素雅,粉嫩,以热闹姿态,在樱桃树上,跳跃、摇曳,花香满院。微风一吹,樱花随风飘舞,如雪纷,如蝶舞,整个院落成了樱花的世界。樱桃花儿谢后,长出了樱桃,一抓儿一抓儿的,像珍珠玛瑙,好看极了。在阳光下或春雨中,累累硕果压弯了枝头,慢慢地由小变大,由青变黄,最后成了诱人的红色,樱桃熟了。樱桃一熟,引来各色鸟儿聚集在树上,啄食甘甜的果实,叫着悦耳的歌声,不几天地上会积一层连皮带肉的核,与核一起存在的,是一泡泡或白或灰酸臭的鸟粪。樱桃在绿叶中闪动着红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在绿叶间忽隐忽现,勾着我的眼睛和馋虫。

④清贫岁月里,樱桃难觅,母亲用小盅盛得三四,作为招待上宾的美味。而我最渴望的,是可以吃到樱桃,用弹弓去打我没见过的鸟。每天放学,偷偷地溜到樱桃树下凝望。只要母亲不在,站在凳子上偷摘红透的樱桃吃。村里的孩子们成天围着我家打转转,情景像过节一样。母亲摘些红透的樱桃,晾在藤条编的箩筐里,见孩子们招呼尝几颗红樱桃。说是乡里乡亲都是一个庄的人,吃几颗樱桃不算啥,大家都来尝尝,明年又是好收成。一棵樱桃树,繁衍成数棵,为街坊邻里增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大学毕业后离开老家参加工作,从那时起,我的工作常年流动,而且行走的脚步离家越来越远。每年回乡探亲,与母亲聊起当年亲手栽下的樱桃树。她说,樱桃红了时,就格外想念在外工作的我。远隔千里之外的我,理解母亲对我的思念之情,也想象着樱桃成熟时的情景。

⑤现在,樱桃树已长成比老屋还高出许多的大树,树丫斜伸到天井中间,将整个树冠撑得像一把巨伞,绿绿茵菌遮住老屋的半个四合院。每年照样开出一树樱花,结满一树的樱桃,让人垂涎欲滴。夏日,无数鲜亮光洁的绿叶组成一道散暑消凉的屏障,庭院变成纳凉的胜地。秋日,樱桃树散尽最后一片枯叶,还一片碧蓝的秋空。冬日,樱桃树变成玉树琼枝,装扮得银装素裹。相比于夏、秋、冬季,我更渴望春天的到来,樱桃树开花时,满院子的芳香,飘落的樱花也是一道风景。倒不是我特别地爱恋樱花,而是樱花过后,满树挂满的樱桃。

⑥樱桃树伴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如今,再到乡间去走一走,大棚栽培出来的樱桃可以经常买来尝。而我,根扎在故土之外,枝干、叶子伸向了远方。经历了一冬考验的植物们,在春雷乍动的惊蛰之后,不管怎样的春暖春寒,开花、发芽,无一不是在展示崭新的自己,就像老家院子中的那棵经历了一番沧桑的樱桃树,依旧在春风中微笑,真想回去看看母亲栽种的那棵樱桃树。

(选自《新青年》2018年09期)

1.文章以“时光里的樱桃树”为题,有什么作用?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1)在当年似乎并没有多少吸引我的樱桃树,但是在今天成了最醇厚、最浓烈的绝响

(2) 樱桃在绿叶中闪动着红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在绿叶间忽隐忽现,匀着我的眼睛和馋虫。

3.简要分析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4.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最后一段中“而我,根扎在故土之外,枝千、叶子伸向了远方”这句话?

 

查看答案

    猫(节选)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A]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声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B)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鸣”,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街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杭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梳理选文中“我”的情感变化过程,每空用两个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中画线句子,结合语境综合分析两个“于是”的表达效果。

A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B.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

3.为什么“我”明明不甚喜欢第三只猫,却在它亡失之后“更难过得多”?

4.有人说,第三回养猫的经历简直算是一则讽喻故事,作者用说故事的方式阐明事理。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从中翻悟到了怎样的人生道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