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棉花里的父亲
章中林
①回家的时候,大门紧锁着,只有那条癞皮狗还在门前吐着舌头。我左右喊了几声,没有人应声,这人都去哪儿了呢?他们应该知道我回来呀,突然看到场院里如雪的棉花。是捡棉花去了?赶到大叔家一问,他说父亲去前山捡花去了。
②我放下行李,奔向棉花地。正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在身上毛毛刺刺的,像是有虫子在爬,十分不自在,还没走几步就汗流浃背了。空旷的田野里没有风,也没有一个人影。是啊,这样的毒日,谁不愿意窝在家里,躺在电扇下面?可是,父亲?不知说过多少回:棉花少种点,有事情做就行。可是他却非要拉上上十亩棉花,还说,自己动得,不要我们负担。但是你也不要这样拼命哪。
③我循声站进棉田里。父亲正弓着背捡着棉花,腰间系着蛇皮袋,鼓鼓囊囊的,每移动一步都显得吃力。两只手却不闲着,熟练地抓住盛开的棉花随手塞进袋里。父亲看着走近的我笑着,打着招呼。黢黑的脸上深深的皱纹颤抖着;白发凌乱地贴在额前;衣服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还结出了盐花。
④阳光下,父亲的背影溅起凄惨的白光,坚硬而嶙峋——一种说不出来的酸楚涌上心头。父亲的一生都是在这片洁白的棉花中佝偻着前行的。一天天,一年年,他就像一个倔强的牧民看护着自己的羊群,就像一个固执的渔民守望着自己的鱼塘,不眠不休,不离不弃。父亲啊,父亲!
⑤棉花,就是父亲的花朵,就是父亲的攒钱罐。父亲用自己最虔诚的跪拜来侍弄棉花——育秧,移苗,间苗,施肥,打药,锄草,每一个环节他都一丝不苟,就像培育着襁褓中的婴儿。那些岁月,父亲就是用自己坚定的脚步,羸弱的肩膀种下繁华的棉花,背起一家丰满的希望——我们的学费,过年的新衣,喷香的猪肉,还有久违的微笑。现在,我们都已经成家,他也应该停下奔跑的脚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棉花一样舒适而温暖的生活。可是,山一样的父亲依然像一头倔强的老牛一样默默守护着,坚持着。父亲啊,父亲!
⑥一点多钟我们才回到家。父亲草草地扒了几口饭,就又坐到了簸箕前剥起棉花。也许是太疲劳了,还没一会儿,父亲就躺在棉花上睡着了——头枕着棉花一动不动地睡着了。他睡得是那么酣畅,睡得是那么沉静。
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⑧静静地睡着的父亲,脸上露出淡淡笑意,粲然如盛开的棉花。他是看到了桃红李白的绚丽,还是闻到了油菜芝麻的浓香?是尝到了大米麦子的绵软,还是摸到了蚕茧棉花的和暖呢?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父亲一定在惦记着他的春种秋收,他的夏播冬藏,不然,他的笑里怎么会飘来丝丝的甜呢?
⑨也许怕打扰了父亲,风顽皮地小跑来;也许怕惊醒了父亲,太阳躲进了云里。在这里,除了父亲均匀而舒畅的呼吸在轻轻地流淌,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⑩这个世界仿佛成了一种永恒——因为有一朵厚实、热烈的棉花在我的心里霍然盛开。
1.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7段划线句子。
3.仔细揣摩第7段中波浪线句子“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此时此刻,你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请以第一人称表述,60字左右。
4.请你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对文题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诸葛恪字元逊,瑾①之长子也,少知名。恪父瑾面长似驴,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②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③笔益两字。”因听与笔④。恪续其下⑤曰:“之驴。”举⑥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①瑾:指诸葛瑾,字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恪之父。②长检:长的标签。③乞请:请求。④因:于是。听:听从。与:给。⑤续其下:在下面添加。⑥举:全。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太丘舍去
③孙权大会群臣 ④乞请笔益两字
3.翻译下面句子。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⑵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举坐欢笑,乃以驴赐恪。
4.有人说,最后友人都认错了,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也是一种无理的行为,你如何看?
5.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说一说元方和诸葛恪的人物形象有何共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习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最后一句中的“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文名句填空((1)~(7)题为必答题;(8)~(11)题为选答题,从中任选两题作答,若答两题以上,只批阅前两题)。
必答题:
(1)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选答题:
(8)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10)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综合实践。
清江浦中学开展迎接新同学结交新朋友活动,你作为其中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活动:
(1)为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请你给本次活动拟个名称。
(2)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60字左右。要求引用一句有关交友的名言或诗句。
名著阅读题。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1)上述文字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在这篇文章中记叙了什么事?
(2)选段中划线句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