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看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的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几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我在那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欢的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悲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棵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

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⑨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选自《读者》2017年第2期,有删改)

(注释)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阅读全文,根据提示,补充完整“我”在不同时期对合欢的情感变化。

九岁在大院看到合欢花时:    →又五年后在家读到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失望→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     →“我”已是母亲的年纪在医院看到合欢花时: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A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勃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翻翻覆覆,重重叠叠。

B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

我选择______句,            

3.联系全文,分析文中划线句的作用。

4.本文以“合欢,合欢”为题有什么好处?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1.⑴欢喜 ⑵茫然 ⑶悲伤或痛苦(评分标准:意思符合即可) 2.示例1:A⑴“翻翻覆覆”“重重叠叠”等叠词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香的悠长与浓重,表达了“我”对合欢香气的喜爱。或⑵运用通感与丰富的想象来写出我对花香的独特感受,把香气的浓重说成是香气“倾泻”,富有韵味。(任一角度都可。) 示例2:B,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这里的合欢树给人一种傲慢的感觉,表达作者对没有母亲陪伴的羊城的茫然感。 3.内容上:写出了妈妈的香、软,还有我与妈妈在一起带给我的无限欢喜和美好;结构上:与前文第三段妈妈唤我走过来,我沉浸在她香软的声音中相呼应;情感主题上:突出了文章主题,表达了对妈妈的喜爱、依恋和不舍之情。 4.示例:营造了美好的环境氛围,勾勒出文章的线索;以树衬人,用合欢树的美来衬托母亲的美,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写出了童年时对母爱的独特感受;丰富母亲的形象,突出主题,如写想象中的合欢树,“我”已人到中年,而母亲老病在床,对母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表达了深深的眷恋。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作品掌握情节线索和对人物情感理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仔细阅读文章,熟悉全文的情节,最好把故事情节分出几个片段,看每一片段中人物的表现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抓住关键的描写处,找出不同点。从“我雀跃而出”可以看出“我”见到合欢花时的欢喜;从“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可知“我”十九岁在羊城遇见合欢花时的茫然;从“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可以看出“我”内心的痛苦。 2.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A.“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 运用了通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香气笼罩住“我”时的特殊感受,渲染出合欢花香气的浓郁和“我”对合欢花的喜爱。 B.“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羊城合欢树的高傲,表达了“我”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1.选段出自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         (篇目),在这部散文集中鲁迅还回忆了他留学日本期间的一位先生,他的名字是        

2.这两位先生身上都有很多可贵的品质,让鲁迅印象深刻,也影响着他的人生。你觉得这两位先生有哪些美好品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令堂真是慈母典范,让吾辈敬佩不已。

B.小儿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画的马那是栩栩如生。

C.拙作奉上,深感不安,请不吝赐教。

D.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元方入门不

俄而雪骤

⑶思而不学则

⑷博学而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⑴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⑵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 。(刘禹锡《秋词》)

____________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____________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⑸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借月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思念的句子是:______

⑹《<论语>十二章》中表示时间飞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山水明月都有意,花草虫鱼皆有情,请写出两句带“花”字的诗句: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题目。

晨曦微露,溪水潺潺,芳草,茵茵林间与田野晨雾缭绕,呈现一片静 ①  与安详。徘徊在山林间,mù yù ②  在晨光里,我的心顷刻间被感染得纯净无瑕,思绪缓缓地流向远方。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________      ② mù yù_______

(2)加点字“茵”在文中的正确读音_______

A. yīn         B.   yìn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