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走进名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走进名著。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1)以上文段选自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 第一次用该笔名发表的长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30年代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______________,多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格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原名 蒋正涵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土地的忧郁”, 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 具有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家艾青及其作品的了解。 (1)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2)艾青的诗歌充满“土地的忧郁”是因为他出生在新旧两个时代交替的历史时期,社会的动荡使各种矛盾日渐尖锐激化。他在童年便看到了农村的凋敝衰败,目睹了人间的混乱与不平,他最初面对着“不公道的世界”,拿起画笔的时候,便去描绘阴暗的茅屋、荒芜的旷野和搁浅的划子。“一·二八”事变后,困难的祖国正在血泊中呻吟,故乡则更是满面疮痍。不久入狱,便以一腔愤激,向黑暗的旧世界吹奏起了“毁灭的咒歌”。抗战爆发后,他看到了光明与黑暗的较量,正义与邪恶的交战。诗人忠实于自己的体验,并向他所处的时代奉献出了最真挚的爱。所以诗人的“忧郁”是现实的投影,他感受到民族的苦难,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并以一颗诚挚的诗心沉浸在亿万人的悲欢、爱憎和愿望之中,才写出了如此忧郁的诗篇,也形成了他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诗歌写作风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任选六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  凫雁满回塘。      (温庭筠《商山早行》)

(5)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岱《湖心亭看雪》)

(6)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7)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8)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歌颔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作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900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具有的现实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 阳 楼 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B.薄暮冥冥              冥:昏暗

C.前人之述矣          备:详尽,完备

D.至若春和明          景:景观(日光)

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长烟一空          异二者之为

B.有心旷神怡          有龙

C.予尝求古仁人心      渔人甚异

D.然则何时乐耶        濯清涟不妖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景物一暗一明,触发了“迁客骚人”一悲一喜两种截然不同的感情。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文章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文章虽是一篇散文,却有许多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些句子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

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尊严是自己给的

叶春雷

①我们常常产生一种错觉,以为尊严是别人给的。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真实的情况是,因为自己有尊严,别人才会尊重你。

②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一部叫《先生》的专题片,有一集讲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48年梅校长到了美国,管理清华大学庚款奖学金。美国人曾经返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奖学金,帮助成立清华大学,并资助清华大学优秀学生到美国留学。据专题片介绍,梅校长是出了名的“老报”,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他给自己定的薪水是月薪三百元。当时国民党当局觉得过意不去,要求梅校长将薪水提升到月薪一千二百元,但是遭到梅先生的拒绝:“我自己定下的规矩,怎么能自己改动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是梅先生的清廉,还有梅先生的慎独精神,手中握着这样大一笔基金,随便手松一点,就可以让自己过得舒服一些,而且政府也开了口子,何必如此自苦?甚至还近乎自虐,但梅先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如此严苛地对待自己,实际上,他让自己活得非常有尊严,这样才赢得大家的一致尊重。

③一个人的尊严,不是别人的恩赐,其实是自己给自己的,是道德自律的自动生成物。像梅校长这样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而且我还想强调的一点是,不是我有钱或者有权势,我就活得有尊严。尊严来自一个人的道德自律,和你的财富与权势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一个有钱有权势的人,为什么大家都会来奉承他,他不是很有尊严吗?我想说的是,那不是尊严,那只是一种威压。这种威压随金钱和权势的累积而不断强化,也会随金钱和权势的消减而消减。当我们抱怨世态炎凉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抱怨我们丧失了金钱和权势的威压,所以大家不尊重我们了。如果我是一个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的人,我就不会抱怨世态炎凉。因为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除非你腐化堕落。比起嗟来之物的金钱和权势,尊严感自然要牢靠得多。梅校长临终的时候,人们惊讶地发现,这样一个有相当社会地位的知名人士,居然没有一分钱的积蓄。我想,大家绝不会说:“梅校长真是穷困潦倒啊!”大家只会说:“这是一个多么有尊严的人啊!”

④当我们明白了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即使我不名一文,即使我毫无权势,我也是可以给自己尊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理解,为什么孔子赞扬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了。颜回的快乐,是一种拥有尊严的快乐。同样在《庄子》里,提到颜回的同学原宪,那也是一个穷愁潦倒却活得非常有尊严的人。当原宪的另一位同学,大富豪大外交家社会名流子贡乘着大马车经过原宪居住的陋室,而对原宪进行揶揄挖苦的时候,原宪傲然地说:“像你这样靠拉帮结派、逢迎媚世、毫无操守换来的宝马香车,我根本不屑一顾。”子贡是否如原宪说的那样不堪,我们不去讨论,我想说,原宪对自己的操守有一种自信,所以他虽然穷愁潦倒,但依然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⑤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那即使瓮牖绳枢、瓦灶绳床,也可以怡然自乐,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一样赢得他人的理解和尊重。

(原载《读书文摘》,有改动)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只有严苛地对待自己,才能活得有尊严。

B.尊严是自己给的。

C.有慎独精神的人,尊严感也就随之产生。

D.一个人一旦活得有尊严感,即使一文不名,也可以怡然自乐。

2.在本文的论证中,没有使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举例论证 B.对比论证 C.道理论证 D.比喻论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据分为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选文第②段只使用了事实论据。

B.选文第③段论证了靠道德自律赢得自身尊严,这种尊严一旦形成,就永远不会丧失的道理。

C.选文第④段中“明白了这一点”中的“这”指的是“尊严不是金钱和权势的附属品,尊严只能是道德自律的衍化物”。

D.“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