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 是最美的天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

请以“    是最美的天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词语释义)天籁: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

要求:①写记叙文,表达真情实感,思路要清晰;②要素交代清楚,中心要突出,详略要得当;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5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范文 书声是最美的天籁 我六岁那年,父母因为工作繁忙,将我送到乡下的外婆家上学。现在想来或许在我没心没肺的六岁,遇见书,遇见秀儿,遇见那天籁的书声,就是我成长路上的必然。 与秀儿的初次相遇是在放学后的学校操场上。“近水人家躲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纤纤玉指轻揭开充满墨香的书卷,温暖明媚的阳光下,她黄莺般清丽的朗读声,穿透了整个学校,惊艳了我的年少时光。 “真美。” 声音从两处不约而同地响起。我和她四处张望着,又忽地对上彼此的目光。那是怎样的一双眸子!“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后来我才意识到,她正像《边城》中的翠翠那般清朗明丽。 那天过后我常去找她玩,在空无一人的操场上,她时常拿出一本书,指着那些方块字一个一个地教我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她气势磅礴地把每个字发得昂长嘹亮。“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她浅吟低唱着求而不得的思慕;“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她活泼欢脱地描绘自然的美景。我闭目细聽,疑心这真真是世上最美的天籁了。 秀儿极爱读书,她的房里有一张不大的书桌,书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从《红楼梦》中的“花谢花飞花满天”,到鲁迅先生的“抗世违世情”;从萧红的《呼兰河传》,再到老舍的《骆驼祥子》,她用最深情的语调,一丝不苟地把书讲给我听。可我和她最喜欢的,还是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在我离开乡下的前夜,我们躺在洒满月光的院落里,把头枕在胳膊上,仰望星空。“不要挂念我。你要记住,无论走到哪里,书声永远是最美的天籁。它会引领着你,驶向你所有的憧憬和想象。”秀儿晃晃手中的书,安慰着我,眼中泪花闪烁…… 近日我整理书桌时,一个熟悉的布袋抖落,轻轻揭开,里面是那本似曾相识的《边城》。记忆之潮水霎时席卷而来,回想小村过往的时光,越发深切感人,还有那曾经如同天籁的书声,在仓促之间,竟读出了影响我一生的轮廓。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精心补题,补题的过程也是构思的过程,补充的内容,决定了选材,比如“回应是最美的天籁”“父爱是最美的天籁”“亲情是最美的天籁”“书声是最美的天籁”等等。“天籁”一般指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等。如拟题“书声是最美的天籁”,命题关于读书、享受阅读之美。主语限制“书声”,也就是定位阅读带来的审美感受,写阅读的魅力等。 构思: 思路1:我的读书故事。思考朗读的意义,思考读书的价值,感受最美的天籁——书声,从读书中获得了怎样的成长与感悟。 思路2:聚焦传统文化。把选材视角聚焦于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吟诵。可以展示一堂吟诵课,塑造一个醉心于吟诵艺术,坚守传统文化的老师形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有你在,灯亮着”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记叙文,表达真情实感,思路要清晰;②要素交代清楚,中心要突出,详略要得当;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500-8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以及班级名称;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感恩

①一直以来,“感恩”在我的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于己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经历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②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展,我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难以按捺心中的好奇,试探着走过去。在这些孩子的允许下,我坐在他们的身旁。看到我这样一个肤色不同的外国人的到来,他们没有一丝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我谈了起来。这三个孩子中有一个约摸十二、三岁,戴着眼镜的男孩子是老大,女孩八、九岁是老二,另外一个小男孩五、六岁是老三。从谈话中我了解到,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酒店的,因为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

③当问他们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说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这三个孩子一大早起来写感谢信?我愣了一阵后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的。”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天必须做的功课。”孩子回答道。哪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手上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写了有八、九行字,妹妹写了有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二、三行。再仔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很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④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只知道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母亲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于许多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怀有一顆“感思的心”。

⑤其实,“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忐忑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觉平凡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然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选自《读者》,有删改)

1.阅读选文第②、③段,找出休现“我”心理情感变化的词语,补全横线上的内容。

A____→疑感→不可思议→B____

2.选文中,三个黑人孩子写感谢信的目的是什么?

3.三个黑人孩子身上有许多闪光点,请找出其中两点并加以分析。

4.选文结尾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该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5.选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漢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思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③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④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①段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列举“不少的人”的种种表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选文第②段中,“从前线回来的人”和“晋察冀边区的军民”说到白求恩都“佩服”、“感动”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4.选文第④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的“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造性。年与时,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里十年四十年间位及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簇者凡百余。”授以所出簇,命藏,曰:“尔曹生于膏梁,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五代纪》)

(注释)①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②极:达到。③出:经历。④镞:金属箭头。⑤膏梁:泛指富贵人家。膏,肉;粱,精米。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与时____

(2)知尔父起家如此也: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存审出于微/谢太傅雪日内集(《咏雪》)

B.授以所出镞/往晓之(《杞人忧天》)

C.命藏/而两狼并驱如故(《狼》)

D.尔曹生膏粱/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少 提 一 剑 去 乡 里 四 十 年 间 位 极 将 相

5.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对子孙的劝诚。(甲)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____中下功夫;(乙)文中,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

 

查看答案

对两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A.李诗中的“杨花”、“子规”两种景物,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

B.王诗中的“愁”是远谪之愁,诗人以“愁”衬托出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之情。

C.借明月来抒发怀人感情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两首诗中的“明月”都是将其人格化,把它看成是友好的使者。

D.李诗中的“闻道”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王诗中的“莫道”只是“不要说”而已,其实心中并没有放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