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潇洒走一回 耿艳菊 ①早晨的公园,明媚清新。红砖道上,稀稀疏疏有一些遛弯的人。一...

    潇洒走一回

耿艳菊

①早晨的公园,明媚清新。红砖道上,稀稀疏疏有一些遛弯的人。一位老者走在我的前面,白衣白裤,清瘦、精神、步态矫健,颇有道骨仙风的模样。他的右手腕上戴着个小巧的录音机,正放着歌曲:“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是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很老很熟悉的歌。看着老者清瘦、潇洒的背影,我突然想起郑老师,想他如今也应依旧这般洒脱吧。十几年前,我们小镇中学里郑老师,便最喜欢唱这首歌。

②郑老师那时四十多岁,从市里的重点中学调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镇。传言说郑老师脾气又坏又执拗,才被下调。可是,我们见到的郑老师却没有失意人的落寞和惆怅,而是笑呵呵地哼着歌,意气风发。

③郑老师被安排教语文,又担任班主任,新来乍到,很是忙碌。学校开设了音乐课,却没有音乐老师,音乐课总被其他科老师占去,要我们做习题。不久,郑老师就自告奋勇,向学校毛遂自荐,又做起我们的音乐老师。

④郑老师教我们的第一首歌就是《潇洒走一回》。后来这首歌简直成了郑老师的代言,只要学校举办活动,让表演才艺,他就会潇洒地唱一回。

⑤郑老师不仅喜欢唱歌,还喜欢看书,写写画画,一手毛笔字写得更是行云流水。学校当时把大门口旁边的那一排平房给他分了两间,一间厨房,一间卧室,其实已经很宽裕了。可他的一车书放哪里呢?郑老师发愁,那是他的心肝宝贝呀。他转来转去,忽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卧室在那排平房的最边上,他买来红砖青瓦水泥等材料,借卧室外面的那面墙自搭自建了一个八九平方米的小书房。

⑥起初,很多人看不上郑老师的这种讲究,还嘲笑了他一阵。郑老师依旧保持着他笑眯眯的风度,对谁都是一团和气。郑老师在他的小书房周围种了好几种植物,爬山虎、蔷薇、扁豆、红梅……春天,蔷薇花幽香静谧;夏天,爬山虎青碧葱郁,爬满了书房的墙壁房顶,书房成了最清凉养眼的地方;秋天,扁豆也爬上了墙,紫色的扁豆花在秋风里恣意悠闲;冬日里,梅花绽放,映着门前大雪,清美绝伦

⑦郑老师的小书房成了校园里最别致的一道风景,而书房里也别有洞天。郑老师最崇拜他的本家郑板桥,洁白的墙壁上到处贴着郑老师自己写的郑板桥的对联诗词,如“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还有他临摹的墨竹图和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⑧郑板桥的很多故事都是郑老师讲给我们听的。有一回,班里两个男生因前后桌空隙问题动手打了起来。郑老师没有问原因,也没有批评他们,只淡淡一笑,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然后讲起郑板桥做官时,他的弟弟为了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各自向前抢修围墙,以致阻断道路。弟弟修书给他,希望他帮忙打赢官司。郑板桥回信时便做了这一首诗。而邻居知悉此诗后,非常感动,双方遂各自退让三尺。

⑨真正让很多人对郑老师刮目相看的是那次教师评优。郑老师为了让年轻的小赵老师评上优秀,竟放弃了竞争。有人笑他傻,郑老师不多做解释,只是按他一向的作风和气地淡淡一笑,说,小赵年轻,又这么优秀,本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小赵老师家在城里,孩子又年幼,来回跑着很是辛苦。如果评上优秀,他有可能调到城里,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这全是郑老师的一片厚朴善意。

⑩后来,我们离开小镇,到外面读书,又踏入社会,同学们偶尔相聚,谈起过去,总要提到郑老师。他的为人风度和人生态度,在岁月里像一颗颗明珠,散发着温暖明亮的光芒。一辈子那么短,何不潇潇洒洒,抖落满身的风尘仆仆,细赏这人间万象、日月升沉呢?

(《羊城晚报》) 2019年09月29日第9版)

1.文章回忆了郑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第①段中,为什么详细描写一位老者?请做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文章内容按括号里的要求作答。

(1)春天,蔷薇花幽香静谧;夏天,爬山虎青碧葱郁,爬满了书房的墙壁房顶,书房成了最清凉养眼的地方;秋天,扁豆也爬上了墙,紫色的扁豆花在秋风里态意悠闲;冬日里,梅花绽放,映着门前大雪,清美绝伦。(分析这段环境描写的特点)

(2)有人笑他傻,郑老师不多做解释,只是按他一向的作风和气地淡淡一笑,说,小赵年轻,又这么优秀,本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在回忆性散文中,结尾部分往往会用象征手法来集中表达情感,试比较下面两句话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象征手法在回忆性散文中的效果。

(1)他的为人风度和人生态度,在岁月里像一颗颗明珠,散发着温暖明亮的光芒。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

 

1.郑老师被下调小镇,不见落寞只见意气风发;郑老师自荐代教音乐,《潇洒走一回》成了他的代言;郑老师在卧室边上自建小书房;郑老师用郑板桥的故事化解同学矛盾;郑老师礼让教师评优。 2.详细描写老者的外貌和神态,突出他的“道骨仙风”,衬托下文郑老师的人物形象特点;点题,通过《潇洒走一回》这首歌引出对郑老师的回忆。 3.(1)选用不同季节的植物衬托了书房环境的别致和闲适,运用多角度描写方法,从嗅觉、视觉等角度进行细致描写,营造书房独特的环境氛围;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具体可感地描绘书房四季的不同感受。 (2)通过对郑老师的神态描写,表现了郑老师和气善良、质朴洒脱、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品质。 4.第一句中“光芒”象征着郑老师的为人风度和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使人物精神品质具体化、形象化,抒情委婉含蓄而更具深意,增添了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第二句“背影”象征着父亲艰辛与落寞、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对父亲逐渐老去的伤感以及“我”对父亲的愧疚,使复杂的情感有了依托,情感更加深厚浓郁。两处结尾均使用象征手法,言有尽而意无穷,升华主题,使文章更有艺术魅力。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的方法加以概括。文章第②段写郑老师被下调偏僻小镇,不见落寞、惆怅,只见意气风发;第③④两段写郑老师毛遂自荐代教音乐,《潇洒走一回》成了他的代言;第⑤⑥⑦段写郑老师在卧室边上自建小书房,成了校园里最别致的一道风景;第⑧段写郑老师用郑板桥的故事化解同学矛盾;第⑨段写郑老师礼让年轻的教师评优。可据此概括。 2.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放在开头部分的作用大致有:总领全文;点题;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本文开头详细描写老者的外貌和神态“一位老者走在我的前面,白衣白裤,清瘦、精神、步态矫健,颇有道骨仙风的模样。”是为了衬托下文郑老师的厚朴洒脱的形象特点;“他的右手腕上戴着个小巧的录音机,正放着歌曲……是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开篇点题,通过《潇洒走一回》这首歌引出对郑老师的回忆。与下文这首歌成了郑老师的代言相呼应,同时暗示了人物的性格——潇洒,吸引读者阅读。 3.(1)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方法有:①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②动静结合;③色彩的渲染;④采用白描手法;⑤写景从多种感官写(触觉,视觉,听觉)⑥移步换景,多角度的进行描写;⑦正面与侧面相结合;⑧对比描写,突出景物特点。本句“春天,蔷薇花幽香静谧;夏天,爬山虎青碧葱郁,爬满了书房的墙壁房顶,书房成了最清凉养眼的地方;秋天,扁豆也爬上了墙,紫色的扁豆花在秋风里态意悠闲;冬日里,梅花绽放,映着门前大雪,清美绝伦。”写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植物,“蔷薇花幽香”“爬山虎青碧”从嗅觉、视觉等角度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运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书房在不同季节里给人的不同感受,衬托出书房环境的清幽、闲适。 (2)此题考查品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①词的意思或内容。②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③结合人物的性格和感情分析。“和气地淡淡一笑”是神态描写,写作对象是郑老师,这里主要结合人物的性格品质分析,即突出了郑老师为人和气、厚朴洒脱的美好品质。 4.本题考查对象征手法的理解。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第一句中“光芒”象征着郑老师的为人风度和人生态度,象征他和气善良、质朴洒脱、淡泊名利、坦荡无私的品质,将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人物形象;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了父亲的背影之后,予深沉的怀念之中,又想起了父亲的一生。父亲是坚强而能干的。“我”透过晶莹的泪光,又看见了父亲那凄楚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盼望之中蕴蓄着热切的思念。“背影”象征着父亲的艰辛及伟大的父爱,使作者的情感更加深厚。两处结尾均使用象征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昆虫记》的片段:

一只蜜蜂过来喝蜜了。时机来了,蟹蛛猛扑上去,用毒钩抓住这冒失鬼的翅尖,而长长的爪子则笨拙地将其勒住。几秒钟过去了,蜜蜂尽力反抗,可是攻击者在它的背上,它的针刺不到。这样的肉搏不能持续很久,否则蜜蜂会逃脱。于是,蟹蛛松开了蜜蜂的翅膀,迅猛而准确地咬住它的颈部。毒钩一旦刺入,战斗也就结束了,死亡随之而来。蜜蜂就像是被雷突然击中一样。它原来还在猛烈地扑腾,可现在只剩下跗骨还在微微颤抖,这是最后的抽搐,接着它便不动了。

(材料二)

名家对《昆虫记》的点评:

①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书写。——罗斯丹

②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罗曼·罗兰

请结合(材料一)所选片段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谈谈你更赞同(材料二)中哪一位名人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我赞同____________(填序号)的点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别了,红色中国”的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然后我转身趟过溪流,向他们挥手告别,很快骑上马跟着我的小旅队走了。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片段中的“我”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填写人名)。请结合整本书阅读,简要分析作为外国记者的作者“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以“拙政园”为例详细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B.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又叫作长短句,李清照的《渔家傲》、欧阳修的《采桑子》等就属于词。

C.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史事,《周亚夫军细柳》就是选自《史记》

D.“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其意蕴丰富,如北宋诗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积水空明”的月色既表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表达自我排遣的悠闲与旷达。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

古诗文中对偶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既富有音律美,又富有意蕴。《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1)______________”绘声绘色地描写山林美景,组成了一部奇妙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晏殊《烷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声韵和谐地唱叹花落春逝,蕴含着惋惜与欣慰交织的生活哲理,含蓄深婉;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出心裁地勾勒大漠黄昏景象,构成一幅广袤旷廓而又雄奇壮丽的塞外图,诗中有画;杜甫《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情于物抒写花鸟同悲,表达了无尽的亡国之愁、离别之恨,忧国忧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步履铿锵,气冲斗牛;铁流滚滚,□(zhèn)耳欲聋;“东风”浩荡锐不可当;银翼咆,气吞山河……一个个方阵傲然“走”过天安门,“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顿时,全世界在它面前都□(àn)然失色。大阅兵现场,观众时而息敛声,翘首而望,时而欢腾起跃,心潮澎湃:壮丽七十载,中国人民用苦难淬炼意志,用不屈冲破禁□(),用坚韧书写传奇,用奋斗刻荣光,用改革铸就腾飞。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1)口(zhèn)耳欲聋  (2)口(an)然失色  (3)禁□(

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A. xiāo  B.xiào)(2)(A. pìng B. bǐng)(3)(A. juān  B. juàn

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冲斗牛”在语段中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B.“浩荡”在语段中指风势大的意思。

C.锐不可当:指气势凶猛,不可阻挡。

D.淬炼:指反复经受考验,磨练或锤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