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出天山 梁衡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月出天山

梁衡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戍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林则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皎夜光,边声惯听唱伊凉。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毛泽东很喜欢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20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文有改动)

(注)①卢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情调凄慨。②伊凉:古曲调名指《伊州》《凉州》二曲。③馕(ná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

1.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四种不同印象和感受。

2.联系上下文,说出第②段“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

3.品味语言。

(1)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漢,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5.“明月”自古以来是文人们青睐的对象,它寄托相思,它凝聚乡愁,它陪伴你我,作家梁衡最喜天山那轮明月。你更中意哪里的月亮呢?也曾在某个月夜勾起心事吗?请写写你的经历。(60字以上)

 

1.一般人:温柔、朦胧、美丽的;李白:苍茫、雄浑、伤感的;我: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娇情;卢纶:悲壮、苍凉。 2.李白诗歌的雄浑与苍茫,让我明白了如何去面对坎坷,面对生活。 3.(1)“沐浴”一词,形象地表现林则徐纪念馆在月光的映衬下,更加的醒目、耀眼,暗示林则徐被发配新疆不屈精神给后人的启示,表达作者对他的敬佩与赞美。 (2)这个句子运用象征的写法,借月写人,表达了作者对西北拓荒者的无私奉献,对西北人所特有的坚强精神的赞美。 4.自古以来那些征战、流放西北的人们,那些开发大西北的拓荒者们,面对恶劣的自然与生活条件,他们都表现出一种坚强与豪迈,他们守卫并开拓疆土,为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是完美的、纯真的,引人注目的。 5.贴合实际,能写出亲身经历,感情真挚,字数达标。 【解析】 1.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筛选与概括的能力。答题时整体阅读文本,把握大意;再阅读题目,确定筛选信息的范围,进行整理概括即可。“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的”道出的是一般人对月的感受;“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可提取出李白对月的感受;“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娇情”则是“我”对月的印象与感受;“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一句道出的则是卢纶对月的感受。 2.此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的品析能力。“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解答此题,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再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词语的语境义。结合语境分析,作者在写出这句话后,道出自己喜欢西北月的原因,“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而这句话的前一句交代了西北月打开“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原因是“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二者相联系,意思是说大学毕业被发配到西北时,心情一度沉闷,觉得未来没有了希望,而李白对西北月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苍茫、雄浑,明白了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所以这里的“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指的就是如何去面对挫折,面对生活。 3.①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沐浴,本义指受润泽。结合句子意思,指的是林则徐纪念馆沉浸在苍凉、悲壮的月光之中,作者意在以月光的亮来陪衬林则徐被发坚强的人格。 ②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选择哪个角度,都要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阅读这个句子,写了作者抬头看月总会想到的事物,结合作者前文所写的内容,可见在作者的眼中月实为西北拓荒者、西北人的象征,赞美西北月,实为赞美西北人。 4.本题考查文章主旨句的理解能力。这个句子在文章的结尾处,也正是点明文章的主旨句。整理作者的写作思路,会发现前文作者重在写景,表达对西北月的喜爱与赞美。其中引用了相关的古诗句,它们的共同点是“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这些写作者身上都表现出崇高的爱国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这就是“圆(完美)”“纯(真实)”的表现。而作者在第四段中又写到“20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20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以此来暗示那些拓荒者、林则徐精神给后人立下的榜样作用,这就是“亮”的表现。根据这些理解整理出答案。 5.本题考查个性化表达能力。你更中意哪里的月亮呢?是自己家窗前的,还是学校里的?或是奶奶家的?是江南小镇的月亮还是深山里的月亮?你也曾在某个月夜勾起心事吗?是伤心的、难过的、无聊的还是温馨的、愉悦的?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龙山雪

张岱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⑤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选自《陶庵梦忆 (卷七)》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岕(jiè)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呆白]苍白。④[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⑤[欱],通“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大雪深三尺                  (2)万山载雪,明月

(3)坐久清                      (4)勉强举大

2.用“/”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三处)

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

(2)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

4.本文与《湖心亭看雪》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雪景?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

B.颔联表达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C.颈联“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夜吟”句是依靠着对方,感受到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

D.尾联寄希望于“青鸟”,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2.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自古以来,燕子就是诗词歌赋中的重要①(A.jiǎo/B.jué)色。a-北宋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以燕子开篇,寥寥数笔,春天的勃勃生机便跃然纸上。b-郑振铎先生的《燕子》,(甲) (A简洁/B简捷)流畅,脍炙人口。c-文人墨客对燕子从不(乙)(A吝/B啬)惜笔墨,歌咏春燕的文赋不胜枚举,多有精粹之作。d-现代作家也一样,对春燕(A刮目相看/B情有独钟),把燕子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②(A.xiào/B.xiāo)。在他笔下,燕子在阳光下微风中翩跹起舞的景像,是春天最诱人的风景。即便歇脚在电线上,也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嘹亮悠扬的春曲。

(1)为文中①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两处选择正确的字形,只填序号。

甲处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_

(3)为文中划线处选择正确的成语,应该选_________(只填序号)。

(4)为文中的语句排序,正确的是_______

A.bcda     B.adbc     C.cadb     D.dbac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 成都市申办2025年世运会,无疑不是成都积极创建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举措之一。

C. 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增强低碳生活方式。

D. 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增》)

(4)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5)__________,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6)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___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7)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蕴含“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