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狼》,同答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

阅读《狼》,同答小题。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丙)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缀,连接、紧跟)    (“行”与“一意孤行”  “身体力行”中意思不同)

B.并驱如故(驱,追赶、追随)    (“故”与“温故知新”  “无缘无故”中意思相同)

C.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    (“顾”与“奋不顾身”  “义无反顾”中意思相同)

D.弛担持刀(弛,松弛)    (“持”与“持之以恒”“相持不下”中意思不同)

2.下列对文章语句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屠户感到更加害怕,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理【解析】
屠户越来越害怕,怕两只狼总跟着自己,没有骨头吃时会设计陷害自己。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理【解析】
两只狼配合攻击,一只狼从小路离开用计,另一只狼做诱饵蹲在屠户眼前。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翻译:另一只狼正在堆积的柴草中打洞,想要从通道中钻过去来攻击屠户的后方。

理【解析】
这只离开的狼与前狼配合,采用前后夹击的方法,准备对屠户发起攻击。

3.下面材料中的“狼”同属《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一则,与上文中屠户一样也用智慧救了自己一命,请结合上文和材料内容具体概括一下两个屠户的智慧分别表现在哪里。

(材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 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 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1.A 2.C 3.答案示例:原文中屠户占据有利地势(躲柴草垛前)、善于把握时机(屠暴起,以刀劈狼手) 选文中屠户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善于想办法。 【解析】 1.B.“并驱如故”的“故”是“原来”;“温故知新”的“故”是“旧知识”;“无缘无故”的“故”是“原因”。 C.“顾野有麦场”的“顾”是“回头看”;“奋不顾身”的“顾”是“顾念,考虑”; “义无反顾”中的“顾”是“看”。 D.“弛担持刀”的“弛”是“解除,卸下”,不是“松弛”。 故选A。 2.考查对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语句表达的是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的攻击。“设计陷害自己”属于主观臆测,文章中没有根据。理解有误。 B.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的意思是: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得蹲坐在前面。“径”是“径直”,并不是“小路”。从文章看,一只狼径直走开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翻译和理解有误。 故选C。 3.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人物行为来分析作答。本文中的“屠大窘”表明屠户内心非常害怕,但也知道一味退让是不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杀狼。首先考虑如何改变“前后受敌”的不利条件,便采用“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占据有利的地势;然后,在狼“目似瞑,意暇甚”的时候,“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屠户抓住了有利的时机杀狼;屠户杀了眼前的狼而准备赶路,又警惕地转视积薪后,发现了另一只正在钻洞的狼,“亦毙之”作了痛快的结束。【材料】中的屠户利用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割破狼的爪子,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将狼杀死。屠户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想出巧妙的方法,表现出智慧的一面。据此概括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①的场景(概括内容),字数不多,不着一个“秋字”却将作者在秋郊夕照中②的心境(表达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2.《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别样的氛围,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情感。结合诗中具体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到作者的情感的?

3.像《天净沙·秋思》这样融情于秋景之中,在情景交融中构成一种意境,表达情感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回忆自己背诵过的借秋景抒情的诗句,用正楷默写其中连续的两句。(本诗除外)

 

查看答案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人生哲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④诸葛亮《诫子书》中强调唯有“静”才能志存高远的两句话是____

 

查看答案

某班组织“一枝一叶总关情,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1.某小组梳理了一些词语,请选择其中完全可以用于描写自然美景,并且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A.歌声嘹亮  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    神彩奕奕

B.拈轻怕重  喜出望外    见异思迁    咄咄逼人

C.精神抖擞  春雨绵绵    暴风骤雨    明察秋毫

D.波光粼粼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淅淅沥沥

2.下面是活动中用的一段主持词,请阅读并完成小题。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自然万物看似渺小,却是(mèi)力非常。如果你曾见过大海的万丈狂____(lán)或滔天白浪,你会明白什么叫生命(甲)如果你曾见过高山的峰壑争秀或巍巍雄姿,你会懂得什么叫顽强(乙)静心地走过自然,听听水是怎样流成一脉智慧,看看山是怎样站成一种尊严,你会发现,与自然交流不仅可以放松心绪,更可以净化灵魂。朋友,走进自然吧,你会享受到一种极致的乐趣。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看拼音写汉字

(    )    (    )    mèi)力    万丈狂____( lán)

(2)为上段文字中(甲)(乙)两处选填标点符号合适的一项是

A.(甲)分号  (乙)句号    B.(甲)问号  (乙)问号

C.(甲)分号  (乙)问号    D.(甲)问号  (乙)句号

3.在“作家笔下看美景”的环节中,同学们节选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请阅读并完成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甲)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  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乙)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选出下列选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

A.选文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表示百草园中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名称,使读者清楚地知道百草园中都有什么,都是给鲁迅留下深刻印象、带来快乐的描写对象。

B.选文中括号里的词都是形容词,都是放在名词前进行修饰的词语,让读者看到这些动物、植物的颜色、状态、性质等,让读者眼前逼真的显现百草园这些动植物的样态。

C.选文巾加横线的词都是动词,都写的是百草园中动物的行为、动作,让读者看到百草园中充满生机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活动,感受到给鲁迅带来乐趣。

D.选文中的各种词语组合构成句子,使我们看到鲁迅笔下形态各异的植物、充满生机的动物,以及童年鲁迅在美妙百草园中的探索和欢乐。

(2)对选文中(甲)(乙)两个画曲线句子修辞方法使用分析有一句有误,请选择并修改。

(甲)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油蛉和蟋蟀赋予人唱歌、弹琴的情态,融人作者对这些昆虫鸣叫声的喜爱之情,表达这些回忆中的事物至今想起还能让作者感到欢乐的情感。

(乙)句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方法,把摘到的覆盆子比喻成小球,生动形象的写出小球的特点。又对比桑葚的味道,让读者清晰的从形、味角度感受到覆盆子的美好。

答:有误的是    项,应理解为:   

4.下面是在“我眼看世界,我笔写我心”环节中同学们书写的自然美景,其中有一处表达欠妥,请选出并修改。

①春天一到,积雪消融,绿绿的嫩尖托起了生命的幻想。②放眼一望,世界已经变得多媚多娇。③由远及近望过来:树的苍拔之生机,湖的波光之静谧,瀑布的倾泻之激情,群山巍峨之雄浑,无不让你留连忘返。④置身自然,你会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我选__________(只填序号),修改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以“我所知道的他/她”为题,为人物写一篇小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②字数不少于550字;③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阅读名著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1)红军正在保安盖起几所新建筑。但当我在那里的时候,住处是非常原始的。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

(2)我曾几次同毛泽东一起去参加过村民和红军学员的群众大会,去过红色剧院。他毫不惹眼地坐在观众的中间,玩得很高兴。我记得有一次在抗日剧社看戏、休息的时候,群众一致要求毛泽东和林彪来一次合唱。

(3)我记得有一两次当他讲到已死的同志或回忆到少年时代湖南由于饥荒引起的大米暴动中发生死人事件的时候,他的眼睛是湿润的。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篇《在保安》,有删减)

(材料二)

(4)机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援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锁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篇《长征》,有删减)

(材料三)

(5)大火封住了桥头。

火势凶猛,映红了渐渐暗下来的黄昏天色。

南岸的杨成武大声喊:“同志们!这是最后的关头!莫怕火!冲过去!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南岸所有的红军官兵都呐喊起来:“冲呀!莫怕火!冲过去就是胜利!”

攀在最前面的廖大珠连长喊了一声:“同志们,跟我前进!”然后他站起身第一个冲进火海。第二个迎着火海冲进去的是一个苗族小战士。

接着突击队员一个接着一个冲进了大火中。

(节选自《长征》王树增著,删减)

1.选文(4)描写了什么事件?

2.试分析选文(4)中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3.比较选文(4)(5),你更喜欢哪一种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说明理由。

4.根据选文(1)(2)(3)概括毛泽东的形象特征,并结合全书中毛泽东的形象分析他在中国革命的“奇迹”中的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