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五猖会》,同答13-16小题。
五猖会
鲁迅
孩子们所盼望的,过年过节之外,大概要数迎神赛会的时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赛会的行列经过时,一定已在下午,仪仗之类,也减而又减,所剩的极其寥寥。往往伸着颈子等候多时,却只见十几个人抬着一个金脸或蓝脸红脸的神像匆匆地跑过去。于是,就完了。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所做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两三天。
[甲]现在看看《陶庵梦忆》,觉得那时的赛会,真是豪奢极了,虽然明人的文章,怕难免有些夸大。因为祷雨而迎龙王,现在也还有的,但办法却已经很简单,不过是十多人盘旋着一条龙,以及村童们扮些海鬼。那时却还要扮故事,而且实在奇拔得可观。他记扮《水浒传》中人物云:“……于是分头四出,寻黑矮汉,寻梢长大汉,寻头陀,寻胖大和尚,寻茁壮妇人,寻姣长妇人,寻青面,寻歪头,寻赤须,寻美髯,寻黑大汉,寻赤脸长须。大索城中;无,则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邻府州县。用重价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汉,个个呵活,臻臻至至,人马称而行……”这样的白描的活古人,谁能不动一看的雅兴呢?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赛会虽然不像现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谈国事,为当局所禁止,然而妇孺们是不许看的,读书人即所谓士子,也大抵不肯赶去看。只有游手好闲的闲人,这才跑到庙前或衙门前去看热闹;我关于赛会的知识,多半是从他们的叙述上得来的,并非考据家所贵重的“眼学”。然而记得有一回,也亲见过较盛的赛会。开首是一个孩子骑马先来,称为“塘报”;过了许久,“高照”到了,长竹竿揭起一条很长的旗,一个汗流浃背的胖大汉用两手托着;他高兴的时候,就肯将竿头放在头顶或牙齿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我那时觉得这些都是有光荣的事业,与闻其事的即全是大有运气的人,——大概羡慕他们的出风头罢。我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的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乙]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有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丙]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呜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丁]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五月二十五日
1.概括作者围绕“五猖会”写了哪些内容?
2.文中“我”在看五猖会这件事上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3.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常将自己站在现时的评论与思考穿插于回忆叙事中,请阅读本文中相关语句,从[甲][乙][丙][丁]划线句中任选一处谈谈其在文中的作用。
4.《朝花夕拾》中有多篇谈到了关于儿童教育问题,请将你读完本文后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以提问的形式写出。(一个问题即可)。
我的问题是:
《论语》中论述了很多关于做人的好的品行,请任选一则,结合你读过的任意一部名著中的人物行为事件或自己生活中的情节谈谈你对人美好品行的认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③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我选____(只写序号),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狼》,同答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甲)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乙)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丙)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选项中对词语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缀,连接、紧跟) (“行”与“一意孤行” “身体力行”中意思不同)
B.并驱如故(驱,追赶、追随) (“故”与“温故知新” “无缘无故”中意思相同)
C.顾野有麦场(顾,回头看) (“顾”与“奋不顾身” “义无反顾”中意思相同)
D.弛担持刀(弛,松弛) (“持”与“持之以恒”“相持不下”中意思不同)
2.下列对文章语句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屠户感到更加害怕,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理【解析】
屠户越来越害怕,怕两只狼总跟着自己,没有骨头吃时会设计陷害自己。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翻译: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理【解析】
两只狼配合攻击,一只狼从小路离开用计,另一只狼做诱饵蹲在屠户眼前。
C.一狼洞其中,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翻译:另一只狼正在堆积的柴草中打洞,想要从通道中钻过去来攻击屠户的后方。
理【解析】
这只离开的狼与前狼配合,采用前后夹击的方法,准备对屠户发起攻击。
3.下面材料中的“狼”同属《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一则,与上文中屠户一样也用智慧救了自己一命,请结合上文和材料内容具体概括一下两个屠户的智慧分别表现在哪里。
(材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 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 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小令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个①的场景(概括内容),字数不多,不着一个“秋字”却将作者在秋郊夕照中②的心境(表达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2.《天净沙·秋思》中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别样的氛围,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情感。结合诗中具体内容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到作者的情感的?
3.像《天净沙·秋思》这样融情于秋景之中,在情景交融中构成一种意境,表达情感的诗句还有很多。请回忆自己背诵过的借秋景抒情的诗句,用正楷默写其中连续的两句。(本诗除外)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 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③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人生哲思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
④诸葛亮《诫子书》中强调唯有“静”才能志存高远的两句话是:____。
某班组织“一枝一叶总关情,感受自然之美”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1.某小组梳理了一些词语,请选择其中完全可以用于描写自然美景,并且书写都正确的一项
A.歌声嘹亮 花枝招展 呼朋引伴 神彩奕奕
B.拈轻怕重 喜出望外 见异思迁 咄咄逼人
C.精神抖擞 春雨绵绵 暴风骤雨 明察秋毫
D.波光粼粼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淅淅沥沥
2.下面是活动中用的一段主持词,请阅读并完成小题。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自然。自然万物看似渺小,却是(mèi)力非常。如果你曾见过大海的万丈狂____(lán)或滔天白浪,你会明白什么叫生命(甲)如果你曾见过高山的峰壑争秀或巍巍雄姿,你会懂得什么叫顽强(乙)静心地走过自然,听听水是怎样流成一脉智慧,看看山是怎样站成一种尊严,你会发现,与自然交流不仅可以放松心绪,更可以净化灵魂。朋友,走进自然吧,你会享受到一种极致的乐趣。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并在横线上看拼音写汉字
渺( ) 壑( ) (mèi)力 万丈狂____( lán)
(2)为上段文字中(甲)(乙)两处选填标点符号合适的一项是
A.(甲)分号 (乙)句号 B.(甲)问号 (乙)问号
C.(甲)分号 (乙)问号 D.(甲)问号 (乙)句号
3.在“作家笔下看美景”的环节中,同学们节选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文字,请阅读并完成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甲)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 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乙)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选出下列选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
A.选文中加点词语都是名词,表示百草园中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名称,使读者清楚地知道百草园中都有什么,都是给鲁迅留下深刻印象、带来快乐的描写对象。
B.选文中括号里的词都是形容词,都是放在名词前进行修饰的词语,让读者看到这些动物、植物的颜色、状态、性质等,让读者眼前逼真的显现百草园这些动植物的样态。
C.选文巾加横线的词都是动词,都写的是百草园中动物的行为、动作,让读者看到百草园中充满生机的动物多姿多彩的活动,感受到给鲁迅带来乐趣。
D.选文中的各种词语组合构成句子,使我们看到鲁迅笔下形态各异的植物、充满生机的动物,以及童年鲁迅在美妙百草园中的探索和欢乐。
(2)对选文中(甲)(乙)两个画曲线句子修辞方法使用分析有一句有误,请选择并修改。
(甲)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油蛉和蟋蟀赋予人唱歌、弹琴的情态,融人作者对这些昆虫鸣叫声的喜爱之情,表达这些回忆中的事物至今想起还能让作者感到欢乐的情感。
(乙)句使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方法,把摘到的覆盆子比喻成小球,生动形象的写出小球的特点。又对比桑葚的味道,让读者清晰的从形、味角度感受到覆盆子的美好。
答:有误的是 项,应理解为: 。
4.下面是在“我眼看世界,我笔写我心”环节中同学们书写的自然美景,其中有一处表达欠妥,请选出并修改。
①春天一到,积雪消融,绿绿的嫩尖托起了生命的幻想。②放眼一望,世界已经变得多媚多娇。③由远及近望过来:树的苍拔之生机,湖的波光之静谧,瀑布的倾泻之激情,群山巍峨之雄浑,无不让你留连忘返。④置身自然,你会感受到生命的律动。
我选__________(只填序号),修改为: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