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父爱的速度》,完成小题 父爱的速度 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

阅读《父爱的速度》,完成小题

父爱的速度

那一年我读高二,正是需要加速的时候,却因为成绩的飞快下滑和老师的忽视,而自暴自弃。

我无意中参与了一场群架,并不知道打架的目的是什么,只知道发泄似地冲上去乱打,打到别人都逃走了,我站在一个被打昏过去的男生面前竟挪不动腿,被路过的一个老师当场捉住,扭送到校长室去。而校长,只瞥一眼我劣迹斑斑的违规记录,便摆摆手说:“你回家去吧,以后,也不必再来了。”

我就这样神思恍惚地收拾了书包,被老师遣送回家。走到门口的时候,看见父亲在院子里满头大汗地劈柴,我突然想要逃掉,却被父亲抬头叫住了。我木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说:“你在家先学习,晚上跟我去校长家坐一坐。”

平生从来没有求过人的父亲,将给我攒好的下学期的所有费用,都提前支出来换成酒和茶叶,而后趁着夜色,带我去校长家。

这也是父亲第一次给人送礼吧,他明显有些紧张。在一次车祸中被撞瘸的右腿,使父亲走起路来愈加艰难。

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偶尔我轻咳一声,会惊得他微微一怔,随即小心翼翼地四下张望一番,确定没有人看到,他才继续溜着墙根前行。

终于敲开校长家门的时候,父亲已是一头大汗。校长开门看到神情谦卑的父亲,先是一愣,随即瞥见低头缩在后面的我,这才明白过来。勉强让我们进去后,校长并没有因为父亲在就多么地客气,他只是几句话,便将我重新回校的希望捻灭了。但父亲却是一直微笑着,点头附和校长的每一句话,又低声下气地反复说:“求你宽容一下,给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但我还是跟父亲挨到了最后一分钟。起身要走的时候,校长很坚决地让父亲把东西拿回去。父亲却在他转身去提东西的那一瞬间,拉起我冲出门去,而校长也动作迅速地紧跟出来。

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开去。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

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住了脚,扶着我的胳膊,弯腰大口大口地喘气。片刻后,他抬起头来,无比自信又无比得意地笑道:“只要留下了东西,你回校读书的事,肯定就有希望了。”而我,却是在他的这句话里,转过身去无声地哭了。

果真像父亲说的,几天后,我便接到了回校读书的通知。

父亲送我回校的时候,并没有像母亲一样喋喋不休地一路唠叨,而我也没有向父亲保证什么。但此后的我,却是在心里,将那个晚上父亲奔跑的姿势牢牢地记下,且以同样神奇的速度,紧咬了牙,一直跑到了高考结束。

我的录取通知书,是校长帮我取的,同时交给我的还有一年前父亲送给他的酒和茶叶。校长捶我一拳,说:“你小子记住了,你能有今天,不是因为我给了你机会,而是你父亲拖着残疾的右腿,拼命跑出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父亲,有那样让人叹服的速度…… ”

原来父爱的速度,刻骨铭心记住了的,不只是我一个人。

1.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文章情节。

①无故打架,被迫退学→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④再回校园,冲刺高考→⑤校长退礼,铭记真情。

2.结合语境,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一旁的我,在缭绕的烟雾里听着,突然很想冲出去,再不回头。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黑漆漆的楼道里,父亲箭一般地将那些阻挡他的“荆棘”统统地撞开去。

4.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 ②渐生悔意,陪父送礼。 ③反复哀求,陪父奔跑 2.写出了“我”看到父亲为了“我”低声下气求情时内心的惭愧与内疚。 3.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了“我”拼命快速逃离校长家时的情景,凸显了父亲强烈的爱子之情。 4.示例:宽厚善良:“我”因打架被学校勒令退学,父亲没有责怪“我”,而是主动陪“我”去找校长求情。爱子情深:为让“我”再回校园,他小心翼翼、低声下气地去找校长送礼、说情。 【解析】 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从“在昏暗的楼道里往上爬的时候,我跟在父亲的身后,看他虚胖的背影,在栏杆上一一划过”可以概括出:渐生悔意,陪父送礼。从“又低声下气地反复说”“将校长甩得无影无踪的时候,父亲终于住了脚”可以概括出:反复哀求,陪父奔跑。 2.这道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词语含义:一是弄清楚词语的本意(即字面意思),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文本义。如果有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要借助修辞来理解。结合上下文语境可知,父亲为了让“我”能够重新回到学校读书,第一次去求校长,反复低声下气给校长说好话,看到这一幕“我”于心不忍。因此“冲出去”写出了“我”看到父亲为了“我”低声下气求情时内心的惭愧与内疚。 3.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鉴赏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荆棘”运用了比喻,“箭一般”运用了夸张。对于右腿微瘸的父亲,为了把送给校长的礼物留到校长家,为了让“我”能够回校读书,居然带着“我”逃离了校长家。这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为了“我”拼命快速逃离校长家时的情景,凸显了父亲强烈的爱子之情。 4.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分析时,要结合文章人物的活动环境,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尽量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从“我木然地将一张勒令退学的通知递给他,他看了许久,才叹口气”可以看出,“我”犯了那么大的错,父亲居然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没说,由此表现了父亲的宽厚善良;从“他那条微瘸的右腿,那一刻像是被注入了一股非凡的力量,突然间无可匹敌”可以看出,为了能让“我”重新读书,腿有残疾的父亲居然能带着“我”一起逃离校长家,由此表现了父亲的爱子情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完成小题。

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用简洁的语句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对下面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4.针对选文中父母对待于勒叔叔的态度,你有怎样的看法?假如在实际生活中,你的父母也用类似的方式对待亲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甲文《记承天寺夜游》和乙文《湖心亭看雪》,回答小题。

(甲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给加点字注音或解释字义

(1)注音:①怀民亦未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①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古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强调“闲”,乙文着重“痴”,你是如何理解这“闲”与“痴”的?

 

查看答案

古诗词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这首诗围绕首联“_____”字写出村民待客准备的丰盛,突出表现了村民的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杜甫《春望》)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传神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7)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8)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查看答案

《三顾茅庐》有这样一段话: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

(1)以上选文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中的《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2)“令兄在庄否?”中的“令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写人名)。

(3)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就是“令兄”演绎的,这体现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